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户

  • 草地类型异质性视角下牧户经营规模决策的比较研究
    在100只以下的牧户共有604 385 户,占肉羊养殖户总数的80.52%;肉牛年出栏数在49头以下的牧户共计389 390 户,占肉牛养殖户的96.34%。高度分散的经营方式不仅限制了产能提升[10],也使得牧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具备话语权与定价权,难以保障持续增收[11]。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形狭长,草地类型多样,东西部地区降水差异显著,使得草甸草原地区的牧草生长茂盛,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荒漠草原

    草地学报 2023年10期2023-11-02

  • 牧户生计资本如何影响畜牧业冻害生计风险 ——基于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分析
    带来经济损失,对牧户畜牧业经营造成生计风险,并成为限制牧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为降低冰冻自然灾害带来的生计影响,按照防灾重于救灾的思路,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原农业部印发的《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牲畜越冬暖棚、建设饲草储备库等方式提升牧户面对冰冻自然灾害的韧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一次强调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2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05-11

  • 牧户在极端气候下的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区牧户的调查数据
    发展。因此,探究牧户在极端气候下的适应性行为对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牧民因极端气候导致的生计问题,减少极端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验证牧民适应性行为的效果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实证研究侧重于气候变化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畜牧业生产者应对不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的选择[4-7]。因此,研究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及目标来评估适应性行为的效果,减轻极端气候对牧户生计、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学者们对农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草地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03

  • 基于CVOR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健康现状研究
    ,草场承包到户,牧户独自经营草场自负盈亏,受到不同牧户个人知识技能水平差异的影响,牧户对草场的使用管理能力也不尽相同,这也导致牧户间草场健康现状出现差异[4]。草地健康程度评价,多数学者选择采用遥感技术与实测植物样方数据进行反演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评估,但对于小范围尤其是个别牧户间的草场具体退化程度评价较为模糊。随着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5-7],CVOR草场健康评价模型被广泛用于草场健康评价中[8-10]。本研究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阿

    草原与草业 2022年3期2022-10-10

  • 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旅游经营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分析
    等极端天气频发,牧户的脱贫致富任务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极为突出。因此,生态保护和牧户脱贫致富成为额尔古纳市当前的首要任务。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且被认为是有助于当地原住居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由此,生态旅游成为当地牧户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直接利益者和践行者,牧户的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认知个体层面的差异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11,12]。目前,关于生态旅游参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09-19

  • 草原生态补奖背景下牧户福祉的变化及差异性分析 ——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
    区发展,提高当地牧户的生活水平,达到减贫脱贫的效果,促进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我国补奖政策实施较晚,对其效果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主要从草原恢复和牧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关于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影响的研究也停留在对载畜量、牧户的过牧行为、牧户养殖状况等微观角度[3-5]。胡振通等[6]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前后牧户收入的变化;李平等[7]从牧户需求的角度分析补奖政策对牧户的影响。杨波等[8]从补偿主、客体的角度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农牧户的影响,强调农牧户对政策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22年5期2022-09-16

  • 阿拉善左旗牧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角度专门研究牧区牧户收入问题的文献依然不足,且每个学者选取影响因素经济指标的原则和指标也不尽相同。笔者从微观区域角度出发,基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牧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并为制定拓宽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的政策提供参考性依据。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表1 样本的家庭特征描述1.1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来源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辖区敖伦布拉格、巴润别立、巴彦浩特、巴彦诺尔公、超格图呼热、温都尔勒图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3期2022-09-08

  •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可避免地存在与农牧户经济利益相悖的方面。从2016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的数据显示,全国268个牧区与半牧区县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5.5%,实际上,由于牧民躲避草畜平衡检查,部分牲畜数量并未统计在册,实际牲畜超载率远高于官方统计数据。目前,国外关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关注点在生态补偿手段上。国内围绕农牧户对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多,也有大量文献以草原牲畜超载现状及超载牧户体现的特征为研究主题,还有一些学者以草原畜牧业的经

    家畜生态学报 2022年6期2022-08-04

  • 牧户饲料养殖意愿对畜牧养殖规模的影响研究*
    ,使住在农牧区的牧户能够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把研究重点集中到了牧户微观层面上,进行了大量的畜牧养殖规模研究。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活需求,畜牧养殖规模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条件限制,个人的主观意愿对畜牧养殖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特定地区牧户饲料养殖意愿对畜牧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提高畜牧养殖效益,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有重大的意义。1 研究背景理性行为理论(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前身,1975年,Fishbein和Ajzen[1]

    南方农机 2022年13期2022-07-05

  • 不同生计策略下搬迁定居牧户生计资本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
    等方面[7],对牧户生计研究比较单一,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蒙藏农牧区[8~10],对西北地区尤其新疆牧户生计研究甚少[11]。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1 研究区域概况本文选取三个研究区域。阿勒泰地区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牧草地面积844.11万公顷,畜牧业产值在当地农林牧业产值里占重要地位;塔城地区草场总面积100 多万公顷,境内土壤肥沃,拥有草种齐全的广阔自然打草场,是牲畜的越冬宝地;伊犁州直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区的一块“湿岛”,拥有天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2年5期2022-06-16

  • 荒漠草原不同家庭牧场生产效率评价研究 ——以四子王旗为例
    行草地产权制度下牧户技术效率,发现当前技术效率与理论产出前沿相比具有效率损失;武丽雯等[19]对典型草原生产结果进行测算,发现纯技术效率偏低是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在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张晓敏[20]提出我国牧业技术效率与气候带和经营模式相关,兰勇[21]研究发现生猪畜种结构影响其全要素生长率增长。综上,学者们从多角度对牧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因素,均发现畜牧生产中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的现象,家畜养殖品种与规模、精粗饲料比例、劳动雇工等因素对

    草地学报 2022年5期2022-06-02

  • 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牧户收入的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
    续稳定发展不仅是牧户家庭的主要生计来源,更是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有效的适应措施能缓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并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能反映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何传启,2013)。同理,对于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而言,收入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准确把握牧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从而科学引导牧户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畜牧业收入,不仅是推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更是实现牧区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文献围绕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对农牧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年3期2022-06-01

  • 外购干草是否缓解了天然草原的生态压力? ——来自内蒙古的回顾性调查
    红利更多的体现在牧户补贴性收入增加方面[9-10],而政策设计的牧户家畜数量减少的目标远没有实现。《2016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11]显示,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3.5%;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7%;其中,牧区县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8.2%,半牧区县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3.2%。此外,侯向阳等[12]在进行大量实地牧户调研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心理载畜率”概念,认为牧户在基于自有资源禀赋和对畜牧业生产历

    草地学报 2022年4期2022-04-25

  • 牧草地流转对牧户生计结果的影响** ——基于对新疆牧区566户牧民的调查研究
    揭示牧草地流转与牧户家庭收支状况和牧户收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勒泰、塔城地区和伊犁州的实地调研,调研主要以为问卷形式开展。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牧民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数、劳动力人数、家庭成员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搬迁定居的时间等),牧草地流转的了解(是否对牧草地流转了解、牧草地流转的形式、流转主体的关系、流转后的用途等),牧户牧草地流转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是否流转牧草地、流转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年3期2022-04-13

  • 邻里效应对牧户载畜率决策的影响 ——北方牧区的经验证据
    期牧区调查均显示牧户的超载过牧发生率远高于这个结果[1-2]。与之对应的是,地方政府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推进与中央目标任务有所偏离。201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然而,2016年农业部制定的《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则将草畜平衡的目标任务下降为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不超过10%,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上述目标的松动,说明草畜平衡工作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较大阻力。牧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年1期2022-03-14

  • 社会资本、信息渠道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 ——基于草场流转市场转型背景的分析
    进生态恢复和提高牧户收入等诸多功能[1-4]。通过草场流转促进牧业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牧业资源优化配置,既是微观牧户的现实需求,也是政府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然而目前我国草场流转市场并不完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违约风险(尤其是转入户过度利用草场)和交易成本成为阻碍牧户参与市场的瓶颈[5]。特别是北方草原高度生态恢复压力下,草场流转还承担着维护草畜平衡的生态功能。生产、生态双重需求强化了流转市场的卖方特性[6],使得交易成本呈现非对称性,转入户面临更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1-18

  • 牧户家庭资产禀赋对其生计风险的影响—基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调查
    失[1]。其中,牧户作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单元,暴露在严峻的生计风险之中,受到来自社会、经济、政策、自然等风险叠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牧户的生计脆弱性,导致其生计安全面临挑战[2]。作为现代生活的一大特征,存在风险是人类社会的常态,这也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3]。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边缘地区,小农群体作为弱势群体,更容易遭受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风险的冲击,各种风险相互作用形成多层次、复杂的反馈和嵌套关系,不仅放大各种风险的危害性,也加强了不同风险之间

    草地学报 2021年12期2022-01-08

  • 寻找生态、生产和生活统一的平衡点 ——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户福利差异影响研究》
    生态补偿过程中,牧户对于草场的经营权将受到限制,势必一定程度影响牧户的福利,甚至出现福利受损。这里的福利受损,不单是指生态脆弱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降低,更多时候被认为是在获取自然资源过程中当地居民的能力下降、功能缺失。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究竟如何影响牧户的福利变动及其内部福利分配差距,是一个值得深入展开研究的命题。研究现行草原生态补偿过程中的牧户福利变动,能够全面了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于受偿者福利状况的影响,及时处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关乎草原生态补偿机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5

  • 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PSM 方法的实证分析
    究假设草地流转对牧户收入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对于转入草地的牧户而言,一方面由于经营草地面积扩大,通过在牧业生产中增加生产投入,从而对草地进行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在转入草地后,可以扩大牲畜规模,从而使得家庭富余劳动力和生产资源相匹配,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和交易成本。因此,转入草地可能会正向影响牧民家庭收入。对于转出草地的牧户而言,转出草地可能导致其牧业收入的降低。因为牧民生计主要依赖于畜牧业生产,转出草地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但是牧民通过

    草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1-22

  • 冻原高山草地牧户家畜养殖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以青海省为例
    。但是,由于大量牧户过载放牧,导致我国草地载畜压力过大,草地退化严重。如何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采用何种措施引导牧民合理放牧,是我国草地学者亟待处理的问题。为引导牧民合理放牧,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等一系列草地建设和保护工程项目,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据中国工程院的报告,目前我国草地退化虽在局部得到改善,整体退化的趋势却没有得到遏止[2-5]。分析牧户家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可以在根源

    草业学报 2021年9期2021-09-22

  • 内蒙古地区牧户草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4-15],探讨牧户草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从牧户户主属性特征、家庭属性特征两方面探究草地流转的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入户调研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入户调研采取随机分层典型抽样方法,调查范围涉及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45个乡镇(苏木)122个村(嘎查),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进行牧户调查。调查组于2015年6-10月实地

    家畜生态学报 2021年8期2021-09-14

  • 生计和生态视角下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搬迁牧户为例
    题。为了理解搬迁牧户保有牲畜的行为逻辑, 本文首先分析关于小农行为的两个经典理论: “道义小农”和“理性小农”。“道义小农”学派以斯科特和恰亚诺夫等为代表, 认为小农的行为选择更强调生存需要和道义理性, 而非追求利润[12-13]。斯科特[12]在关于殖民地时代被迫从自然经济卷入市场与资本主义的东南亚农民及农民经济的研究中, 详细地分析道义小农的“安全第一”决策原则: 农民在一定条件下, 出于生存理性, 会要求安全第一, 生存安全比高平均收入优先, 只有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24

  •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民牲畜养殖规模,牧户的牲畜养殖规模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牲畜养殖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牧户的生计资本。同时,生计资本的状况又会影响牧户的牲畜养殖规模。牧户的养殖规模决策行为是在权衡家庭既有生计资本状况后决策的结果。因此,研究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在草原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提高牧户生计资本水平,实现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是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经济信号。在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研究中,高雅灵等

    饲料博览 2021年4期2021-06-29

  • 社会资本对牧户参与草原生态治理意愿的影响 ——以甘南州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场治理模式,明晰牧户草场边界的同时,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3],削弱了牧户参与草原治理政策制定的主体地位,牧户日益被边缘化为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和终极执行者,缺乏内在应激与配合,致使政策约束难以进入其生产决策,抑制了政策作用的发挥,甚至与监管部门发生冲突[4-5]。牧户是衔接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源自牧户对草原环境认知的“愿”参与和“真”参与相统一的自我管理机制基础上的主动参与和有力监督是草原生态保护的根本和基础。人们长期交

    草业学报 2021年6期2021-06-28

  •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收入影响及补奖标准评价 ——基于祁连山北麓肃南县调研数据的研究
    为主要方式的通过牧户减畜进而缓解草原承载压力,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补奖标准偏低、多数牧户收入下降的问题[2],所以补奖标准问题备受关注.补奖标准关系到补奖对象的切身利益,影响牧民参与政策的积极性,是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3].祁连山是西北地区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是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条大河的发源地,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近年来由于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5

  • 青藏高原草地联户经营对牧民非农就业与收入的影响:基于青海与甘肃牧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剩余劳动力,增大牧户职业选择空间,推动牧区城镇化的进程,并制定合理的草地载畜量,对生态环境有效保护[5]。通过联户经营释放的剩余劳动力,是导致劳动力闲置还是实现非农转移?联户经营能否真实推动农牧民实现转产转业?又能否有效增加农牧民非农收入,促进农牧民增收?目前仍缺乏相关实证。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联户经营的生成机理和运行机制,更多地将联户经营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而对农牧民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关注甚少。据此,本研究将联户经营与非农就业相联系,通过甘肃、青海农村牧区3

    草业科学 2021年12期2021-03-02

  • 牧民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以张掖市肃南县为例
    我国独有的一个。牧户作为肃南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既是生态的保护者,又是生态的破坏者,这则取决于其生计策略。一般来说,单一生计策略可能会使资源耗竭、生态环境退化;相反的,多样的生计策略则有助于降低生计脆弱性,提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可能性。而通常,人们通过对生计资本进行重新配置来调整其生计策略。因此研究生计资本如何影响生计策略,就可以通过改变生计资本来改变生计策略,进而引导牧户在保证其生计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

    生产力研究 2020年11期2020-12-08

  • 草原生态补奖背景下异质性资源禀赋对牧户福利变动影响研究
    对草原生态补奖后牧户的福利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包含6个福利维度20个因子在内的牧户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考察草原生态补奖前后内蒙古边疆牧户福利变动情况,剖析家庭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源等异质性资源禀赋约束下牧户的福利差异,为建立牧户福利持续提升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补奖后牧户的福利水平提高了0.017,但牧户总体福利水平依然不高且仍有提升空间。②牧户福利水平的变动,受牧户拥有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年5期2020-07-14

  • 牧户信贷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善左旗M嘎查83牧户数据,运用计量模型,从牧户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入支出水平、信贷供给4方面的10个变量分析牧户信贷获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发生信贷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在校大学生人数、草场面积、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贷款利率,而家庭人口、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牲畜数量、有无存款对信贷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关键词:牧户;信贷特征;影响因素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2-008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

    山西农经 2020年12期2020-07-14

  •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查(村)124份牧户问卷,剔除重要指标缺失的样本,剩余有效样本120份,样本有效率为96.8%。有效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 调研区域样本分布表数据来源:牧户调研数据为了更加准确地衡量出牧户畜牧业经营成本效益,此次调研对牧民进行问卷访谈时同时收集了牧户2015年和2017年两年数据。调研样本中以男性牧民为主,平均年龄44.1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17年,表明牧区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在生产资料上,2017年牧户平均拥有草场面积为1601.41亩,平

    草原与草业 2020年1期2020-04-09

  • 不同牧业生产效率对比研究 ——以奇台县为例
    虑到的问题。针对牧户技术效率已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房风文等[1]研究了内蒙古呼和浩特专饲奶牛牧户的经营数据,发现这些牧户的技术效率值在0.07~0.91之间,平均值只有0.62。孙致陆等[2]分析了内蒙古、新疆等5省的毛用羊养殖农牧户数据,发现牧户们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仅有0.61,技术效率损失比较明显。陈欣欣等[3]对规模经营与效率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浙江10村农户不同经营规模农地的粮食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比较,得出随着农户经营农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效率呈

    江西农业学报 2020年1期2020-03-11

  • 三江源区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
    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户的生产、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对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了很大威胁[3-4]。为应对这一危机,我国政府于2000年在三江源区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2003年将其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又陆续实施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禁牧、草畜平衡等生态保护工程项目与政策。上述措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生态退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5],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牧户作为三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既可以成为生

    草业学报 2019年11期2019-11-18

  •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牧户经营生态旅游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展与未开展旅游业牧户的经济收入和草地状况,了解当地牧民对草原生态旅游的认识,评价总结草原生态旅游的质量和问题,为草原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为草原畜牧和生态旅游管理优化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1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地理位置为 111°59′ - 120°00′ E,42°32′ - 46°41′ N,是典型的温带半干旱草原牧区。草原生长季5 月-9月,其中草原生长旺季7月 - 9月份是草原生态旅游的黄金

    草业科学 2019年10期2019-11-08

  • 边疆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态度分析
    牧区的草原增绿、牧户增收以及牧业增效也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第2轮草原补奖机制启动,按照该政策要求,内蒙古要完成0.68亿hm2的补奖任务,包括0.27亿hm2的禁牧任务和0.41亿hm2的草畜平衡任务。草原补奖资金额达46.129亿元,比上一轮增加5.3亿元,其中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涉及补奖资金共计41.35亿元。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和天然草原平均生产力,但由于牧户被动接受该项政策,牧民对于补奖政策的真实态度或意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年10期2019-10-31

  • 基于草场生存评估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阿巴嘎旗北部3个牧户放牧草场进行评估,以期为牧民合理放牧,促进草原地区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1 研究区概况阿巴嘎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中北处,地处东经113°28′~116°11′,北纬43°05′~45°26′,距锡林浩特市91公里。气候为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性大陆气候,水量249.5mm左右,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年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中东南部达到270mm,西北部不足2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单日最高温度为38.6℃,最低温度为-42.2

    草原与草业 2019年3期2019-10-23

  • 新疆典型牧区牧户生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脆弱的双重困境,牧户面临多种生计风险。本研究以奇台县为例,采用参与式牧户评估方法,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牧户生计风险的因素。结果发现:自然、健康、经济、市场和社会风险为各类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地区、不同生计方式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牧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有所差异;生计资本对牧户生计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自然风险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影响,健康风险主要受物质资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10-08

  •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能抑制牧户超载过牧行为吗?
    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牧户超载过牧行为,成为减少牧区牲畜养殖数量和保障草原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之一。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牧户通过长期交往形成的社会信任、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中政策监督执行成本高等问题,还能形成减畜的集体行动从而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探讨社会资本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超载过牧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超载过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内蒙古、甘肃两省474户牧户实地调查数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年7期2019-08-15

  • 借贷牧户偿债能力分析
    具有滞后性,导致牧户资金不能及时周转,因此需要贷款来弥补缺口。调研发现,贷款在牧区普遍存在,而借贷能否合理运用和创造收益,是牧民能否增收的重要环节。牧户贷款的初衷是增加收益,但未来面临偿债问题,因此,借贷需要考虑家庭的长远经济利益。分析借贷牧户的偿债能力对于其未来生产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借贷现象是农村普遍存在的情况,改善“三农”问题需了解农户借贷情况。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CHAUDHARY等[1]对巴基斯坦的农村借贷情况进

    广东农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7-05

  • 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下高寒牧区退化草地生态治理途径
    统退化严重影响了牧户生产生活,威胁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为遏制草地退化、恢复和重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原农业部为核心,在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实施了多样的“自上而下”的草地管理措施[3],然而,由于社区及牧户缺乏有效的经济转型模式,难以在短时期内获得有效且持续的经济来源[4],不少地区草地恢复与生态重建措施(如禁牧、休牧等)影响了牧户收入[5],导致牧户对该类政策产生了抵触,政策效果没有充分发挥[

    草业科学 2019年5期2019-06-04

  • 基于牧户感知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内蒙古东部草甸草原健康评价
    行研究,而忽略了牧户的重要性。在我国草原牧区,牧户是草原使用权的所有者和直接管理者,对草原状况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和判断,这往往导致大尺度遥感或试验方法下的科学结果与牧户尺度下的自我感知结果相矛盾,进而引发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和牧户实际畜牧业生产行为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政策的失效[13- 14]。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牧户感知能够用于有效评价草原状况[15- 18],从牧户视角出发开展退化草原治理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草原退化的认识和制定合理有效的草原恢复政策[19

    生态学报 2019年2期2019-02-20

  • 违规放牧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退牧还草政策提高牧户养殖成本,增加老年、妇女与受教育程度低等人群的生存风险[15-16]。生存压力大、经济收益低易导致违规放牧行为[17-18]。过大的生存压力使得某些地区的违规放牧行为比较严重,如李克昌等[19]调查发现,61%的被调查牧户存在违规放牧行为。违规放牧行为的解决最终需要落实到牧户行为。牧户对退牧还草政策的支持态度和受偿意愿与其收入水平和草地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20]。完全依靠政府监管易导致政策的不可持续[21],因此需要将政府与牧户纳入统一

    草地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7

  • 农牧交错区土地流转意愿研究 ——基于农户和牧户层面对比
    展迅速,广大农、牧户兼业化程度不断加深[7],然而土地流转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关于土地流转意愿,学者们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宏观角度来看,徐美银[8]研究发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土地功能偏好和保障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发达地区保障水平较高,农民偏好于土地的财产功能,土地流转意愿较强,而欠发达地区农民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偏好于土地的生产功能,土地流转意愿较弱;另外如土地产权[9-10]、自然经济区位[11-12]、流转政策环境[13-15]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年4期2018-08-07

  • 内蒙古草原区牧户草畜平衡决策的年型依据
    作问题,甚至遭到牧户抵制[10-11],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牧区新形势。牧户是牧区草畜平衡管理的直接决策者和实施者,而降水被认为是影响牧户草畜平衡的首要自然因子[12-14],在牧户畜牧业生产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水年型代表了土壤水分生态条件[15],与草地生产力和载畜率密切相关。关于年型在农业领域研究较为广泛[16-19]。牧户对草地生产力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降水年型的判断,并以此为主要自然依据进行草畜平衡生产决策。因此,从牧户角度出发,剖析牧户对不

    草业科学 2018年1期2018-03-06

  •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差距依然较大。而牧户主要从事畜牧业,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重,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牧户的生计与草原联系密切,近年来,在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等复杂因素的各种影响下,我国草原区灾害频发,给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牧民自我展能力的建设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据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统计,2016年全国草原受鼠害面积2.8万hm2、虫害面积1.3万 hm2、火灾面积0.37万 hm2。旱灾、沙尘暴、虫鼠害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及畜牧产品的价格变动对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3期2018-01-19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研究
    下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研究丁文强1,2,李平2,尹燕亭2,侯向阳2*(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部草地生态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5个目标层指标和15个指标层指标的中国北方草原区牧户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北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山

    草业学报 2017年8期2017-09-03

  • 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 ——以黄河源区沙曲河口玛曲段为例
    750021)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研究 ——以黄河源区沙曲河口玛曲段为例王 茜1,宗 鑫2,韦惠兰1(1.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针对黄河源区沙曲河口—玛曲段牧户,采用PRA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获取牧户生计资本信息。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牧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将牧户生计活动类型划分为草地依赖型和多样化型作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牧户生计策略选择与生

    草原与草坪 2017年3期2017-07-19

  • 生计资本对北疆搬迁定居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地区3个市(县)牧户生计调查所得到的459户样本数据,通过牧户类型划分,运用定序Logit方法分析牧户的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牧户的生计资本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福海县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纯牧业牧户生计资本指数最高;塔城市牧户生活满意度最高,纯牧业户满意度高于兼业户和非牧业户。牧户生计资本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其中,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会提升牧户的生活满意度,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会降低牧户的生活满意度

    草业科学 2017年5期2017-06-05

  • 不同规模草地超载主体的差异性 ——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本原因。因此,在牧户差异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草原超载主体的异质性,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发现,以中小规模牧户为主的单户、小联户和大联户在草地超载率和超载程度上都是草原超载的主体。为了维持家庭收支平衡和应对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可知风险,中小规模牧户的实际最小牲畜数量高于理论最小牲畜数量,因此,单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明显高于联户,而以大规模牧户为主的中联户的超载率和超载程度最低。以草畜平衡补偿标准为代表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由于没

    草业科学 2017年4期2017-04-24

  • 内蒙古牧户风险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内蒙古牧户风险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宝希吉日1,2,黄晶3,乌日根巴雅尔4(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2.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3.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81;4.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内蒙古牧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牧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风险。识别牧户的风险并对其有效的管理对提高收入、保证生计的可持续性

    财经理论研究 2015年2期2016-01-04

  • 不同资源牧户畜牧业生产与转型探讨
    005)不同资源牧户畜牧业生产与转型探讨刘娜娜1,王锡波1,赵娜2,杨奎花1 (1.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本文通过对新疆8个县市84户牧户的调查,描述了调查牧户的天然草场、人工草料地、棚圈、劳动力等畜牧业生产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根据牧户天然草场、人工草料地、牲畜配置情况,分析了不同资源牧户畜牧业养殖方式、繁育生产情况、养殖结构及出栏情况、规模化养殖情况等畜牧

    草食家畜 2015年2期2015-09-27

  • 谁是中小牧户?中小牧户的界定与产生①
    靳乐山谁是中小牧户?中小牧户的界定与产生①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关注中小牧户,帮助中小牧户,是协调草原生态目标和牧民生计目标的关键。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左旗、中部的四子王旗和东部的陈巴尔虎旗三个旗县的实地调研,文章将中小牧户界定为草场经营面积未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牧户;并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包括特定时期的人口增长、草地退化、嘎查的草地资源禀赋(草地类型、人均草场面积)、草场的初始分配政策和牧户家庭人口变动等。为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在后续完善草原保护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6-15

  • 产业链视角下牧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意愿的实证研究——基于对4 省牧区牧户的问卷调查
    出“U”型结构,牧户正处于价值最低端的生产养殖环节,而其他环节根本不受牧户所控制,牧民与上下游各环节之间没有话语权和议价能力,随着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区市场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牧民增收和草原牧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如何使草原牧区的牧民尽快致富,唯一途径就是让牧户加入并大力发展牧民合作社。牧民合作社是牧民利益的主体,只有让牧户加入牧民合作社,牧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尽可能使牧户获得最大的价值附加值,从而形成一个“直线”型产业链,打破传统

    草业科学 2015年12期2015-04-11

  • 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
    0020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途径侯向阳1,*, 尹燕亭1, 王婷婷1,2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10 2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 730020探讨牧户心理载畜率与草畜平衡生态管理的途径对于草原有效减畜、遏止草原退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北方草原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存在、计算和影响因素,以及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特征和可能的生态

    生态学报 2015年24期2015-02-13

  •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牧草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劳动力个数、牧户年收入、牧户草场面积、对牧草地流转价格意见等,同时从相关部门及其网站获取西乌珠穆沁旗行政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牧规划、草地类型等资料,通过对不同草场牧户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域牧草地流转的价格范围,同时提出提升牧民生活水平的建议和未来对于牧草地流转的一些合理对策。2 西乌珠穆沁旗概况2.1 自然条件西乌珠穆沁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部,经纬度位置为116°21′E—119°31′E,43°57′N—45°23′N,东与阿鲁科

    中国土地科学 2014年10期2014-04-25

  • 中国北方草原退化治理和草畜平衡模式转移研究*
    实行过程中,由于牧户的不理解,推行起来难度很大。分析原因,牧户作为牧区经济中最基本的决策单元,直接决定畜牧业活动如何开展〔7〕,由于牧户“心理载畜率”与政府草畜平衡标准之间存在差距,且牧民固守“心理载畜率”,导致牧户整体减畜困难,或者表面减畜但实际少减或不减。牧户“心理载畜率”是笔者所在课题组提出的新概念,但纵观国内外研究,其实关于草畜平衡的研究有很多,如有的学者认为,草畜平衡落实困难,主要归因于草畜平衡政策制定中过度注重牲畜数量、草原生产力动态考察不够、

    草原与草业 2012年4期2012-12-03

  • 青藏高原牧区典型家庭牧场选择方法研究 ——以甘肃省玛曲县为例
    科研项目在对试验牧户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应用,从而影响项目的总体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择牧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强。典型牧户选择应有一套规范的选取步骤,不可盲目选择,否则将导致所调查牧户数据不能代表整个调查区实况,从而使科研成果得不到广泛推广,这样不仅造成人力和财力浪费,同时也导致科研计划的推迟和失败。因此,典型牧户选择是草地畜牧业农户调查和实践研究的关键。虽然目前草原牧区牧户调查和生产实践研究很多,但典型牧户选择方法尚未见报道。甘

    草业科学 2012年7期2012-10-17

  • 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农牧区的576个牧户*本文中的牧户指广义的畜牧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甘肃省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分析农牧区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 理论框架(一)模型选择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主导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可将影响牧户对生态畜牧业认知的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户主个人特征(A);二是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11-20

  •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牧还草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
    牧民的经济利益。牧户是退牧还草工程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对工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访谈的基础上,分析牧户对退牧还草的认知响应,为我国退牧还草政策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1 研究区概况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偏东,达日县水文站上游部分,该区域地理位置为 N 33°00′~ 35°35′,E 96°00′~99°40,流域面积 4.49 ×104km2[3],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4 400~4 500

    草原与草坪 2010年1期2010-05-13

  • 旅游业对牧民生活的影响分析
    于自主开发经营的牧户有32户、属于出租他人经营的牧户有2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94.12%、5.88%。可见,牧民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收入自己经营旅游业,同时说明牧民在实践中探索着经营旅游业的途径,对新产业(旅游业)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二)牧民经营的旅游点规模不同而纳税金额也不同1营业税,交250-1000元之间的牧户有11户、交1000-3500元之间的牧户有14户、交3500-10000元之间的牧户有9户,分别占回收问卷调查34份的32.35%

    北方经济 2008年22期20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