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

  • 长征路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行为的斗争
    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理县赶来懋功,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议题就是两军会师后下一步的行动方针。中央提出,此地地形地貌、气候、经济情况以及敌人布防情况,都不宜久留,而应该立即离开向北发展,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必要时靠近苏联,以便于得到帮助。张国焘提出三个计划:一是建立川甘康根据地,二是同意中央的“北进”,三是西进到河西走廊和新疆。最后经过讨论,与会人员一致通过向北发展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意见,并形成了决议。会议次日,中革军委增选张国焘为军委副主席,徐向

    新阅读 2021年4期2021-11-10

  •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戴笠企图利用张国焘过去在中共的地位和关系,对中共组织内部进行打入拉出的特务活动。最初,他对张国焘寄以极大的希望。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然而,最终毫无收获。此后,戴笠对张国焘的态度,从满怀希望转为满腔怨恨。张国焘于1938年叛变投靠国民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他正式加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任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以下简称特研室)主任。作为军统长官戴笠的亲信,沈醉眼中的张国焘是怎样的一个人?叛逃中共投靠军统的张国焘与戴笠之间发生

    新传奇 2021年15期2021-04-25

  • 也谈长征中毛泽东与张国焘的关系*
    特别是毛泽东与张国焘的关系,不时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和研究。夏宇立在《史说长征》[1](以下简称为“夏著”)一书中认为,在张国焘分裂事件上,毛泽东应当负主要责任。夏著认为,毛泽东为了夺取军权,对张国焘设下“陷阱”进行斗争,导致张国焘进行反击,最终走上分裂道路。夏著甚至还认为,“密电”的说法是毛泽东为分裂红军和率部单独北上找的一个借口或“政治交代”。这些看法严重违背史实,必须予以澄清。一、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罪责不容置辩夏著认为,张国焘的野心不一定会闹出分裂的结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26

  • 张国焘“密电”问题探析
    [摘要]张国焘“密电”问题的争议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密电”是否存在;二是“密电”中是否含有“武力解决中央”的内容。综合各种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张国焘发出“密电”一事应该是确实发生过的,其主要内容“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不包括所谓“武力解决中央”的内容。而之所以会产生“武力解决中央”这一说法并广为流行,与特定时期的斗争需要和政治氛围密切相关。[关键词]张国焘;“密电”;存在;内容[作者简介]卢禹池(1988-),女,中共瑞金市委党校培训中心外联部主任,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1期2020-12-06

  • 20世纪50年代,张国焘三次欲回大陆
    者,人恒弃之。张国焘像一张被用过的手纸臭不可闻,谁都不愿带在身边。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蒋介石和毛人凤又将他逼往香港。有五位与张国焘曾经共事的人说的话可能有助于透析和还原张国焘——毛泽东说:“此人一贯称自己为‘中国的列宁,什么都争‘第一。但是,他只看见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只知道今天而不知道有明天。”周恩来说:“张国焘叛逃,连一个勤务员也没有带走。”徐向前说:“张国焘这个人不是没有能力,但是品質不好。”许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年5期2020-05-29

  • 早期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国际;陈独秀;张国焘;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之后,远东及太平洋地区问题悬而未决。对此,美国总统哈定于1921年7月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并先后向英、日、法、意、中、荷、比、葡发出了邀请。美国召集华盛顿会议的消息一经发出,便在国内舆论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学术界关于华盛顿会议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多,但是,关于中共与华盛顿会议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实际上,关于中共与华盛顿会议的话题,就其本身来讲,所要研究的内容是相对简单而缺乏新意。然而,中共与华盛顿会议产生联系,共产国

    老区建设 2020年6期2020-04-20

  • 张浩假传指示协助党中央解危机
    张国焘另立中央,率领红四方面军数万红军将士坚持南下,公然搞分裂的危难之际,刚从苏联回国后的张浩(原名林育英)在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授权给他处理张国焘分裂问题的情况下,甘愿个人承担政治风险,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解决了这一当时令党中央十分棘手的问题。带回共产国际佳音 1935年10月5日晚,张国焘在四川卓木碉召开“第二中央”成立大会,自封为“中央主席”,公然与党中央分庭抗争。党中央此时急切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从长征前夕开始,已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一年了。 正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19期2019-09-10

  • 张国焘叛逃导火线:王明带给他死亡恐惧
    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户。张国焘189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上栗,父亲是一个乡绅;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父亲是一个商贩。其次,他俩都曾是我党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上,他是大会的主持人。会上他和陈独秀、李达共同被选为中央局领导成员,他负责组织工作,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

    中外文摘 2019年9期2019-05-14

  • 对长征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之批判
    发生?它是当时张国焘等红四方面军领导人一再对抗中央、反对北上一系列错误思想和行动的必然产物。大量的史实表明,“九九密电”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否定“九九密电”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扰乱了思想舆论,而且明显触犯了国家的有关法律。【关键词】红军长征;历史虚无主义;“九九密电”;叶剑英;张国焘【中图分类号】K263;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6-0005-09红军长征史是党史、军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红广角 2019年6期2019-02-10

  • 李克农“智”接张国焘
    火车站“智”接张国焘武汉期间,父亲执行了一件性质特殊、事关重大却又相当棘手的任务。1938年4月,一天,父亲正在办公,通信员突然跑来说,周副主席要他赶快去一下。父亲纳闷,何事如此紧急?便收拾好文件,赶去周恩来办公室。不等父亲坐定,周恩来就交代任务说:“克农,张国焘私自跑到这里来了,你去火车站把他接来,可不能空手而归哟!”1938年4月4日农历清明节前夕,国共两党都派要员与社会各界人士祭扫黄陵。张国焘带了警卫员张海和一些同志,代表陕甘宁边区政府参加了祭陵。这

    中外文摘 2018年21期2018-11-19

  • 张国焘1924年的牢狱经历
    筹备任务就交给张国焘。总工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北京铁路工人运动发展迅速,这引起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注意。1924年5月13日,湖北共产党组织秘密机关被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军警查获,逮捕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杨德甫和几个工人。杨德甫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的机关地址和负责人。5月21日凌晨,京师警察厅派出侦缉队前往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秘密机关进行搜捕,总工会干事彭子均、李凤林不幸被捕,未来得及转移的铁路工人名册和许多党的文件以及来往信件被搜去。随后,侦缉队又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25期2018-08-13

  • 试论长征胜利前夕发生在岷州的一场争论
    召开会议,会上张国焘和陈昌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双方就北上战略问题发生巨大分歧。陈、张自共事以来一直亲密无间,为何此时突发争论?本文就此次争论所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做一些探讨。關键词:陈昌浩;张国焘;争论;影响1936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甘肃岷州三十里铺召开会议,会上张国焘和陈昌浩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关于这场争论的起因及影响,学界探讨较少。本文将对此做一个梳理和评论。一、关于这场争论的由来徐向前在其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写道,正当他们调

    山东青年 2018年1期2018-06-23

  • 博古与张国焘的三次交锋
    又名秦邦宪)和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都曾受进步思想影响而成为爱国青年,接受过工人运动的洗礼,后来一度在中共中央担任要职,又都犯过对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错误。不过,他们二人被历史定格在了不同的位置上——张国焘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分裂党、投靠敌人;博古则最终迷途知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全面抗战初期,博古与张国焘的人生轨迹不时交叉,其中在中共六大召开后、红军长征期间、张国焘叛投国民党之时的三次交锋尤其值得

    百年潮 2018年1期2018-02-11

  • 人物二则
    命根据地拼杀。张国焘来鄂豫皖之后,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对张国焘的许多做法很不满,曾经召集过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开会,议论张国焘,许世友不发言,后来一定让他说,他说:“张是中央的代表,反对他不是反对中央吗?中央不比我们高明?”这个会议后来被张国焘定义为“反党”,而许世友这个讲话却大受张国焘的欢迎。多年以后,许世友回忆说:“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仗,不听上面的要吃亏,曾中生他们太书生意气了。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老张(许世友一生

    中外文摘 2017年3期2017-11-14

  •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毛泽东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毛泽东对当年

    全国新书目 2016年10期2017-09-23

  •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肃反”及其对苏区发展影响
    地;“肃反”;张国焘[作者简介]尹行创(1967-),男,汉族,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地方史的研究。[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编号:SLQ2015A-03)的阶段成果。[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04-02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肃反”与鄂豫皖根据地的“肃反”是紧密相连的,主政鄂豫皖的张国焘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7期2017-07-29

  • 长征途中的北上南下之争
    的前途命运。当张国焘挟红四方面军以逼迫中央改变政策之际,中央力挽狂澜,上演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幕。闹别扭的张国焘1935年8月31日,刚走出草地的右路军战斗力不减,迎来了大胜仗。徐向前指挥部队结束包座战斗,毙、伤国民党军队4000余人,俘8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粮食、牛羊和军用物资,这既打开了红军北上甘南的门户,又使右路军在濒临粮尽炊断之际,得到了最宝贵的粮食和军需补充。这一胜利,何其及时而珍贵。然而,张国焘、朱德率领的左路军走到哪里了呢?为什么还

    红岩春秋 2017年7期2017-07-28

  • 长征途中贺龙智斗张国焘
    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这样,红二、六军团被推到了对党的政治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取向,关系着党和红军的前途与命运。1936年7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长征同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任弼时等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机智巧妙地同张国焘展开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实现了三

    党史文汇 2017年6期2017-06-26

  • 屹立于反分裂斗争最前沿的朱德
    途和命运的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朱德始终处于最前沿,力挽狂澜,居功至伟。从《朱德谈红二方面军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前后的经过情况纪要》(1960年11月9日,以下简称《纪要》)披露的一些史实看,1935年9月到1936年10月这段时间里,朱德与张国焘面对面的斗争,以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为节点,可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忍辱负重,后一阶段理直气壮,为党赢得那场反分裂斗争的胜利立下了旷世之功。在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前,朱德在《纪要》中说“我们很孤立”,只有

    党史文苑 2017年11期2017-06-26

  • 在党内斗争中实现党的团结 ——以党中央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为视角
    —以党中央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为视角郭建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展了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维护了全党的团结。北上抗日的正确政治路线是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实现党的团结的根本前提。高超的政治斗争策略是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实现党的团结的决定性因素。广大党员干部的坚定支持是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实现党的团结的组织基础。共产国际的支持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的有效工作是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

    社科纵横 2017年4期2017-04-11

  • 任弼时长征及其对党的团结和统一的维护
    会合后,发生了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1936年6月,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任弼时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手法的灵活性相结合,耐心、周全、细致地做工作,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担当,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重新团结和统一,促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任弼时;红军长征;党的团结;反对分裂;张国焘【中图分类号】K2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6)05—0108—05团结和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7-03-04

  • 林育英巧用电报解决“张国焘难题”
    35年10月,张国焘继南下之后成立了“第二中央”。为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仍未有明显效果。1935年底,一名来自莫斯科的神秘人物积极配合中央做争取张国焘北上的工作,并最终促使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和答应北上,从而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为革命立了大功。他就是林育英。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七大”。为向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作为“国际代

    晚报文萃 2016年7期2017-01-10

  • 丧失信仰之后
    共早期政治人物张国焘,正是习总书记讲的丧失信仰的反面典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党内受列宁接见的唯一一人,他却变成了自私自利、争权夺利的实用主义者。后来,竟完全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叛党投敌。可笑的是,在蒋介石麾下,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受尽折辱。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坚守信仰的重要性。信仰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1924年,27岁的张国焘面临人生中一次关键的考验。此时,身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兼党团书记的他,在武汉被北洋军阀逮捕。刚开始面对审讯,他没有慌乱,也

    领导文萃 2016年6期2016-12-26

  • 朱德为何制止兵谏”张国焘
    为何制止兵谏”张国焘文/刘敏众将领出谋北上1935年10月,张国焘另立“第二中央”后,经常将原红一方面军将领抓去开批判会,揭发其“罪行”,还派人在原红一方面军中大力宣传南下的好处,批判北上的错误。由于受不了张国焘的打压,左路军中原红一方面军的将领纷纷要求朱德和刘伯承拿主意,脱离左路军,北上寻找毛泽东。刘伯承受了打击,心中委屈是不用说的,他得知这么多人愿意北上去找毛泽东,自然十分赞同。有五、九军团将士甚至说,武力解决张国焘,捉拿起来一同北上。刘伯承早就有此考

    饮食保健 2016年17期2016-10-22

  • 张国焘《我的回忆》有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记述的考证
    摘要:张国焘在其回忆录《我的回忆》中,详细记述了中共制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全过程。《我的回忆》与传统史料相比大有出入,首先,张国焘在事件的叙述中有较为严重的时间错误,从而在叙述上人为地打乱了中共中央作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决策的步骤。其次,有意隐瞒了自己在商讨西安事变处理对策时的态度,突出强调了其本人的作用,贬低和抹黑了其他党的领导人作用和形象。由于偏离事实,《我的回忆》难以作为可信的史料使用。关键词:张国焘;《我的回忆》;西安事变考证中图分类号:D231 文

    西部学刊 2016年9期2016-06-17

  • 是谁令张国焘宣布取消“第二中央”
    35年10月,张国焘继南下之后成立了“第二中央”。为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仍未有明显效果。张闻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意识到,仅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已很难约束张国焘,于是商定由林育英以“国际代表”的身份出面,对张国燾进一步做好说服争取工作。1936年1月24日,林育英致电张国焘、朱德,称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使张国焘不得不认真考虑,否则就“违背共产国际指示”。1936年2月14日,林育英、张闻天致电张

    党史天地 2016年12期2016-05-30

  • 陈独秀与张国焘的恩怨合离
    陈独秀与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为中国共产党做过开拓性的有益工作。但是,他们后来都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去了。陈独秀虽与党分道扬镳却仍不失耿介清白的气节和操守,张国焘则投靠国民党,成为被历史所唾弃的叛徒。初期密切交往1916年,当陈独秀已是蜚声中国学坛的著名人物时,张国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北京大学校门的学生。当时陈独秀尚在上海,张国焘通过《新青年》才认识了陈独秀。五四运动中,当北大被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陈独

    党史天地 2016年19期2016-05-30

  • 1935:张国焘带兵囚禁朱德刘伯承
    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为了实现其另立中央的野心,曾千方百计地拉拢德高望重的朱德,后来他见自己是在白费心机,便立起歹意,企图暗害朱德、刘伯承,以除掉眼前的障碍……张国焘决定囚禁朱德、刘伯承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张国焘见中央红军力量远不及红四方面军,便产生了野心,开始散布对中央的不满情绪,还一再要挟中央改组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领导。7月18日,中共中央在芦花召开政治局会议。为顾全大局,团结张国焘北上,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会议

    党史天地 2016年10期2016-05-30

  • 林育英巧用电报解决“张国焘难题”
    35年10月,张国焘继南下之后,公然另立党的“中央”。为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但仍未有明显效果。1935年底,一位来自莫斯科的神秘人物积极配合中央做争取张国焘北上的工作,并最终促使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和答应北上,从而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为革命立了大功。他就是林育英。为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林育英作为“国际代表”被派回国林育英于1922年入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3年1月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

    北京支部生活 2016年7期2016-05-30

  • 逃离陕甘宁边区之后的张国焘
    孟半戎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共“一大”代表,而且还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曾三去莫斯科,是当时中共领导人中唯一获得过列宁亲自接见的人。从五四时期领导学生运动到搞中共所领导的工农运动,再到领导红四方面军,他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期间,以“肃反”的名义肃清党内不同意见时,大肆滥杀无辜,使得上万名红军官兵和党、政、群干部遭到杀害,曾中生、许继慎、周维炯、邝继勋、余笃三等红军高级将领都先后死于他的罪恶之手。

    党史纵横 2016年4期2016-05-25

  • 张国焘放弃“第二中央”原因探析
    10007)张国焘放弃“第二中央”原因探析董华朋(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长征途中,张国焘擅自率部南下,并于1935年10月在卓木碉成立“中央”,与在陕北的党中央分庭对抗,将分裂活动发展到了顶峰。但最终因部队南下受挫,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坚决斗争,以及共产国际代表居中调解,使日渐孤立的张国焘不得不转变态度,同意取消“第二中央”,率部北上。张国焘;南下;第二中央;北上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2

  • 丧失信仰之后
    投靠蒋介石后,张国焘以为自己将坐享荣华富贵。却没想到,蒋介石对丧失了信仰的叛徒十分忌惮。他说,张现在可以背叛共产党,今后也可以背叛国民党。背叛信仰之后的张国焘,日子过得凄凄惨惨、失魂落魄。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如果丢失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者。近来,中央纪委在通报落马高官犯案情况时,“理想信念丧失”也成为标配。中共早期政治人物张国焘,正是习总书记讲的

    廉政瞭望 2015年23期2015-12-16

  •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散木张国焘,可谓中共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叛徒之一(中共元老,曾任中共第一届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第二和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和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叛逃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叛逃后居然成为国民党“军统”特务、中共的死敌。显然,在“中共叛徒史”上,他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他为什么要叛变?成仿吾在《记叛徒张国焘》(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中认为:张国焘叛变的原因,是他“在党内已经失去了‘市场’,而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实行的‘溶化’诱降政策,则为他提供

    同舟共进 2015年7期2015-09-10

  • 丧失信仰之后
    共早期政治人物张国焘,正是习总书记讲的丧失信仰的反面典型。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中共党内受列宁接见的唯一一人,他却变成了自私自利、争权夺利的实用主义者。后来,竟完全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叛党投敌。可笑的是,在蒋介石麾下,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受尽折辱。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坚守信仰的重要性。信仰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1924年,27岁的张国焘面临人生中一次关键的考验。此时,身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兼党团书记的他,在武汉被北洋军阀逮捕。刚开始面对审讯,他没有慌乱,也

    廉政瞭望 2015年12期2015-09-10

  • 50年代张国焘三次欲回大陆
    港元。凯音就是张国焘张国焘定居香港后,在一家小报担任主笔,每天写点评论、专稿,赚点生活费。张国焘投资黄金却血本无归,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偏偏祸不单行,妻子杨子烈为节省家用,辞退女佣,自己操持家务,上街买菜时滑倒在青石板上,好不容易四处借钱保住了性命,但留下病根成了跛子。张家内外交困、贫病交加。张国焘闲居在家,杨子烈病卧在床,老二张湘楚读中学,老三张渝川读小学,全家五口人都靠大儿子张海威的薪水糊口。张海威在九龙一所中学当教师,薪水低微,无力应付种类繁多的房租

    晚报文萃 2015年4期2015-08-24

  • 毛泽东的“让步”智慧
    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开始伸手向中央要权,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让步”。“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务,一、四方面军很难拧成一股绳。”毛泽东深思熟虑,选择妥协,但是让出哪个位置、退到哪一步是个难题。他找到张闻天,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张国焘想当军委主席,这个职务由朱德担任着,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代替朱老总;只当军委副主席,他又不愿意与同为副主席的周恩來、王稼祥平起平坐。张闻天一心只想促成四方面军北上,便说:“把我这个总书记的位子让给他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20期2015-05-08

  • 悲情张国焘
    者,人恒弃之。张国焘像一张被用过的手纸臭不可闻,谁都不愿带在身边。大陆解放前夕,蒋介石不准他到台湾,毛人凤要把他留给共产党。在张国焘违命赴台后,两人又将他逼往香港。有五位曾经的同事说的话可能有助于透析和还原张国焘——毛泽东说:“此人一贯称自己为‘中国的列宁,什么都争‘第一。但是,他只看见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只知道今天而不知道有明天。”周恩来说:“张国焘叛逃,连一个勤务员也没有带走。”徐向前说:“张国焘这个人不是没有能力,但是品质不好。”许世友说:“在党内,除

    读书文摘 2015年5期2015-05-07

  • 叛逃者的晚年
    事宜。毛人凤做张国焘的工作:“你去台湾不如留大陆。你留下来,我们在共产党内就有了一位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作用大得多。”对于被抛弃的结局,张国焘始料未及。毛人凤和盘托出:“这是‘老头子’亲自作出的决定。”但是,他还是于1948年11月带着夫人杨子烈和3个孩子来到了台湾。到台北后,张国焘一家先是住在南阳街一个招待所内,等待国民党安排工作。一住几个月,没有任何人前来问讯。为躲灾避祸,他带着一家人悄悄地离开台北,来到香港栖身。张国焘定居香港后,他在一家小报

    花卉 2015年6期2015-03-18

  • 突如其来的张国焘批判
    央突然开始了对张国焘的批判。中共中央的警惕要理解对张国焘的批判,首先就必须研究当时中共中央究竟有没有已经意识到苏联在西路军与西安事变中的叵测心怀。答案是肯定的,事实证据如下:其一,中共中央到陕北后派邓发出使莫斯科所做的汇报,以及最初致共产国际的电报中者陂口实汇报了情况与计划,尤其还汇报了张学良要求入党的机密,可见当时毫无戒心。但当共产国际奇怪地拒绝张学良入党时,中共中央的疑窦显然已起,证据就是季米特洛夫1936年12月14日给斯大林的信中竟然对中共中央与张

    党史纵横 2014年10期2014-11-27

  • 张国焘早期优势大
    东在中央苏区,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他们都取得农民出身将领的衷心拥护。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红军兵力超过十万,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北苏区时,达到八万多人。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讲话极富鼓动力。毛泽东的讲话,语言直入普通将士、普通民众的心里,张国焘也是这样。刚开始,张国焘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据他回忆,自己演讲是不行的。在北大上学时,他担任讲演部部长。“五四”运动中,有一次街头演讲,一开始,听众有一百多人,张国焘和同学喊得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只有一位老牧师站在一旁,一

    领导文萃 2014年14期2014-07-22

  • 对中共三大前后张国焘国共合作观点的再思考
    共合作问题,以张国焘为代表的一方与以马林为代表的一方发生了激烈争论。最后,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但党内认识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也为此后国共合作过程中的坎坷乃至最后的破裂埋下了伏笔。长期以来,张国焘的观点作为争论的一方,多有争议,笔者对其进行了再探讨。[关键词]中共三大;张国焘;国共合作[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2-0030-0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2期2014-03-04

  • 张国焘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贡献
    操作是一张 (张国焘)二李 (李达、李汉俊)。陈独秀、李大钊无疑是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但地位仅次于 “南陈北李”的张国焘功不可没。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过去之所以对此刻意回避,主要是张后来犯了大错,背叛了党。但功是功,过是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以后者否定前者。张国焘对中共的创建是有重要贡献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与了中共创建的筹备工作,二是主持召开了党的 “一大”,三是领导了党成立后的全国工人运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是中共一贯的优良传

    党史文苑 2012年5期2012-08-09

  •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938年4月,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投奔国民党。蒋介石任命他为军统副主任,在特务头子戴笠手下做事。军统时期的张国焘颇为落寞,对自己在中共内部曾有过的显赫地位不无留恋。据沈醉回忆,张国焘曾跟他说:“在长征途上,要是我心狠手辣一点,我在共产党内的地位就不是第三第二了。”在长征路上,张国焘的确有机会干掉其他的党中央成员,成为一把手。不过,张国焘说自己不够心狠手辣,多少有点儿“自谦”。其实,在鄂豫皖根据地及川西北肃反时,他不仅心狠手辣,简直残忍暴戾。1931年9

    幸福·悦读 2012年11期2012-05-08

  • 张国焘的最后三十一年
    霞 飞张国焘的最后三十一年霞 飞张国焘是1897年出生的。他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随国民党到台湾时,已经51岁了。从此时起,到1979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这31年中,张国焘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期间,他曾有过多次选择。最后,他凭自己的意志所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凄惨命运的归宿。与国民党分手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已经响遍了中国北半部。解放军兵锋直指江南,国民党的巢穴已经危在

    党史文苑 2011年7期2011-11-04

  • 张国焘叛党之后
    一场盛大祭礼。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身份参加陪祭。陪祭完毕,张国焘没有按照毛泽东叮嘱的“祭完后马上回延安”。他早已有了离开延安的想法,而此次祭陵活动则是他选择叛逃的“天赐良机”,他岂能轻易回头!4月11日,张国焘乘坐火车到达武汉,他从此一头扎入了蒋介石的怀抱。得知张国焘“弃明投暗”后,蒋介石大喜过望。他首先吩咐戴笠,为张国焘“照料一切”。戴笠不敢怠慢,立即在武昌为其找了一座漂亮的小洋楼,并委托张国焘的同乡、武昌警察局长蔡孟坚负责“保护”他,简直把他当

    决策与信息 2011年7期2011-08-15

  • 浅谈长征中党中央对张国焘的斗争策略
    长征中党中央对张国焘的斗争策略王拥贤(陇南市委党校 甘肃陇南 746000)长征中,由于张国焘右倾分裂错误的危害,党的事业处于非常危机的关头。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以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采取了一系列妥当的斗争策略,才奇迹般地摆脱了这场危机,并最终实现了我党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党中央;张国焘;斗争策略长征中,红军指战员不仅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而且要克服雪山草地的自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毛泽东与张国焘的几次特殊相遇
    动。年轻气盛的张国焘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当时,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对思想进步的张国焘很器重。这天,张国焘来拜访李大钊,正巧毛泽东也在这里,李大钊忙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张特立,张国焘同志。”毛泽东迎上前,热情的同张国焘握手,并自我介绍说:“我是湖南毛润之。”张国焘向毛泽东点点头,然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高谈阔论起来。毛泽东是1918年8月来北京的,经他的老师杨昌济(北大教授)介绍,他结识了李大钊,李大钊把他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负责新到报刊

    党史纵横 2011年3期2011-04-06

  • 革命者张国焘的A面B面
    这就是会议主席张国焘,时年24岁。学科学Vs闹革命张国焘走向中共一大的起点是北京大学。张国焘是1916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那时的北大是一个腐败积习严重的地方,老生们捧戏子、逛窑子成风。北大发生改变是在蔡元培任校长之后。他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也就搬到了北大校园。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通过《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他们的文章像一颗石头投入湖中,在北大乃至全国引起反响。北大校园里展开的新旧文学的论战愈演愈烈,学

    人民周刊 2011年7期2011-01-16

  • 张国焘狱中变节始末
    事兼党团书记的张国焘被捕。京师警察厅侦缉队严刑拷打了3天,没能撬开张国焘的嘴巴,遂于5月25日将张国焘移送到京师警察厅继续审讯。张国焘有保留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称“铁路工人现多年已无工会存在,铁路工会亦无正式机关”。但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认为张国焘所说不实,张国焘遂被押解至京畿卫戍总司令部。这时,张国焘的心态出现微妙变化。当大批武装警察将他押上卡车时,张国焘心里顿时恐慌起来,怀疑是要将自己绑赴刑场杀掉。在司令部里,张国焘忍受不住严刑逼供,放弃了抵抗。他供出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1期2010-04-10

  •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
    上的紧要关头对张国焘也成功地实施了心理战,也同样达到了化险为夷的目的。中央在半夜单独北上1935年9月10日凌晨2点,长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反对张国焘的南下政策,率中央红军独立北上,其时情况非常紧急和危险。当时叶剑英出发时异常匆忙,不仅忘了带随身的手枪,而且竟然来不及通知自己的机要秘书和机要科的骨干,就单身上路了。杨尚昆说:“如果没有叶帅获取那份密电,透露张国焘威胁并企图危害中央,中央为什么走得那样急,那样险呢?那岂不是发疯了!”杨尚昆如此强烈地表达北上时的匆

    党史纵横 2009年8期2009-10-14

  • 王明与张国焘的两次较量
    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户。张国焘189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上栗,父亲是一个乡绅;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父亲是一个商贩。其次,他俩都曾是我党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上,他是大会的主持人。会上他和陈独秀、李达共同被选为中央局领导成员,他负责组织工作,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会师后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

    读书文摘 2009年9期2009-09-18

  • 王明 张国焘为争最高权力恶斗
    原名陈绍禹)与张国焘有不少共同点。首先,他俩都出身于富户。张国焘189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上栗,父亲是一个乡绅;王明1904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金家寨,父亲是一个商贩。其次,他俩都曾是我党早期的最高层领导干部。再次,他俩在叛党叛国的路上“殊途同归”。1938年张国焘弃自己为之奋斗十几载的信仰而去,成为反党急先锋。事隔20年,即1958年,去苏联定居的王明步其后尘,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的枪手。然而,这两位在我党早期

    报刊荟萃(上) 2009年10期2009-07-29

  • 张国焘其人其事
    倪进云编者按:张国焘一生的情况是复杂的。他早年参加共产党,为党做过一些工作,但又屡犯错误,甚至犯下严重的罪行,最后叛党而去,当了国民党特务。1979年死于加拿大。七十年代,张国焘抛出《我的回忆》,流传海外。他恶毒攻击我们的党,肆意歪曲历史,妄图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罪恶。然而,正如古话说的,欲盖弥彰。恰恰是张国焘《我的回忆》,提供了一个叛徒的自画像。为了使广大青年了解张国焘这个历史人物,我们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国焘和<我的回忆>》书的有关章节摘编发表。被捕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1期198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