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指

  • 大豆新品种长农28选育报告
    株系(2011年病指1.67R、2012年病指9.62R)。网室内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2011年病指3.70R、2012年病指3.33R);抗3号株系(2011年病指2.98R、2012年病指3.33R 11.90R)。人工喷雾接大豆灰斑病菌的病情指数及抗性评价结果:中抗大豆灰斑病(2011年病指22.00MR、2012年病指23.33MR)。鉴定圃中田间自然诱发大豆病虫害抗性鉴定结果: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病级2011年病指0HR、2012年病指1R)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2023-06-04

  • 330克/升恶唑菌酮悬乳剂·氟噻唑吡乙酮悬乳剂混剂防治保护地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指分别为4.66、4.30和4.20,随施药剂量升高,平均病指降低,其中20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高于26.7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0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高于33.3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26.7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高于33.3毫升/亩剂量处理的平均病指,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100克/升氟噻唑吡乙酮油悬浮剂8毫升/亩剂量处理相比,330克/升恶唑菌

    吉林蔬菜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同小麦品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及呕吐毒素控制效果的试验研究
    数,计算病穗率、病指以及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小麦赤霉病分级方法(以枯穗占整穗面积的比例计算):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2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4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3/4以上。计算公式:病穗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穗率-药剂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穗率]×100%;病指=[∑(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2023-03-01

  • 不同杀菌剂对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初报
    别)]×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1.4.2 药剂安全性调查分别于第1次施药后7 d、第2次施药后7 d、第2次施药后14 d,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小麦植株各部位的药害发生情况(是否有褪绿、灼烧、斑点等明显药害症状),从而评估各试验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1.5 数据处理分析运用WPS office 10.1和SPSS 20.0版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杀菌剂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1期2023-03-01

  •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
    株率为2.9%、病指为2.1;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2%、病指为2.4,防控效率为62.7%;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0.6%、病指为1.3,防控效率为98.7%。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96.7%。B 处理(11%井冈·己唑醇WP 药剂)药前病株率为2.4%、病指为1.6;用药10 d 之后,病株率为1.6%、病指为1.8,防控效率为63.3%;用药20 d 之后,病株率为14.8%、病指为9.6,防控效率为61.8%。该药剂的综合防治效果为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2022-12-28

  •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范》,水稻杀菌剂病指防效评价,具体评价等级见表2。表2 杀菌剂有效性评价标准4 结果与分析4.1 数据分析与评价试验数据显示(表3),供试药剂病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3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病指防效49.1%,25%稻瘟·己唑醇悬浮剂病指防效48.73%,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病指防效47.35%,40%三环·嘧菌酯悬浮剂病指防效45.12%,30%稻瘟·戊唑醇悬浮剂病指防效39.81%,30%三环唑悬浮剂病指防效37.8%,40%稻瘟·三环唑悬浮剂病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0期2022-11-23

  •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平均20%,病指0.76;条锈病样点2:4月15日调查病叶率100%,平均严重度18%,病指18。5月5日调查,条锈病样点1:病叶率100%,平均严重度98%以上,病指98以上,部分叶片枯黄;条锈病样点2:病叶率100%,平均严重度80%,病指80;条锈病样点3:病叶率100%,平均严重度约20%,病指20。之后条锈病发生进入末期。1.5 观察区小麦产量马鞍寨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对观察区小麦施药2~3遍(观察田未施药),防治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估测小麦产

    湖北植保 2022年4期2022-08-23

  •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初探
    株率防效2.3 病指防效由表3可知,施药后7 d,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的病指防效最高,达94.16%;其次为每667 m2施用23%醚菌·氟环唑SC 40 mL处理,病指防效为93.42%;每667 m2施用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 g的防效位列第三,病指防效为86.32%;且各试验药剂处理的病指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施药后15 d,每667 m2施用40%嘧菌酯WP 20 g处理的病指防效最高,达96.24%;其次为每66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4期2022-08-15

  • 威信县玉米纹枯病发生特点分析
    算病情指数(简称病指)。每块田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计100株。1.2 分级标准植株发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发病部位在第4节位以下叶鞘上,茎秆无或有极少病斑;3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4~5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4节位;5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6~7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5节位;7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8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6~7节位;9级:叶鞘发病达到第8节位以上,或茎秆上病斑高度达第7节位以上。病田分级标准。0级: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7-25

  • 10%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初报
    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病株率防效分析由表3可知,各药剂处理的病株率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6)、处理(5)、处理(2),的防效分别为68.31%、49.99%、47.18%、39.09%、27.80%。经比较,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之间的病株率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2)、处理(3)、处理(5)、处理(6)之间的病株率防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6-11

  •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级值)×100;病指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2 结果与分析由表2可知:药后7 d,处理8防治效果最好,病指防效为80.43%;处理5防治效果次之,病指防效为78.10%;处理6居第3位,病指防效为74.26%;处理7位居第4位,病指防效为63.55%,高于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病指防效分别为33.59%、43.30%、39.46%、44.95%),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03-19

  • 2021年江阴市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简报
    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每小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穗,记录发病穗数和病穗发病程度,然后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并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防效计算公式: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经观察调查,各施药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小麦均正常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1期2022-02-18

  • 40%嘧霉胺SC对香葱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终计算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香葱灰霉病病害分级标准见表2。表2 香葱灰霉病病害分级标准1.6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其中,香葱灰霉病病情指数、病指防效分别按式(1)、(2)计算。2 结果和分析2.1 安全性第2次药后1~20 d内,持续观察各处理区香葱生长情况,各处理区香葱均正常生长,未查见明显药害症状,与空白对照无异,则表明40%嘧霉胺SC不同剂量处理对香葱安全。2.2

    现代农药 2022年1期2022-02-15

  • 海岛棉染色体置换系与陆地棉随机交配群体不同株系的黄萎病抗性分析
    ,计算病情指数(病指,DI)。棉苗黄萎病分级标准如下:0 级, 健康棉株;1 级,1~2片子叶发病;2 级,1 片真叶发病;3 级,2 片及以上真叶发病或病叶脱落,仅剩心叶;4 级,全株枯死。 病指计算公式如下:DI=[∑(dc×nc)/(4×nt)]×100。式中,dc为相应病级,nc为对应病级病株数;nt为总株数。1.3.2成株期棉花黄萎病抗性评价方法。 (1)试验设计。 于2020-2021 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定兴县田间病圃, 对RM

    中国棉花 2022年11期2022-02-14

  • 湘贵皖烤烟新品系在皖南烟区适应性研究
    008),青枯病病指在0.01~20.00的有2015-504(病指6.94)、2015-614(病指8.80),表现为“抗”;病指在20.10~40.00的有岩烟97(病指21.30)、6036(病指23.15),均表现为“中抗”,2015-504、2015-614和6036这3个新品系的青枯病抗性显著优于K326;病指在40.10~60.00的有K326(病指45.37)、2016-653(病指58.80),表现为“中感”;病指在60.10~80.00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24期2022-02-06

  •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
    病穗率×100;病指防效(%)=(空白对照病指-处理小区病指)/空白对照病指×100。2 结果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差异较大。从第1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处理A病穗率防效为87.88%,处理C病穗率防效为90.33%,处理E病穗率防效为85.46%,病穗率防效均在85%以上;处理B病穗率防效为80.31%,处理I病穗率防效为77.33%,处理H病穗率防效为74.96%,处理F病穗率防效为74.27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期2022-01-17

  • 小麦叶部锈病与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计算病情指数与病指防效。严重度分级如下:0级,全株不发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4]。1.5.2 .2白粉病。药后15 d调查各处理上3叶病叶数和严重度。每个处理调查5点,随机取样,每点0.11 m2,记录病叶数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与病指防效。严重度分级如下: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6期2022-01-14

  • 不同药剂及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
    调查1次病穗率和病指,记录整个小区内病穗数量,并对每个病穗分级。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以下;3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1/2(不含1/2);5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2~3/4;7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3/4以上。1.5.2 千粒质量测定。在小麦收割前对所有小区进行随机取样,带回实验室测定标准水分(质量分数为12.5%)千粒质量。1.6 数据处理计算病穗率、病穗防效、病情指数及病指防效,通过SPSS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6期2022-01-14

  •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防控效果
    4)]×100;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测定数据采用邓肯氏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1.3.3 小麦理论产量测定。小麦成熟期收获试验样品,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每点取1 m2麦穗,脱粒晒干后分别称质量,计算出平均千粒质量,换算出小麦产量,再计算增产率。理论增产率=(处理产量-对照产量)/处理产量×100%。1.3.4 小麦镰刀菌毒素测定。2020年6月1日,在小麦收获前,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人工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6期2022-01-14

  • 丙硫·戊唑醇对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防效
    防效、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稻曲病病情分级如下:0级,无发病;1级,每穗1个曲球或者病粒;2级,每穗2~4个曲球或者病粒;3级,每穗5~7个曲球或者病粒;4级,每穗以上7个曲球或者病粒。试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 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SSR)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处理后10、15、30 d目测观察,各处理对水稻安全,未出现明显的生长受阻、失绿、畸形等药害症状,对非标靶生物无明显影响。2.2 不同用药量的防效由表1可知,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2021-11-05

  • 8种杀菌剂在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析
    最佳,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8.08%、86.00%,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900 mL/hm2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7.68%、78.50%;30%戊唑·多菌灵SC 1 129 mL/hm2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1.38%、74.50%,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 750 mL/hm2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7.68%、71.50%。扬花初期+扬花盛期用2次药: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 600 mL/hm2、25%氰

    现代农药 2021年5期2021-11-02

  • 国审棉新品种邯棉6101的优良特性分析*
    2016年枯萎病病指6.39,田间调查平均病指0.7,抗病类型为“抗病”,黄萎病病指9.94、相对病指9.66,田间调查平均病指8.0,抗病类型为“高抗”;2017年枯萎病病指0.48,田间调查平均病指0.5,抗病类型为“高抗”,黄萎病病指18.03、相对病指18.99,田间调查平均病指12.8,抗病类型为“抗病”。见表3。表3 邯棉6101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与田间调查结果2.2.2国家区试鉴定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对国家区试参试品种进行抗

    棉花科学 2021年5期2021-10-27

  • 5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防效试验研究
    并计算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参照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1,5]为:0 级:全株无病;1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叶);2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3级:剑叶叶鞘或剑叶叶片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1.4.2对稻曲病在稻曲病发生稳定期、水稻收获前,各小区平行跳跃式调查100~500丛,记载总穗数、总粒数、病穗数、病粒数,并进行分级,然后计算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以及病穗防效、病粒防效、病指防效。参照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2021-10-23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防效、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0 级,无病;1 级,每穗1 个曲球;2 级,每穗2~5 个曲球;3 级,每穗6~10 个曲球;4 级,每穗11~15 个曲球;5 级,每穗16 个曲球以上。相关计算公式如下:病穗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穗防效=(空白对照病穗率- 施药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病穗率×100%;病情指数=∑(各级发病穗数×各级级数)/(调查总穗数×最高级数)×100;病指防效=(1- 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病情指数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2期2021-05-19

  • 江油市油菜根肿病防治药剂对比试验
    8.67%,平均病指为4.67,平均防效为81.08%;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13.33,平均病指为10.11,防效为73.62%。灌根+沾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12.67%,平均病指为8,平均防效为66.22%;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13.67%,平均病指为8.89,防效为80.67%。2.3.2 2.5%咯菌腈悬浮剂 灌根组:药后15d平均发病率为25%,平均病指为17.55,平均防效为25.85%;药后30d平均发病率为22.67%,平均病指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3期2021-04-26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后病株防效分析及病指防效分析由表2可见,各处理最终调查结果,株防效、病情指数防效比空白对照,都有显著效果。处理1分蘖末期+破口期每667 m2每次施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齐穗时(8月24日水稻腊熟、完熟期下同),其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0.2%、88.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居第一位。处理2分蘖末期+破口期每667 m2每次施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 mL,齐穗时,其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1.6%、76.1%,居第二位。处理3分蘖末期+

    湖北植保 2021年2期2021-04-16

  • 40%丙硫·戊唑SC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的防效初探
    4)]×100;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100。白粉病、锈病的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数值)]×100;病指防效(%)=[(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100。2 结果与分析2.1 对小麦的安全性经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生长均未见异常,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对小麦生长均安全。2.2 对赤霉病的防效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6期2020-12-12

  • 甲下穿刺治疗甲下血肿51 例
    ,病人均诉外伤后病指(趾)肿痛明显(图1),逐渐加重,部分病人夜间无法入睡,X线提示病指(趾)未见骨折。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坐立位,常规碘伏消毒病指(趾),选用一次性5 mL 注射器针头,将针尖垂直于指(趾)尖紧贴甲下进针,位于甲下与甲床之间(甲下针尖肉眼可见),逐渐深入,直达甲下血肿处,即可见注射器针头底座有积血流出(图2),术者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病指(趾),以尽可能排尽积血,拔出针头,无菌辅料包扎病指(趾)。2 结果穿刺过程中病人并未出现疼痛增加情

    安徽医药 2020年10期2020-10-25

  • 已唑醇等3种杀菌剂对稻曲病与纹枯病的防效
    指数、病株防效、病指防效。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叶);2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3级,剑叶叶鞘或剑叶叶片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稻曲病防效调查。在稻曲病发生稳定期、水稻收获前,各小区平行跳跃式调查90~125丛,调查记载总穗数、总粒数、病穗数、病粒数,并进行分级;计算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以及病穗防效、病粒防效、病指防效。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未发病;1级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2020-10-18

  • 12.5%氟环唑SC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效果与应用技术研究
    数,计算病株率、病指和防效。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处理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性。纹枯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叶);2级,第3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第2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4级,顶叶以下叶鞘或叶片发病;5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病指=[∑(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5×调查总株数)]×100;病指(病株率)防效(%)={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2019-02-22

  •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率为1.23%,病指平均为0.33;7月1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为16%,病株率平均为5.88%,病指平均为3.24;7月2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为20%,病株率平均为7.78%,病指平均为4.74;7月3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为24%,病株率平均为11.44%,病指平均为6.86;8月1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为28%,病株率平均为13.57%,病指平均为9.79;8月20日调查,病丛率平均为36%,病株率平均为17.02%,病指平均为11.35;8月30日调查,

    乡村科技 2019年25期2019-02-21

  • 早熟抗虫棉新品种冀石9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冀石929黄萎病病指18.8,相对病指18.3,抗黄萎病;枯萎病病指0.4,高抗枯萎病。各区域试验试点调查结果平均:冀石929枯萎病病指1.3,黄萎病病指14.3。2017年河北省冀中南晚春播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植保所病圃鉴定:冀石929黄萎病病指25.3,相对病指26.7,耐黄萎病。各区域试验试点调查结果平均:冀石929枯萎病病指0.9,黄萎病病指13.1。3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植棉区晚春播种植。4 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棉花 2019年2期2019-01-04

  •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锈病;防治药剂;病指;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22-01玉米锈病属气传性真菌病害[1],在天水地区普遍发生,在温度、湿度、风向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具有扩展快、传播远、发生范围广等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扩散危害。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苞叶及雄穗也可受害[2],导致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并消耗植株的营养和水分,对玉米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导致玉米叶片干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11-24

  • 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中化学防治药种的筛选
    防效、病情指数、病指防效。小麦赤霉病分级方法:Ⅰ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Ⅱ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Ⅲ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Ⅳ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病穗率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情指数=[∑(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据2013—2017年小麦赤霉病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2018-09-22

  • 25%咪鲜胺稻瘟酰胺微囊悬浮剂防治稻瘟病效果试验及应用技术研究
    数,计算病叶率和病指及防治效果。药效计算公式: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病叶防效(%)=[(CK区病叶率-处理区病叶率)/CK区病叶率]×100;病指=[∑(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病指防效(%)=[(CK区病指-处理区病指 )/CK区病指]×100。水稻收割前进行考种测产,测定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并推算每667 m2产量。2 结果与分析2.1 防治效果2.1.1 第1次用药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06-22

  • 40%噻呋·己唑醇SC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
    率为8.33%,病指为1.01。药后7 d、15 d进行试验调查。药效计算分工: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防治效果(%)=[(CK1-PT1)/CK1]×100,式中CK1为空白对照区平均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平均病情指数。2 结果与分析2.1 对作物的安全性据药后7 d、15 d调查,各药剂处理区水稻生长均无药害出现。2.2 药后不同时间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药后7 d,每667 m2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6期2018-01-15

  • 多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比较
    好,病穗率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达84.54%、90.98%,其次是每667m2用9%吡唑·醚菌酯CS 60mL、20%稻瘟酰胺SC 80mL,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杀菌剂;水稻穗颈瘟;防效穗颈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时导致水稻减产10%~20%,严重发病时产量损失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选择高效药剂、适期用药是防治水稻穗颈瘟最有效措施,为有效控制穗颈瘟的发生危害,笔者于2016年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现将相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2017-07-18

  • 水稻纹枯病飞防效果试验
    0——对照区药前病指CK1——对照区药后病指PT0——处理区药前病指PT1——处理区药后病指2 试验结果2.1 飞防使用田园噻呋酰胺或满穗+助剂防治纹枯病效果显著药后7d调查,处理1和处理2的纹枯病病株率开始下降,下降率分别是5.51%和8.35%;处理1病指略有上升,增长率8.36%,处理2病指大幅下降,下降率39.86%;在病害防效上,处理2防效高于处理1,分别为67.54%、36.71%,处理1的病害防治效果不高。药后18d调查,处理1和处理2的病株

    湖北植保 2017年3期2017-07-03

  • 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比较试验
    好,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在2次用药的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小麦;赤霉病;药剂;用药技术;防效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将对小麦产量、品质及食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主要依赖于多菌灵药剂,因药剂单一,导致病菌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2期2017-05-13

  • 24%噻呋酰胺减量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K0——药前对照病指CK——药后处理病指PT0——药前处理病指PT——药后对照病指2 试验结果2.1 施药前水稻纹枯病发病情况表1 施药前、后纹枯病平均病丛率增长率(%)对比施药前田间纹枯病分布不均匀,但病害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施药前各处理病丛率从10%~21%(表1)、病株率从4.01%~10.19%(表2),从高到低依次顺序都是处理3>处理2>处理1>处理4,且处理1和处理4的病株率与处理3存在显著差异(表 3);而各处理的病情指数从2.08~3.14

    湖北植保 2017年2期2017-04-27

  • 2017年湘审棉花品种
    %。抗性:枯萎病病指11.6,耐枯萎病;黄萎病病指28.9,耐黄萎病。2015年湖南省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皮棉产量127.7公斤;2016年续试,每667平方米皮棉产量120.9公斤。亚华棉18号(湘审棉20170002)由湖南隆平高科亚华棉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湖南春播生育期127.2天。株高123.4厘米,茎秆茸毛密集,叶片凹掌状,叶色深绿,花药白色。铃呈椭圆形,单株成铃47.6个,单铃籽棉重6.3克,衣分42.3%,子指1

    湖南农业 2017年12期2017-02-24

  • 四种助剂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效果比较
    L两个药剂配方的病指防效优于多·酮单用。助剂;多·酮;小麦;穗期病害;防治效果百湿露、百渗、施伴和禾伴是德国德固赛公司生产的新型桶混助剂,为探索这些助剂与当前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常用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笔者于2012-2014年进行了百湿露、百渗、施伴和禾伴分别与多·酮混用,防治小麦穗期病害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整理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60%多·酮WP(江苏三迪化学有限公司),助剂为百湿露、百渗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2期2017-01-10

  • 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效果及应用技术
    效(药后7 d)病指防效,药后7 d,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50、60、70 mL处理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1.15%、82.78%、88.18%,其中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70 mL处理与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50 mL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60 mL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60 mL处理与每667 m2用吡唑醚菌酯50 mL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见表4)。药后14 d,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沿江地区水稻穗颈瘟关键防控技术的研究
    出,各药剂处理的病指防效好于病穗率防效,其病指防效以20%三环唑WP 100 g处理最好,为67.64%;其次是20%井·烯·三环唑WP 100 g,为55.24%,比三环唑处理的防效低12.4%,差异不显著;再次是41%甲硫·戊唑醇SC 50 mL处理,为39.07%,比三环唑处理的防效低28.57%,差异极显著,也比20%井·烯·三环唑WP处理的防效低16.17%,差异显著。20%稻瘟酰胺SC 100 mL处理防效较差,为22.53%,比三环唑、井·烯

    世界农药 2016年2期2016-12-19

  • 呼伦贝尔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调查
    :高抗(HR),病指≤30;抗病(R),病指3l~50;中抗(MR),病指5l~70;中感(MS),病指71~75;感病(S),病指76~80;高感(HS),病指>80二、结果与分析1.参试品种抗病性分析表1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及抗性水平图表2 呼伦贝尔地区几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占总播种面积比例通过表1可以看出,试验选用的呼伦贝尔地区主栽的马铃薯品种中有3个对晚疫病表现高抗水平,即呼H99-9、呼H99-8和黄麻子,病指分别为0、0、27.3%。表现抗病的有

    现代农业 2016年3期2016-04-14

  •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应用技术
    数,计算病株率、病指及防治效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处理间数据差异显著性。计算公式:病株率(%)=(病株数/总株数)×100;病指=[(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5×调查总株数]×100;防效(%)=[1-(CK0×PT1/CK1×PT0)] ×100,其中CK0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指(病株率),CK1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指(病株率),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指(病株率),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指(病株率)。2 结果与分析2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03-27

  •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病指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 325 g/L SC 300 ml/hm2或 450 ml/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无药害作用,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连续喷药2-3次。[结论]为采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水稻纹枯病;杀菌剂00000000。E-mail:lining040305027@163.com。2014-12-192015-02-07.E-mail:lining040305027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3期2015-12-16

  • 3%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虫啉缓释粒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初报
    白对照白粉病平均病指为65.3的情况下,3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虫啉缓释粒剂A、B、C三个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35.1、31.2和25.4,防效分别为46.2 %、52.3 %和61.1 %;对照药剂D、E、F和G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33.6、37.2、51.1和34.3,防效分别为48.5 %、43.0 %、21.7 %和47.5 %。经方差分析,3 %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虫啉缓释粒剂三处理间,C处理的平均病指极显著低于A、B两处理的平均病指,而A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9期2014-08-16

  • 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的筛选试验
    效:式中,CK0病指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病指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病指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病指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 药后不定期观察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水稻长势长相正常,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安全。2.2 药后7 d的防效 由表1可知,药后7 d试验药剂3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375 ml/hm2、30%丙环·米鲜胺水乳剂800 ml/hm2处理病指防效较好,分别为7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2014-08-15

  •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指为92.78的情况下,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375 g/hm2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18.66、13.03和5.34,防效分别为79.9 %、86.0 %和94.2 %,对照药剂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平均病指为6.16,防效为93.4 %。经方差分析,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25 g/hm2、300 g/hm2处理与375 g/hm2处理的病指差异显著;250 g/L嘧菌酯悬浮剂

    现代农业研究 2014年7期2014-06-20

  • 6%低聚糖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数,计算病穴率和病指防效。对作物的安全性调查。目测:于试验处理后2 d,目测法观察药剂处理区水稻有无药害产生,如有药害产生则记录药害症状及恢复情况。4 调查数据及计算4.1 对纹枯病防效调查第一次施药后7 d纹枯病防效调查,经计算整理得表1。结果表明:药后7 d,对纹枯病防效较高的处理为,24%菌刀30 ml/667 m2和6%低聚糖20 ml/667 m2处理,病指防效分别为96.9%、90.9%。对纹枯病防效一般的处理为20%井岗霉素50 g/667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2013-08-14

  • 大丰市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经验
    均49.08%,病指平均24.21;未治田病穗率平均92%,病指平均83.25。1.3 品种间差异明显本地推广小麦品种郑麦9023、扬麦13号、扬麦16号、扬麦15号、西农979、淮麦16号平均病穗率分别为68.72%、71.12%、59.76%、64.33%、71.25%、30.27%,平均病指分别为47.38、26.25、50.38、48.17、46.83、19.36。1.4 自然损失严重5月20日在本市大中镇、西团镇、华丰镇调查32块小麦田,自然病穗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3期2013-03-22

  • 30%戊福WP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2 药后30 d病指。结果表明,A处理病指最低,为1.95,显著低于B、C及CK处理的病指。处理C与B的病指相当,分别为2.76和2.83。三者的病指均显著低于处理CK 3.86的病指。表1 防效调查3 小结试验表明,使用30%戊福WP90 g/667 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好,可示范推广使用。2013-06-27徐国民(1978-),男,农业推广研究生,从事种子及农技推广。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3期2013-02-27

  • 柑橘黄斑病症状特点及田间病情消长观察初报
    在 8月下旬 (病指 20.78、病增长率72.59%)、10月上旬 (病指 23.76、病增长率6.93%)、10月下旬 (病指 27.02、病增长率7.52%)。从观察结果看,降雨量与黄斑病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降雨多则病情增长率就高。如8月下旬与9月上旬对比,8月下旬降雨量92.8 mm、病指20.78、病增长率72.59%;而9月上旬降雨量 33 mm、病 指 22.12、病 增 长 率 6.45%(图1-2)。图1 2008年8-10月降雨量与胡柚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7期2012-12-24

  • 昆明市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为38.88%,病指5.56;其次为098-9,病株率为22%,病叶率为 54.44%,病指 10.28;第 3是F7-17-1,病株率为24%,病叶率为55.56%,病指10.42。感病较重的是华麦981,病株率和病叶率均为100%,病指61.39。其它品种的病指在12.5~27.78。表6 各品种(系)经济性状表7 各品种(系)抗病性及冻害调查白粉病:由表7看出,发病较轻的有F6-11-10,病株率为33.33%,病叶率为18%,病指4.17;其次为F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2012-11-12

  • 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结果,在空白对照病指为57.55%的情况下,A、B、C 3个处理的病指分别为28.64%、10.23%和8.76%,防效分别为50.2%、82.2%和84.8%,对照药剂D的病指为38.85%,防效为38.9%,对照药剂E的病指为20.04%,防效为65.2%。经方差分析,50%氟吗啉·代森锰锌WP B、C两个处理间的病指无显著差异,而与A处理,对照药剂D,对照药剂E病指均有显著差异。2008年试验结果,在空白对照病指为16.48%情况下,50%氟吗啉·代

    中国马铃薯 2010年1期2010-06-19

  • 2009年荆门市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均 35.5%,病指 0~50,平均 23.2。与 2007年相当(2007年5月上旬调查,病田率 18~100%,平均 77%,病叶率 3.7%~52.5%)。 2007年,在 20个小麦品种的品比试验中,白粉病病株率 18%~100%,平均 77.33%,病叶率 7.25% ~85.25%,平均 49.64%,病指 2.34~51.9,平均 20.65。 (2月份雨水达到了 88.7mm,3月上旬雨水达到了75.2mm)。2009年,在 9个小麦品种的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2010-06-04

  • 油菜菌核病持续大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19.7%,平均病指 16.2,分别比 2007年高 17.9%、15.3,最高病株率 48%,最高病指 38.5;2009年5月14日普查,全市平均茎病株率 15.6%,平均病指13.2,分别比 2007年高13.8%、12.3,不防治田病株率 63%,最高病指 31.6。连续两年病田率均达到100%,发生面积之广、发生程度之重,为历史少有。1.2 后期症状表现快,再次侵染严重2008年油菜菌核病前期病株率表现低,叶病高峰期 3月 28日调查病株率仅 1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