陆九渊

  • 陆九渊的学习观及其对当代德育的方法论启示
    的三重误解。而陆九渊“发明本心”以“做人”的心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学习观较为清晰地阐明了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正可为消除高校思政课教学“技术主义化”误解提供方法论的启示。[关键词]陆九渊;学习观;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技术主义[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3)03-0046-07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现代技术的运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原有的教条化、程式化、单向性等诸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破解,高

    知与行 2023年3期2023-09-01

  • 陆九渊“志论”探析
    雪奇内容摘要:陆九渊对“志”的论述是其心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立志、辨志、志论的基本意义三个方面对陆九渊的“志论”进行探究分析,理解陆九渊“志论”的内涵,探究“志论”的意义。关键词:陆九渊 立志 辨志 志论“志”是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春秋以来对志的研究有很多,较早出现在《论语》:“苟志于仁,无恶也。”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他认为一个人的志向比军队中的将领更加重要,可见志的重要

    文学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Wang Yangming’s Learning of the Heart-Mi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yuan’s 陆九渊 (1139—1193) learning of the heart-mind emphasizes the heart-mind as the substance, and hence, a humanized (aesthetic) state of existence. Therefore, Wang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object existing as it originally is and

    孔学堂 2022年2期2022-12-19

  • 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
    有批判与建言。陆九渊从“发明本心”出发,剖析官吏腐败的深层原因;同时他身体力行,在荆门施政期间,革除弊风,整饬吏治,卓有成效。陆九渊对于吏治腐败的批判和治理实践,既体现了他对儒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承继,也体现了其心学浓郁的实践性色彩。【关键词】 吏治腐败;陆九渊;荆门之治;本心【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8-0061-03【DOI】10.20024/j.cnk

    今古文创 2022年28期2022-07-24

  • 陆九渊与荆门,一座城市的文化印记
    称蒙山,后改用陆九渊的号“象山”做山名。蒙泉是四泉中最初的泉,流量在四泉中最大,也最清澈,冬暖夏凉。池底有游客投的硬币清澈可见。蒙泉碑也最为著名,刻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为时任荆南观察使张垓书,荆门知军陆九渊立。字体苍劲,记录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惠泉意为有水惠于民。泉上流清亭为隋代文献皇后所建,初建时名为初月亭,清朝乾隆年间修葺,更名流清亭,后沿用至今。龙泉是清乾隆年间荆门知州舒成龙在构筑来龙桥时开山采石时所得,当时还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南宋荆门知军

    金秋 2022年2期2022-06-02

  • 异录与祛疑:《象山语录》考辩
    敏所撰的语录,陆九渊曾质疑:“编得也是,但言语微有病,不可以示人,自存之可也。兼一时说话有不必录者。盖急于晓人或未能一一无病。”(1)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45-446页。因此,陆九渊反对《象山语录》的刊行。宋人刘后村也指出《语录》带有记录者强烈的主观色彩,虽非假托,正误存疑(2)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41页。。徐复观先生的《象山学述》质疑《象山语录》,认为包显道、詹阜民所记带有禅味,与

    齐鲁学刊 2022年3期2022-06-01

  • “本心”与“民本”
    干春松关键词陆九渊 本心 民本 实践陆九渊思想的创造性体现在他对自孟子以来儒家一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即人的道德感是来自人的内心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知识和实践的训练才能真正得以建立,由此,他一方面同意韩愈所说的道统自孟子以后隐而不显,也赞赏伊洛诸贤接续道统的努力,但他却说未见如子思、孟子以承尧舜孔子之统者。因此陆九渊试图以更为直截“易简”的方式,承思孟之统绪,重拾人们对于道德理想主义的信念并将之转化为实现道德理想的实践行为,此乃把握陆氏思想在儒学史上贡献之关键。一

    人文杂志 2022年1期2022-03-24

  • 陆九渊“心”与“理”之本体性辨正
    430073)陆九渊是以“心”为本体范畴,还是以“理”为本体范畴,其所曰之心与理是完全同一的关系,还是有条件的同一,于此学界多有争议。传统上学界多以象山为心本论者,认为象山哲学“是以‘心’为世界本原,在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时,以‘心’为第一性的哲学”[1]。亦有学者认为“心”并非象山哲学最高范畴,认为“理”的内涵要广于“心”的内涵,“心”不但不能看作陆氏哲学的根本观念,甚至以“心学”界定象山之学亦不恰当[2]。“心”和“理”都是陆九渊哲学的基本范畴、核心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2-26

  • 陆九渊教育思想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有义务去探究陆九渊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在新时代弘扬传统陆九渊教育思想。一、陆九渊教育思想综述830多年前,号称百世大儒的陆九渊受弟子彭世昌之邀登临于贵溪应天山,创立了一座千年学府——象山精舍。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其山形整体看起来像一头趴伏在泸溪河饮水的大象,陆九渊便把应天山改称为“象山”,自号为“象山翁”,世称为“象山先生或陆象山”。当年陆九渊在应天山上创建象山精舍,结庐讲学,可谓盛况空前。清晨以鸣鼓为号,象山先生便“揖升讲座”“音读清

    成功密码 2022年5期2022-02-14

  • 再论朱陆之异:基于“心学”的视角
    100)朱熹与陆九渊二人皆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无论是在古代抑或是现代,学者们都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学术界基于朱熹多言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1]114。便以理学家命名之。而以陆九渊多言心如何。“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2]273便认为其为心学家。并且朱熹和陆九渊有过多次辩论,诸如“鹅湖之会”等。朱熹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2-13

  • 论朱、陆学说的政治分野与阳明心学的调和
    要: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先后顺序存有不同的主张,两种学说的差异不仅使得此后的王朝统治者对二者采取了迥乎不同的尊抑态度,同时也使其各自的弊端在人们的理论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显露,而这也恰恰成为了阳明心学诞生的滥觞。一方面,王阳明对陆学中不合政权要求的部分做了淡化处理,从而可以为王朝统治者的统治提供必要的合法性支持;另一方面,阳明心学又在精神层面上将行为标的与成圣主轴确定为自身,将对王朝统治者的效忠只作为自心道德的物质显现。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2021-12-11

  • 陆九渊儒释关系论
    252059)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金溪县)人。因其曾在外形如象的贵溪龙虎山建茅舍聚徒讲学,故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象山。他为了重振儒学,应对佛道的挑战,开创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派。在学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他立足儒学,对儒释之间的关系予以了详细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该时期的学术思潮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目前,学界关于陆九渊儒佛观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一是探讨陆九渊对佛学思想的吸收,如周叶君的《论陆九渊对佛教哲学的融摄》(安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3

  • 朱陆对《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不同解读
    人;与此不同,陆九渊并不以君子小人的对立进行解读,而是把“小人儒”解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是“学不至道”,而非无德之人。尤其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朱熹;陆九渊[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4-0083-07儒家讲君子、小人的对立,以《论语》最为明显,后世的解读也有很大的差异。《论语·雍也》载“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2021-08-09

  • 象山心学教育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   要]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博大精深,把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如何把象山心学教育思想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探究。[关键词]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56-04南宋大儒陆九渊在江西贵溪应天山的象山精舍讲学期间创立了“心学”,提出了“明理”“志道”“做人”的办学宗旨以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5期2021-07-11

  • 朱陆之争所呈现的道德知识性问题
    与支离的争论,陆九渊实际上并不否认道德的知识性,他所反对的是将道德知识视为君子修养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前提。因此朱陆二人的根本分歧不在是否应该学习道德知识,而是在于道德知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直到王守仁,才最终彻底否定了道德的知識性。[关键词] 朱熹;陆九渊;道德;知识性[中图分类号] B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79(2021)01-0049-08道德的知识性是理解宋明理学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视角。朱熹和陆九渊都承认“理”的客观性,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5

  • 陆九渊责任伦理思想析论
    250002)陆九渊的责任伦理思想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只有少数学者对之做了一定的探究,而紧密结合“责”“任”“济”“肩”“务”“义”等明言范畴探讨陆九渊责任伦理学的专题性论著付之阙如。为了推进象山学①的发展,本文将从儒家责任伦理学维度阐发陆九渊思想。陆九渊的责任伦理思想大约由责任伦理思想的基本结构、责任伦理的人心基础和责任伦理的基本要求三大部分构成。一、责任伦理思想的基本结构(一)责任伦理内涵研究陆九渊责任伦理思想,不能不搞清楚他所使用的“责”“任”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2-29

  • “以心见仁”:陆九渊政治哲学思想初探
    供了多种方案。陆九渊作为南宋士大夫群体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思想亦不可忽视。本文从形上基础、政治原则、政治构想、政治理想四个方面对其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考察,以期求教于方家。1 心理同一:形上学基础1.1 “情”、“心”、“理”、“道”通一而为“仁”作为心学开创者的陆九渊,以继承孟子之学为宗,“窃不自揆,区区之学,自谓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也”[1]134。从情、心、理、道不同角度阐释儒家道传之“仁”。首先“仁”以人的道德情感为基础、为发源,即是孟子所言之“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05

  • 陆九渊心学的思想史地位
    认为启蒙标志。陆九渊心学是启蒙思潮重要一支。宋明理学释天命之性为天理,把先儒认定的天命之性贬低为气质之性,在理论上是有毛病的;然而其思想史意义很重要。其一,这个说法确认人与生俱来具备高贵性,从而为论证人的尊严奠定理论基礎;其二,这个说法主张仁义礼智是人的存在组成部分,可解读为确认人之存在中有文化存在一维,这一发现在思想史上领先于西方思想。同为启蒙思想的理学、心学,心学独特贡献为良知返照。心体返照相当于西方哲学自身意识。“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是对《中庸》“未发

    中州学刊 2020年5期2020-07-30

  • 浅析陆九渊心性思想
    邱蓉摘要: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山鼻祖,其一生几乎都在创立“心学”和从事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又独特的思想体系,成为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九渊的整个“心学”思想体系中,心性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其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的枢纽和关键所在。关键词:陆九渊;心学;心性思想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因書斋名“存”,自号存斋,世称存斋先生,又因曾讲学于江西贵溪县象山,自号象山居士,也称象山先生。陆九渊出身于没落官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2020-07-09

  • 从《读书》谈陆九渊的读书之法
    王珣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晚年任湖北荆门知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读书的绝顶高手,且他对读书的认识也非常深刻。在读书方法上,陆九渊主张“涵泳”。我们从他的《读书》一诗中可以窥见一斑。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出自《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意思是读书最忌讳急于求成,若能细细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

    新班主任 2020年6期2020-06-22

  • 礼学视野下朱熹、陆九渊之同
    ■王志阳朱子与陆九渊在理学思想方面存有诸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在礼学方面却以共同之处为主要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礼学观念与实践。在礼学观念方面,二人的共同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礼是现实社会最高行为准则;二是礼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应当以圣人制礼原则为修订的依据。在实践方面,二人均以礼学作为原则,其要有二:一是在内圣方面,二人均坚持以礼修身原则;二是在外王方面,二人均以礼作为社会治理原则。二人在礼学文化的共同点源于三个要素:一是宋代注重礼学文化的社会氛围;二是他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4期2020-02-11

  • “大体”的挺立 ——陆九渊对孟子思想的继承
    550025)陆九渊的哲学思想在学界常被认为是对孟子思想的直承,学界对陆九渊如何继承孟子思想进行了很多探讨,而对于陆九渊对“大体”“大者”的继承则探讨不多。基于文本来看,陆九渊极其重视“大体”“大者”,他认可别人对他的评价,即:“唯有一句先立其大”,而“先立其大”概念在孟子处亦有,由此看出陆九渊与孟子都对“大体”的挺立进行了强调,故而本文从此方向出发,探讨陆九渊是怎样在“大体”的挺立上继承孟子的思想。一、孟子的“大体”思想孟子首先区分了大人与小人的不同,孟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2019-01-27

  • 朱熹、陆九渊哲学思想之不同
    摘 要:朱熹和陆九渊均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沿袭了荀子的思想,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融合了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二人都隶属于唯心主义,但他们的哲学思想又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会尝试从思想渊源、本体论、治学三方面来比较二人的思想。关键词:朱熹;陆九渊;哲学思想;比较朱熹和陆九渊均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沿袭了荀子的思想,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2018-09-18

  • 试论陆九渊开创心学的原因
    处于南宋时期的陆九渊开创了心学,为理学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心学既有内部原因,即理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有他的家世和成长环境等外部原因的影响。[关键词]陆九渊;心学;原因[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74002如果说政治史和经济史是骨头和肉的话,那么思想史就像血管中流淌的血液,为时代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活力。思想史是传承的也是系统的。一方面,思想文化受到政治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2018-09-07

  • 陆九渊的思想与生活实践
    摘 要:陆九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言行一致的实干家、教育家。他从小志向远大,重视生活实际;他关注民生疾苦,勤勉施政;他在象山精舍讲学,成为民办书院的典范。把陆九渊说成“主观唯心主义”是不符合事实的。朱陆异同之争,正是陆九渊学术竞争力巨大的反映,亦是其学术影响巨大不可磨灭的证明。关键词:南宋;陆九渊;象山精舍;象山书院;发明本心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4-0001-08DOI:10.3969/j.i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4期2018-05-14

  • 牟宗三、唐君毅对朱陆异同的不同阐释与学术冲突
    ”⑤关于朱熹称陆九渊“专以尊德性诲人”,称自己“道问学者多了些子”,源自鹅湖朱陆之辩后,宋淳熙十年(1183),朱熹在《答项平父》中所言。⑥据陆九渊《语录》载,陆九渊说:“朱元晦曾作书与学者云:‘陆子静专以尊德性诲人,故游其门者多践履之士,然于道问学处欠了。某教人岂不是道问学者多了些子?故游某之门者践履多不及之。’观此,则是元晦欲去两短,合两长,然吾以为不可。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谓道问学?”⑦蔡元培、谢无量以为朱陆异同在于对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不同偏重,其文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3

  • 陆九渊早中晚思想演变考
    戴黍摘 要:陆九渊思想并非始终一贯,实有早中晚之演变。三十岁前为思想萌芽期,向往外王事功,志于著书立说、兼济天下。陆九渊遍读群经,得诸实践,在经学、理学等方面都有新颖独到的见解。然此时理论未定,与中晚年学术思想同异参半,两者不可等同视之。三十岁至四十九岁为成熟期,由外转内,重本轻末。陆九渊以《易经》中举,然仕途受挫,只好投身授徒讲学。由于思想内转、教法多样,引起朱陆之争、禅学之疑。五十岁及其以后为发展期,以孟子学为依归,修正中年之弊,内外兼修,明体达用,

    中州学刊 2018年12期2018-01-07

  • 品读清人眼中的陆九渊
    著述,李绂以为陆九渊编纂学谱的形式,爬梳文献,考证辨析,历时五年而成书。全书以朱陆之争为其背景,阐明陆学宗旨,梳理陆学统绪,从而达到了树立陆象山学术正统地位的目的。李绂编纂《陆子学谱》,兼采朱子《近思录》和《伊洛渊源录》二书之体例,把“言”与“行”合二为一。李绂于开篇即阐明陆九渊的为学趋向,旗帜鲜明地打出陆九渊的思想体系,计有“辨志”“求放心”“讲明”“践履”、“定宗仰”“辟异学”“读书”“为政”和“友教”等,强调其为学宗旨。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博览群书 2017年8期2017-09-26

  • 陆九渊心学管理哲学初探
    哲学中的实质,陆九渊心学体系方法论中讲究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就是“正已”的修养方法,陆九渊对中国传统管理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对陆九渊的方法论进行描述,阐明其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贡献。关键词:发明本心管理哲学在南宋朱熹将其理学理论完备化的同时,陆九渊也逐渐形成了其心学体系。陆九渊所创立的“心学”体系经王阳明的发展,成为了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对宋明时期影响深远。陆九渊心学哲学体系中所蕴含的管理哲学也颇具特色。葛荣晋在其论文《简论中国管理哲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2017-04-26

  • 朱陆异同的礼学诠释
    心性论的基础;陆九渊直承孟子,强调“心即理”,主张把握礼仪践履的“血脉”。朱熹建构了精密细致的天理与心性理论,表现出道问学的倾向;陆九渊则采用易简工夫,主张抛却概念、范畴等的分析与建构,强调尊德性在道德修养中的优先性。朱陆的礼教方式各有特长,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朱学起到了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陆学从某种程度上却潜藏着解构礼制秩序的可能。关键词:朱熹;陆九渊;礼学;理学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2-

    江淮论坛 2017年2期2017-03-30

  • 陆九渊:从仰望星空到背朝蓝天
    进献治国对策)陆九渊终于等来了轮对。他已当了三年删定官,这种文秘事务性职务枯燥又没有成就感,唯一值得他留恋的就是可以上殿轮对,提供自己的治国方略。龙椅上的孝宗有些疲惫。这位年近花甲的皇帝累了:近年来,金越抗越凶,国越治越穷,自己老了,社稷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这种轮对只剩下了形式,但形式也是要有的,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不能冷了臣子的心。孝宗看了眼陆九渊,这位前国子监老师不知会给出怎样的治国之策?陆九渊轻咳了一声,开口道:“唐太宗当年……”“君臣之间理当如此亲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2期2017-02-08

  • 鹅湖之会
    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在江西信州铅山大佛寺(即鹅湖寺)盛大举行,史称,‘鹅湖之会。那么,为何会有鹅湖之会呢?”1.江西金溪官道上夏日县衙派出的报喜队伍扛着“陆门同进士”匾,吹吹打打喜庆地行进着,引人驻足观看。字幕:“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时年34岁的江西临川青田陆家陆九渊(字子静),殿试为赐同进士……”2.临安客寓夏日陆九渊头戴玄色幞巾,身穿灰色长袍,盘腿而坐。陆春弟在清扫卫生:“谢天谢地,总算又应付了一批。九一哥,来访的人实在太多了,问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2016-12-20

  • 康有为视界中的朱熹与陆九渊*
    视界中的朱熹与陆九渊*关键词:康有为;朱熹;陆九渊;比较研究摘要: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朱熹、陆九渊的思想泾渭分明,学术地位相差悬殊。在讲“宋明学”时,康有为讲到了朱熹和陆九渊以及朱陆之争,并对两人的思想予以比较。康有为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比较和评价秉持孔教立场,奠基于对宋明理学的整体审视之上,既呈现出康有为与同时代人迥异其趣的朱陆观,又提供了解读朱陆关系的另一种样式。在戊戌政变之前的十多年间,康有为在致力于著述的同时,收徒讲学。据梁启超披露,康有为“乃尽出其所学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18

  • 朱熹的另一个论敌 ——陈亮哲学与陆九渊的亲和性
    ——陈亮哲学与陆九渊的亲和性[日]中岛谅(Nakajima Ryo)(学习院大学 史料馆,日本东京)作为朱熹论敌的陈亮之哲学,与同样以朱熹论敌而闻名的陆九渊之哲学进行相互连接与比较探讨。一直以来,关于二人的研究多以陆九渊主人心之内面,陈亮重外界之现象,视二人为立场完全相反的思想家。然笔者却以为陆九渊与陈亮皆有着试图缩小古代圣人与后世之人之间的距离,并模糊两者间的分界线,这一思想上之亲和性。最后,在与明末思想家李贽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陆九渊与陈亮并无后世王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8

  • 陆九渊的“易简”教学法及其历史意义*
    510631)陆九渊的“易简”教学法及其历史意义*黄 明 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通过对《陆九渊集》的分析讨论,可从学理层面上厘清陆九渊“易简”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结合对发明本心、优游读书与六经注我诸命题的阐释,可揭示 “易简”教学法的涵义:强调随机启悟,教导受教育者自己向内心去体认“本心”,以端正做人的动机,从而认知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有所得;要求教育者主动宣讲教化,论事析理,以情动人,鞭策鼓励受教育者明辨义利,立定志向。在读书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8

  • 孙应时与朱熹等理学名儒交游考
    要作家,受学于陆九渊、张栻、吕祖谦、朱熹等理学大儒之门。万斯同《儒林宗派》同时将其归入陆氏学派、吕氏学派、朱子门人。平生交游甚广,与儒门陆、张、吕、朱等理学名家更是往来密切,交游论道甚深。文章据相关史料及往来书信、诗文,条目式逐一考证。关键词:孙应时;陆九渊;张栻;吕祖谦;朱熹;交游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绍兴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南宋中兴文坛重要作家。受学于陆九渊、张栻、吕祖谦、朱熹之门。淳熙二年(1175)登进士第,初为黄岩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8

  • 浅谈鹅湖之会对朱子理学的影响
    容摘要:朱熹、陆九渊之间的学术分歧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自鹅湖之会以后,双方及其门人争论不休。鹅湖之会作为一个节点,对二人学术思想发展之影响十分深远。但鹅湖之会对陆学影响较著,历来分析讨论也更多,讨论该会对朱子理学影响的却较少。关键词:鹅湖之会 朱熹 陆九渊 理学一.集会各方及经过参与鹅湖之会的主要有组织者吕祖谦,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及他们的朋友门生。朱陆之学的显著分歧,促成了鹅湖之会。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学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无极、太极”之争的浅分析
    本文围绕朱熹和陆九渊的太极、无极,分析了这两者对于朱熹和陆九渊各自哲学体系的重要性。由两人的不同立场,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本体论所形成的关于修养问题的不同观点。关键词:朱熹;陆九渊;太极;无极一、背景在中国哲学中,“太极”是象征本源、本体的概念之一。“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篇,这里“太极”意思是带有空间意味的最高极限,描述道存在的状态,还未具有明确的哲学含义。《易·系辞上传》也有太极这一词:“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商 2015年51期2015-05-30

  • 陆九渊哲学新考 ——陆九渊是否为“心学”思想家?①本文执笔(翻译)过程中,受许家晟氏(日本学习院大学国际研究教育机构研究员)鼎力相助。谨此表达谢意。
    大学史料馆)陆九渊哲学新考 ——陆九渊是否为“心学”思想家?①本文执笔(翻译)过程中,受许家晟氏(日本学习院大学国际研究教育机构研究员)鼎力相助。谨此表达谢意。[日]中岛 谅(日本学习院 大学史料馆)[摘要]文章着眼于陆九渊谈及自身之心的不善,因此需要与他人切磋与读书之必要性,并以此分阐明其哲学非但未必是单纯的“心学”,甚至有着与朱熹之“理学”相类似的思想方向性。同时根据陆九渊文庥中书简排列的痕迹,推测出“陆王心学”这一认识亦是王守仁所活跃的明代正德年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5

  • 陆九渊心学理论与立志教育
    210097)陆九渊心学理论与立志教育刘 霞(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7)在一个功利化的时代,人们变得越来越世俗,失去了对高尚的追求。陆九渊的心学理论,重视“志”在人的道德成长的作用,认为人有了远大的志向,道德成长才会有方向和动力,因而强调辨志、立志、行志。针对当前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我们需要强化立志教育,给青少年道德成长以高尚的引导和动力的支持。陆九渊;立志说;道德教育;立志教育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千头万绪,教育工作者疲于应对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年2期2015-03-30

  • 严辨释教——陆九渊判别佛教考
    )严辨释教——陆九渊判别佛教考韩兴波(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院,重庆401331)[摘要]陆九渊以“理”辨析异端,不认为“异端”就是佛教的专称;提出“天下之正理”,认为佛教道偏;以“公私义利”判别儒释,指责佛教在世俗社会问题上的谬误;针对门下弟子“溺佛”之事保持客观的态度,并未强加批判,同时又希望他们能够回归儒学。[关键词]陆九渊;佛教;心学陆九渊作为象山心学学派的领袖人物,以往思想研究比较偏重心学与佛禅的比较研究,在哲学思维、概念和范畴上认为心学是对佛禅思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9期2015-03-28

  • 陆九渊心学与孟子心性思想之关系——陆九渊“读《孟子》而自得之”释读
    6000)关于陆九渊与孟子之关系,《陆九渊集》有明确记载:弟子詹子南曾问及先生所学,曰:“先生所学,亦有所授乎?”陆九渊答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1]《语录下》“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一句,说明陆九渊认为其思想非由外传得之,而是通过研读《孟子》而成就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关于陆九渊以读《孟》自得来表明自己的学术渊源,历来有人持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这是陆九渊自我张狂的结果,其学说的形成应该来源于北宋时期的二程之学,特别是程颢之学。最早倡此说的就是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8

  • 朱熹与陆九渊论心知之异
    ,林建峰朱熹与陆九渊论心知之异张品端1,林建峰2(1.武夷学院 朱子学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学报编辑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摘要:朱熹与陆九渊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心、理问题上,陆九渊主“心即是理”,以心为本体,故不必到心外去求理;朱熹主“性即是理”,以理为本体,视心为认识主体,故必须到心外去求理。在认知方面,陆九渊认为,为学之道即在于明此心而后力行之。“格物致知”即是本心向外的践履。朱熹言格物穷理,又认为“理具于心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3-20

  • 朱熹的“心即理”及其与“性即理”的关系——兼论朱陆之异同
    行不悖,而且与陆九渊讲“心即理”也属大同小异。因此,朱陆的差异不在于朱熹讲“性即理”、陆九渊讲“心即理”,而在于朱熹所谓陆九渊“不知有气禀之杂”,从而造成工夫论上的差异。关键词:朱熹;心即理;性即理;陆九渊;气禀学术界多因朱熹讲“性即理”、陆九渊讲“心即理”而分别称之为“理学”与“心学”,将二者对立起来。其实,这一观点自1934年出版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尽管在朱熹那里,“心”与“性”是根本不同的,但在事实上,朱熹不仅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2-28

  • 陆九渊之“理学” ——兼论“心学”话语对陆学的遮蔽
    10631)陆九渊之“理学” ——兼论“心学”话语对陆学的遮蔽郭瑛,周炽成(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在通常的观点中,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常被并称之。但这种认识下的陆学遮蔽了象山对理的重视,掩盖了他以理限制心的真相。事实上,陆学确为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简单二分有问题,而理本论、气本论、心本论的三分也有问题。“主观唯心主义”与“心本论”有一脉相承之处,但仅以此脉络推说陆学,是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3

  • 从弗洛姆关于自我的学说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于自我的学说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翟志娟,程得中(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重庆 永川 402160)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对弘扬人的自我意识和道德主体精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相关学说来看,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具有明显的极权主义性质。首先,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性质和内容来看,其宣扬的人性只是反映特定阶层的规范和利益,而不是通过客观的探索得出的。其次,从陆九渊心学实现自我的途径来看,它不是通过人自主的理性判断,而是通过对圣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2015-02-13

  • 浅析朱陆关于无极而太极之争论
    候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是当时两个相反的思想主流,朱陆之间的争论有很多,比如鹅湖之会、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临川评论之争、无极太极之辩等。朱熹和陆九渊关于“无极而太极”的辩论,实质上没有什么思想史意义,它也只是朱陆之争的一个附属品,但同时也反映了朱陆在思想上的根本对立。朱熹和陆九渊关于“无极而太极”之争主要是关于“无极”的争论,主要是由于朱熹和陆九渊对“极”的理解不同。朱熹;陆九渊;无极;太极淳熙十二年初开始,陆九韶开始与朱熹面对面的讨论“无极而太极”的问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期2015-01-28

  • 陆九渊德性修养思想研究
    容,南宋思想家陆九渊对儒家德性修养理论多有发挥。陆氏德性修养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为做人的修养目标;二是本心至善,恶自偏失的修养依据;三是“剥落”、自反的修养方法。陆氏的德性修养思想更切合儒家为己之学的要求,对于明代阳明心学的兴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心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关键词]陆九渊 大人 性 心 欲 德性修养[中图分类号]B8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2-0042-05儒学是内圣外王之学,所

    道德与文明 2014年2期2014-06-27

  • 陆九渊家庭关系探微
    239000)陆九渊的家庭,成员较多,不仅有祖母、父母、哥哥姐姐,还有累世聚食的其他陆氏后裔,再加上家属子女和仆役等,统计起来,其“食指以千数”。[1]332这些人何以相处,似乎是个大问题。有趣的是,这个家庭曾受到宋孝宗亲口夸奖:“陆九渊满门孝悌者也”。[1]419后来,宋理宗又颁诏旌表陆氏义门,赞其“一门翕然,十世仁让”。[1]527陆氏家庭关系究竟如何,本文仅以陆九渊弟兄关系、夫妻关系为例,详考史料,略述其概。一、 陆九渊与诸兄1.陆九渊与陆九思。陆九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3

  • 陆九渊的直谏与躬行
    239000)陆九渊的直谏与躬行王法贵1,王 佩2(1.滁州学院 思政部,安徽 滁州239000;2.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陆九渊毕生以正人心为已任。他中年以敕局删定官身份直谏孝宗,批评朝政,议论君心之非,提出解救时弊的设想与期望;后创办象山精舍,又为政荆门,以正人心为先,努力实践自已的社会政治思想,终因过劳而卒于任所。陆九渊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教育意义。陆九渊;直谏;躬行;荆门之政陆九渊(1139-1193)是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
    可避免地要提及陆九渊的“心学”理论。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享年54岁。江西抚州金溪人(今属江西临川县)。曾讲学于江西贵溪象山(今江西上清龙虎山),创象山精舍,自称象山翁,学者尊其为象山先生。与其兄陆九龄并称“江西二陆”。陆九渊开创了宋明理学的“心学”一派,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并称为“陆王心学”。由此,“陆王心学”同二程和朱熹的“程朱理学”共同构筑了宋明理学思想的主体部分。陆九渊创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4-11

  • 象山心学视野下的九卦之序
    墨重彩的一笔。陆九渊虽然没有像程颐、朱熹那样系统地注释《周易》,但对九卦说的重视程度实远胜程、朱。陆九渊赋予了九卦丰富的心学内涵,而其中的某些内容与康德的实践哲学亦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陆九渊对于九卦之序的心学诠解,是其道德哲学的缩影。关键词:陆九渊;心学;九卦之序;康德中图分类号:B2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2-0062-09陆九渊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分庭抗礼的思想家,其所开创的心学规模宏大而源流深远,传承孟子而深造自得

    周易研究 2010年2期2010-01-10

  • 陆九渊的“心即理”
    摘要:为深化对陆九渊心学的认识,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运用文献索引与诠释的方法,论述了陆九渊“心即理”命题中“心”与“理”的关系及其理论在现实中的落实和发展趋势。结论认为:陆九渊的“心即理”指“心”与“理”相即不离,二者以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合着;当陆九渊把“心即理”落实于社会道德领域时,“心即理”则体现为“本心即理”。在道德领域,陆九渊又以消解方式把“本心即理”推到极端,从而达到其识理以自律的要求。关键词:陆九渊;心;本心;理中图分类号:B244.8文献标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期20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