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腔

  • 化浊解毒疏肝方联合治疗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
    者胃排空状态及全胃腔容积变化情况。患者胃排空后,服用胃窗声学造影剂(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于坐位下测量禁食时、试餐结束即刻、试餐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患者胃体部胃腔长径(L1)、胃窦部胃腔长径(L2)、近胃底侧1/4处胃腔前后径(A1)、胃腔1/2处前后径(A2)、近胃角侧1/4处胃腔前后径(A3)、近胃角1/4处胃窦腔前后径(B1)、近幽门侧1/4处胃窦腔前后径(B2),计算胃体部胃腔容积=π·(A1+A2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0期2023-12-30

  • 以中心静脉导管辅助胃腔充气后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出血等原因无法经胃腔充气,给实施CT引导下胃造瘘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观察对无法经口插管胃腔充气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辅助胃腔充气后实施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26例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57.3±9.8)岁,体质量指数15.59~22.02 kg/m2、平均(18.79±2.45)kg/m2;其中食管癌21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3年9期2023-09-27

  • 腹腔镜下胃腔内肿瘤切除术治疗胃不利部位内生型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5]利用腹腔镜下胃腔内肿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surgery,LIGS)治疗黏膜、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及胃腺瘤,结果发现该手术方式使一些原本需要破坏胃完整性的外科手术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微创“内镜”手术,使通过胃腔内局部切除的方式处理胃不利部位内生型间质瘤成为可能。本研究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 例胃不利部位内生型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病理资料,探讨腹腔镜下胃腔内肿瘤切除术治疗胃不利部位内生型间质瘤的近、

    浙江医学 2023年14期2023-08-09

  • 胃容积及胃食道液体状态变化的电学特性研究*
    疾病,胃内容物从胃腔进入食管,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1]。多种刺激性生理事件通过增加胃酸分泌、影响胃排空、诱发短暂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增加胃和食管之间的压力梯度或降低食管清除率从而使胃食管反流病恶化[2]。运动能够引起无症状健康志愿者的胃食管反流,诱发的反流与运动强度和类型成正比[3-5]。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导致食管糜烂、溃疡和狭窄的形成[6]。为了避免有症状的患者因胃食管反流而受伤,应对胃容积进行有效评估,从而长期监测胃食道的液体状态。一般来说,有两种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3年7期2023-07-19

  • 不想做胃镜怎么办?胃超声帮助您
    .能够清晰地显示胃腔的完整形态、结构,可以观察胃壁的蠕动情况,了解胃腔充盈和排空功能。2.可以发现胃腔内突起的病变,如平滑肌瘤、肿块型胃癌、息肉和结石等。3.提高了胃周围结构及脏器显示的清晰度。4.了解侵犯胃周围脏器的范围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以为临床制订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胃超声能代替做胃镜吗?胃超声是不能代替胃镜的,两者结合可提高胃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胃超声是胃镜检查的有益补充方法。哪些人可以做胃超声检查?有胃部不适、食欲不佳、消瘦者,尤

    保健与生活 2023年7期2023-04-21

  • 胃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1) 炎症刺激胃腔致结缔组织变性;(2)全身脂肪代谢障碍;(3)胃局部脂肪代谢障碍;(4)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5)组织的淋巴供应和血液循环发育不良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沉积;(6)患有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7)营养紊乱;(8)脑垂体前叶性激素分泌异常等。胃脂肪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按瘤体的生长方式及其与胃壁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黏膜下型、浆膜下型2 种,其中,黏膜下型又称胃内型,最多见,约占90%~95%,浆膜下型又称胃外型,少见,约占5%~10%[4],肌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期2022-12-06

  • 1例新生儿先天性幽门闭锁影像学表现
    。腹部X线平片示胃腔扩张呈单泡征,小肠未见扩张积气(图1B);CT见胃扩张及气液平面形成(图1C);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内大量积气,十二指肠未显示,考虑十二指肠明显狭窄或闭锁及幽门梗阻(图1D)。腹部超声:经胃管注入20 ml生理盐水后见胃腔充盈,幽门管及十二指肠球部结构欠清,观察数分钟未见明确液体通过,十二指肠降部、水平段及升部可见少许液体并见蠕动及逆蠕动,小肠大部分萎瘪,未见明显充气,考虑十二指肠闭锁/狭窄(图1E)。于生后第3日行开腹探查术,见幽门部闭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11期2022-12-01

  • 腹腔镜经胃腔手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和早期胃癌
    较小,往往不能在胃腔外准确定位,难以确定肿瘤的切除位置,因此外科手术定位困难,常需内镜辅助,且常规外科手术需切除过多的正常胃组织。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具有医疗费用低、创伤小、对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小及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已成为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治疗首选方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2022-11-11

  •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5年首先报道了经胃腔注气行胃肿瘤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命名为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surgery,LIGS),随后在国内针对此项技术的病例报道也相继展开[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取腹腔镜辅助经胃腔治疗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胃腔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共完成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胃黏膜下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 2022年16期2022-09-20

  • 气体对比剂在胃癌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段[2],扫描前胃腔需充分扩张以利于发现病灶及精准分期。水作为常规阴性对比剂,可充分扩张胃腔,但仍有部分患者配合差,且受重力的影响,仰卧位扫描时可能造成远端胃充盈不充分[3],导致CT成像质量差,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患者接受度高、且能满足检查需求的对比剂。产气粉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中可使胃腔充分伸展,副作用少[4],且不受重力影响,仰卧位扫描可使胃各部充盈均匀[5]。目前,采用低张法对胃癌胃充盈的价值及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已有报道[6-7],然而关于水充盈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05-30

  • 胃囊肿CT表现1例报告
    见一囊性病变突向胃腔。图3 俯卧位腹部CT增强扫描示:胃大弯侧两个囊性病变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图4 病理图:胃浆膜下及黏膜下胃囊肿。2 讨 论胃囊肿较罕见,约占消化道囊肿的4%~9%,又称胃重复囊肿[1],本文报告病例中患者同时存在粘膜下及浆膜下囊肿,临床更为少见。胃囊肿患者多数无明显特异性症状,若胃囊肿位于胃腔内或胃壁间,可引起相应的阻塞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大多数学者认为胃囊肿是胚胎时期前肠发育异常所致,也有学者认为胃囊肿的产生还有机械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4期2022-03-31

  • 体位管理在内镜下胃肿瘤全层切除术中的影响*
    瘤位置处于低位,胃腔内的液体因受到重力作用会聚集在瘤体附近,甚至可能淹没肿瘤,液体会阻挡手术视野,并妨碍内镜下肿瘤切除、止血以及其他操作,增加了EFTR的技术难度;此外,胃腔内的有菌液体可能通过胃壁缺损漏入腹腔,这降低了EFTR的安全性。因此,在对胃黏膜下巨大肿瘤患者行EFTR时,建议患者的体位应根据其肿瘤位置的不同而改变,以确保肿瘤处于高位,从而避免胃腔内液体聚集在瘤体附近。本文旨在探讨术中体位管理在EFTR治疗胃黏膜下巨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1期2022-02-17

  • 腹腔镜经胃切除近贲门或幽门胃肿物8例*
    直径>3 cm、胃腔内生长的肿物,过去往往采用近端胃切除或远端胃大部切除[6]。1995年Ohashi[7]提出腹腔镜经胃切除(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resection,LIGS)治疗早期胃癌,该术式逐渐被胃肠外科医生用于处理胃黏膜下肿物[8~10]。2018年3月~2019年10月,对胃镜切除困难的贲门(6例)和幽门(2例)附近黏膜下肿物,我们采用普通腹腔镜器械行腹腔镜经胃手术完成肿物局部切除,无需内镜辅助定位,均获成功,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年12期2021-12-27

  • 腹腔镜经胃腔保留贲门的GIST微创手术治疗
    瘤,应用腹腔镜经胃腔切除(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resection,LIGR)并保留贲门的微创个体化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LIGR贲门周围GIST 3例的临床资料,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8~61岁,术前诊断措施包括胃镜、超声内镜及腹部增强CT等,见图1。肿瘤均位于胃近端贲门及附近,呈腔内生长型,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肿瘤破损、出

    腹部外科 2021年6期2021-12-23

  •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中国胃充盈超声检查专家共识
    超声造影剂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内气体使胃腔充盈,成为均质回声区,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对比,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层次结构以及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胃癌诊疗规范》,首次将胃肠超声检查列为胃癌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说明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认可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胃充盈超声检查仍存有一些问题,并且没有国内外相关的共识及指南进行指导。有鉴于此,2018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成立胃肠共识专家委员会,通过问卷调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9期2021-12-05

  •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中国胃充盈超声检查专家共识
    超声造影剂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内气体使胃腔充盈,成为均质回声区,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对比,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层次结构以及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胃癌诊疗规范》,首次将胃肠超声检查列为胃癌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说明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认可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胃充盈超声检查仍存有一些问题,并且没有国内外相关的共识及指南进行指导。有鉴于此,2018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成立胃肠共识专家委员会,通过问卷调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8期2021-12-05

  •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中国胃充盈超声检查专家共识
    超声造影剂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内气体使胃腔充盈,成为均质回声区,形成良好的声学界面对比,更清晰地显示胃壁层次结构以及病变的超声检查方法。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胃癌诊疗规范》,首次将胃肠超声检查列为胃癌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说明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认可胃充盈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胃充盈超声检查仍存有一些问题,并且没有国内外相关的共识及指南进行指导。有鉴于此,2018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成立胃肠共识专家委员会,通过问卷调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7期2021-11-30

  • 胃肠超声造影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不同亚型患者胃排空的评估价值
    近胃底侧1/4处胃腔前后径、胃腔长径、近胃角侧1/4处胃腔前后径、胃腔1/2处前后径、近胃角1/4处胃窦腔前后径、胃窦部胃腔长径、近幽门侧1/4处胃窦腔前后径,计算全胃腔容积、胃排空率;②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口服0.6 mg/(kg·d)吗丁啉(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94059,规格:10 mg),与饭前温服;再配合30 mg/d的兰索拉唑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862,规格:15 mg),1天1次;0.25 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2021-07-23

  • 成人胃重复畸形超声表现1例
    囊肿型多见且不与胃腔相通,管型与胃腔相通。本病超声图像特征为[1]:囊肿型表现为与胃壁紧密相连,边界清晰,无分隔的厚壁囊性肿块回声,壁有分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高回声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回声的肌层及高回声的浆膜,呈“双环征”;当囊内张力较高时,囊壁被牵拉变薄,仅表现为一高回声环。管型的腔与正常胃腔相通,但不易发现,管内有潴留物时表现为管状无回声区。本例超声表现为包膜完整且不与胃腔相通的囊性肿块,囊壁与胃壁紧密相连,共壁,部分囊壁可见高-低-高分层结构,呈“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5-11

  • 取左侧卧位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研究
    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使液体与胃内容物相混合后再抽出的一种反复操作的过程。进行洗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保持胃腔清洁[2]。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3]。患者在洗胃期间保持左侧卧位有助于液体顺利进入胃腔,降低因胃液返流导致窒息的风险。以往,该体位多用于对成人进行洗胃中,在新生儿洗胃中较少应用。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为新生儿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在五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2021-04-29

  • 胃巨大结石1例
    腹部CT 提示:胃腔内巨大占位,性质待定,盆腔积液。我院胃镜提示:胃内巨大胃石(毛发),胃溃疡(如图1),门诊以“胃内巨大胃石或异物”收住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及睡眠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世居西藏,曾吃头发6 年余,自小饮酒,以青稞酒为主,4.8g/日,无吸烟史。入院查体:T 36.5℃,P 87 次/分,R 9 次/分,BP 106/76mmHg(1mmHg=1.133KPa),神清,精神可,体型消瘦。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心肺查

    西藏医药 2021年1期2021-03-03

  • ICU病房床旁超声引导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技术的探讨
    深浅,尽可能排空胃腔,必要时进行负压吸引,避免影响超声图像。②超声探查胃腔,确定贲门、胃体、胃窦及幽门管的位置,注入纯净水500 mL观察胃腔大小及走行。③纯净水注入鼻肠管检查管路是否通畅,注入无菌石蜡油润滑管腔及导丝,置入导丝确保抽拉顺滑。1.2.2.2 置管中①保持患者半卧位,拔出鼻胃管,测量剑突-鼻尖-耳垂距离作长度标记,由一侧鼻孔插入鼻肠管,通过咽部进入食管,放置到标记处。②利用超声线阵探头于颈部甲状腺左叶垂直扫查见“圆形”鼻肠管截面,提示鼻肠管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4期2021-01-21

  • 腹腔镜下胃肿瘤外翻切除术在特殊部位胃间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成熟,其中腹腔镜胃腔外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简单易行,但不易处理邻近贲门及幽门的特殊部位胃间质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下胃肿瘤外翻切除术(Laparoscopoic transgastric tumor-everting resection,LTTR)治疗30 例特殊部位胃间质瘤患者(肿瘤距离贲门或幽门≤5cm)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下胃肿瘤外翻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肿瘤距离贲门或幽门≤5cm)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0期2020-11-09

  • 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化CT检查,了解胃腔形态、胃肠道蠕动情况、腹壁厚度、胃与肝左叶、结肠的解剖位置关系,有无腹水,有无腹膜病变,有无门脉高压性胃底静脉曲张等。对于不能口服对比剂行造影检查者,需在DSA透视下经鼻放置鼻胃管,经鼻胃管注入对比剂行消化道造影检查。1.2.2 手术方法 首先在DSA X线透视下放置鼻胃管,经鼻胃管向胃腔内注入气体1 000~1 500 mL,使胃腔充分扩张,胃体前壁与腹壁紧紧相贴。造瘘点一般选择在胃体前壁,体表定位点为左侧肋弓与脐的连线中间附近,在对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8期2020-08-19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管针经过腹壁进入胃腔,沿着一根导丝进行扩张后,再将胃造口管置入胃腔。不管是哪种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相似。PEG大致步骤是:首先经内镜向胃腔内充气,使胃壁与腹壁紧密相接,内镜直视下定穿刺位置;然后经皮穿刺后,穿透腹壁向胃腔进行套管针穿刺;再经套管针内导丝进入胃腔,内镜下将导丝由胃腔拉出至口外,体外经导丝接胃造口管后再循导丝拉回到胃腔,固定于适当位置。PEG放置的注意事项?PEG放置的一个关键点是固定装置的造瘘管蘑菇头与胃壁贴紧后应该使造瘘管距腹壁1—2 cm

    科学生活 2020年6期2020-07-09

  • 两种阴性对比剂在早期胃癌CT 诊断中的对照分析
    同的对比剂以充盈胃腔。第一组温水作为对比剂的病例数为73例,扫描前3 分钟饮水800~1000ml,第二组作为气体作为对比剂病例数为79例,扫描前服用产气粉6~8g。1.2 主要仪器设备(1)东芝Aquilion ONE;(2)双通道CT 专用高压注射器;(3)20 号针管。1.3 CT 扫描方案及后处理技术患者空腹6~8 小时,扫描前做碘过敏实验,扫描前15 分钟注射三角肌肌注654-2(山崀菪碱)10mg。第一组病人饮水800ml~1000ml。第二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2020-04-02

  • 完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体会
    次成功利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治疗黏膜、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及胃腺瘤以来,腹腔镜胃腔内手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5-7]。尤其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胃腔内手术也逐渐变得成熟,使一些原本需要大范围切除的外科手术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内镜”手术,体现了保留功能手术的意义。我们利用普通腹腔镜施行完全腹腔镜胃内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营养及疝外科采用完全腹腔镜胃内手术治疗的15例胃黏膜下肿瘤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2-24

  • B超引导下留置鼻胃肠管的效果
    置,从腹部扫描至胃腔,查看胃窦、胃体及幽门的具体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如遇到胃气回声波干扰的情况,可在导管置入过程中,将3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放置尾孔后,再行超声扫描检查;经鼻导丝将Flocare螺旋型鼻胃肠管放于胃腔内,在上腹部经超声检测判定是否成功进入胃腔,若为线性强回声,则表明已成功进入胃腔,然后再次抽取胃液,使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值7,则表示成功进入十二指肠内;继续推送导管至105 cm,当有一定阻力时,抽取液体,用pH试纸检测,

    医疗装备 2020年20期2020-02-17

  • 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
    自腹部体表插入至胃腔内,以提供肠内营养,从而改善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加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2];但该技术少见用于治疗食管癌患者。本研究观察DSA引导下PRG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94例食管癌并吞咽困难患者,男153例,女41例,年龄42~88岁,平均(67.0±10.4)岁;TNM分期Ⅱ~Ⅲ期33例、Ⅳ期161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1期2020-01-09

  • 内镜下钛夹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到的最棘手问题是胃腔充满血液或血凝块,导致视野不清,无法进行检查或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发中重度迟发性出血的患者,胃腔内和十二指肠均充满了大量血液或血凝块(图1),必须把所有血液或血凝块吸除干净后,才能排除胃腔内或贲门出血,然后胃镜进入幽门,吸除十二指肠内血液或血凝块。一般血液可以用260 J型胃镜吸除,但是对于巨大的血凝块,即使使用直径3.2 mm工作腔道的胃镜也难以吸除。因此,笔者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管(直径10.0 mm)固定于胃镜的前端(图2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8期2019-08-29

  • 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在无痛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胃镜检查前良好的胃腔准备是发现早期病变尤其是早期胃癌的关键。目前患者胃镜检查前准备为服用利多卡因胶浆,以达到局部麻醉、祛除胃腔内黏液与泡沫的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胃镜检查前服用利多卡因胶浆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胃腔内仍有部分黏液与泡沫残留,检查过程中胃镜视野清晰度不够,或需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胃腔冲洗,因此探寻更理想的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方法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团队对链霉蛋白酶这一新型黏液溶解剂联合医用胃镜胶在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前瞻性研

    浙江医学 2019年11期2019-06-24

  • 避孕套辅助下食管异物取出1例
    钳将鱼刺夹住送入胃腔内(图1c)。考虑鱼刺较长、不规则,如未被酸化提前进入十二指肠、小肠,可导致肠道穿孔。如强行将鱼刺拉出口腔可导致沿途贲门、食管、咽喉部、甚至口腔损伤。术者采用避孕套,剪取避孕套末端一小段,将其套在胃镜表面(图1d),再次进镜至胃腔,将鱼刺拉入避孕套内(图1e),在避孕套保护下异物钳夹住鱼刺,匀速拖出口腔,体外见鱼刺不规则,长约18mm(图1f)。再次进镜探查,贲门及食管未见出血及穿孔,术后无不适,正常进食。2 讨论食管异物临床较为常见,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2019-04-25

  • 胃腔扩张致空肠营养管置入困难的技术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当患者胃腔明显扩张时置管常较困难甚至失败。本文分析我院16例因胃腔扩张而致空肠营养管置入困难的患者,总结其技术要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7 月-2019年4月南通市中医院因各类疾病需行肠内营养的住院患者中16例因胃腔明显扩张而导致营养管置入困难,男11例,女5例,年龄58岁~87岁。其中食管癌7例,胃瘫、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梗阻、食管纵隔瘘、胆囊癌、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结肠癌术后、T细胞淋巴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不能或不

    医药前沿 2019年28期2019-01-05

  • 巨大毛发性胃石症CT表现1例
    CT:轴位平扫示胃腔内团块影约8 cm×6 cm×17 cm,CT值31~81 HU,其内密度不均,间杂斑点状低密度影(CT值约-389 HU),增强后无强化(图1A);冠状位图像示团块影上达胃底,下至胃窦部,周边可见液体围绕(图1B)。CT诊断:考虑胃石症。于全身麻醉下行胃内异物取出术,术中见“胃形”团块约8 cm×5 cm(图1C),由毛发形成,重约1 kg;胃黏膜水肿充血。术后确诊为毛发性胃石症。讨论胃石症是由摄入的异物或未消化的食物积聚在胃内而形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7期2018-07-19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不能用气体充盈胃腔而无法进行经皮胃造瘘术,须行全身麻醉下外科开腹造瘘术,增加手术风险和医疗费用。本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胃腔,注入气体充盈胃腔后再行经皮造瘘管置入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13例在我院接受经皮胃造瘘术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0~61岁,中位年龄54岁。13例中,颈段食管癌7例,口咽癌3例,喉癌3例,均因食管或喉咽部严重狭窄导致胃镜或导管无法经口送入胃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8年7期2018-07-18

  • 搅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检查中的价值初探
    ,想要更好的显示胃腔,行CT检查时,需服用对比剂以扩张胃,以此来加强对比。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对比剂为淡水,但常常因密度对比不够而对病变的显示能力不足。因此,寻找新的对比更强的造影剂对提高胃MSCT的图像质量非常重要。搅打奶油是奶油经搅打以后所形成的脂气混合物,理论上应比水的密度更低,能形成更强的密度对比。本研究拟初步探讨搅打奶油在胃部CT检查中的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采用Bright Speed Elite GE24排16层螺旋CT,扫描条件:管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1期2018-01-25

  •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18例疗效研究
    黄宏伟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18例疗效研究黄宏伟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 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开腹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0.2±20.3)min、术中出血量(58.6±10.2)ml、术后排气时间(1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3期2017-08-07

  • 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
    家庄 0500)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杨 丽1,时高峰1*,李 勇2,潘江洋1,刘 晶1,周 涛2,王光大1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室,2.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目的 探讨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及肿瘤厚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38例(初诊21例,非手术治疗后复诊17例),采用低张气体充盈法,分别于平扫(充盈前)及增强静脉期(充盈后)轴位图像测量并比较胃腔充盈前、后各分区正常胃壁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7期2017-07-31

  • 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管癌切除后对游离胃腔是否行剪裁术处理分为两组,管胃组76例,全胃组66例,比较两组术前、后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功能,术后3个月胸腔胃排空功能。结果两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较术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组术后食管胃腔的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及频率均比全胃组高,且术后3个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均比全胃组高(P<0.05)。结论管状胃替代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胃动力学具良好的影响,可提高胃排空功能,改善食管胃腔内的压力及蠕动

    当代医学 2017年2期2017-06-01

  • 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对胃良性病变诊断与胃镜对照研究
    475000)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对胃良性病变诊断与胃镜对照研究时 光,范玉瑶,韩大正,吴 俊*(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目的探究并对比胃镜、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在胃良性病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良性病变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为患者实行胃腔充盈下超声联合谐波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各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①胃炎:造影8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2017-04-27

  • 改进法洗胃的临床应用及教学实践
    些液体灌入患者的胃腔然后抽出,反复这一操作直到患者的胃腔被清空,这样可以阻碍毒素的吸收,将胃内容物排出,达到治疗的目的,怎么样使胃管在短时间内成功置入胃腔,以及怎样抽取胃内容物更彻底,这些直接关系着对患者的抢救结果,洗胃方法的改进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效果,为了确保能够正确的洗胃,达到最佳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本文将深入分析改进法洗胃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洗胃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改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2017-01-10

  •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徐宗珍 吕巨伟 李国栋①李 涛 修 鹏 贾欣永①李 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肝胆外二科,济南 250014)本文报道2011年11月~2015年4月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治疗贲门部黏膜下病变13例。在胃镜及腹腔镜监视下,穿刺胃前壁建立胃腔内操作空间,应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胃腔内手术。11例完成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2例中转腹腔镜胃壁楔形切除。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105 min,出血10~150 ml,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年6期2017-01-04

  • 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菌患儿(P4时,胃腔内主要定植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胃液pH值>4时的肺炎发生率较胃液pH值≤4时显著升高(P小儿重症肺炎; 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pH值; 诊断; 临床价值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肺部系统疾病,通常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后,治疗更为棘手。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加强对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的诊断[1]。近几年有文献报道,对重症肺炎患儿展开胃黏膜pH值检测可为胃黏膜损伤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本研究为了分析胃黏膜pH值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黏膜损伤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8期2016-09-27

  • 牛瘤胃切开术中胃腔内探查及临床意义
    )牛瘤胃切开术中胃腔内探查及临床意义张 涛(宁夏农业学校,宁夏银川 750021)牛胃腔内探查具有直感和直观诊断的特点。通过胃腔内探查可了解前胃、皱胃和肠道的病变状况,亦可起到治疗的作用。是近年来兽医临床上多采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为此,文章以“牛瘤胃切开术中胃腔内探查”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就其临床意义展开研究,希望能为今后更好的做好牛瘤胃切开术中胃腔的探查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牛;瘤胃;切开术;胃腔;探查1 胃腔探查简介1.1

    兽医导刊 2016年18期2016-04-05

  • 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MSCT影像学鉴别
    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变、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浸润或转移、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多部位侵犯1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28例,胃黏膜中断、破坏24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14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18例;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2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胃黏膜中断、破坏5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3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在胃

    癌症进展 2015年4期2015-07-28

  • MSCT及X线钡餐造影对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
    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别占77%和16%。胃壁厚度分别为7-60mm(平均为21.3mm)和8-26mm(平均为12.4mm)。增强后胃淋巴瘤呈轻中度强化,强化增加值小于20HU,少见坏死;浸润型胃癌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并可见黏膜面出现“白线征”。胃腔形态固定、狭窄及梗阻者分别占8%和100%。病变部胃腔扩张度大于50%者分别为92%和0%。显示病灶处胃壁浆膜面光滑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3期2015-06-21

  • 螺旋CT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块影外缘较光整,胃腔可与肿块影相延续,口服碘海醇或实施增强扫描后,可显示肿块内与胃腔相延续的呈条状的黏膜。CT特征如下。2.1 囊状液体密度肿块影 4例膈上食管下端存在囊状液体密度影(纵隔内),周边为环形囊壁,厚薄均匀,可与食管及胃相通。CT增强扫描1例,环形囊壁强化较明显,并类似于胃壁强化,软组织无肿块样异常强化灶,无明显增厚。2.2 软组织团块影 20例食管下端纵隔有软组织肿块影分布,延续至胃腔及食管。团块影有光整边缘,软组织呈完全性均匀密度影5例;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2015-03-20

  • 导丝引导下给实验家兔下胃管
    导丝头部已经进入胃腔。沿超滑导丝推送用盐水冲洗的胃管,可以顺利到达胃腔。经由胃管注入(2~5)mL空气,在腹部用听诊器可以听到气过水声,说明下胃管成功。2结果对30只实验家兔进行下胃管操作,超滑导丝均能顺利送入胃腔,成功率为100%。胃管沿超滑导丝很容易到达胃腔,成功率为100%。撤除导丝后,由于家兔的不停咀嚼3(3/30)只胃管出现破损。用同样的方法再次下胃管,均成功。经过调整位置,再无破损发生。3结论与讨论给实验家兔下胃管,是经胃给药动物实验的第一步,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1-24

  • 胃反位胃镜检查3例体会
    查过程中出现寻找胃腔困难,尤其胃体以下胃腔扩张不满意,无法进入胃窦,最终按寻腔进镜原则操作成功,但耗时较长,患者痛苦较大。1.2 诊断方法 除胃镜检查与正常胃走行不同外,确诊以上消化道钡透、B超、X线胸片及先天性内脏反位史,同时结合查体即可诊断。2 讨论胃反位应与器官轴型胃扭转相鉴别:常规左侧卧位,两者均不能按常规操作进入胃窦,由于完全性器官轴型胃扭转胃前后壁位置颠倒,胃底位置位于视野左前,而胃反位的胃底仍位于右前方,且位置偏下。器官轴型胃扭转多可行内镜手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2期2014-08-15

  • 三腔营养管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50例观察
    术后营养管回弹至胃腔内。肠内营养给予方法:术后第1天经营养管内滴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10%氯化钾20 ml刺激肠蠕动。第2天开始注入空肠营养液,并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肠内营养入量,以保证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需求,同时可减少静脉补液量。结果:5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均为颈部吻合口瘘,患者均痊愈出院。3例出现营养管返折至胃腔内,无堵管、脱管。除3例营养管返折至胃腔患者,无营养液反流;除了吻合口瘘患者,7~8 d拔除三腔

    海军医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4-01

  • 牛奶造影剂充盈法在18F-FDG PET/CT诊断胃癌中的增益价值
    600 mL充盈胃腔,10-20 min后进行胃局部延迟显像。肉眼分析比较胃腔充盈前后的图像差别,以手术和胃镜活检病理以及临床随访为确诊依据,评估牛奶造影剂充盈胃腔方法在PET/CT诊断胃癌中的增益价值。81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胃癌者51例,良性病变30例。牛奶造影剂充盈胃腔后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从常规显像的60.7%提高至82.3% (χ2=5.829,P=0.016),特异性从46.7%提高至76.6% (χ2=5.711,P=0.017)。综合分

    核技术 2014年12期2014-02-06

  • 螺旋CT不同体位扫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检查为目的,也将胃腔作为被检器官,这样既不影响原有的检查目的,又可在不增加患者辐射的前提下,增加一器官的病变检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CT检查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为此总结了一些临床诊断的经验供大家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PACS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例,经手术(35例)和胃镜(13例)病理证实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28~83岁,平均57.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2013-12-16

  • 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胃声像图:饮水后胃腔充盈呈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微小气泡及粘液形成的强回声点,易浮动。胃腔周围可显示正常胃壁结构。正常胃壁结构的显示受探头声束与胃壁的垂直程度、胃腔充盈程度及局部声束聚焦程度影响。比较之下胃窦部胃体后壁易于显示,而胃底部及胃体前壁层次显示困难。(3)服充盈剂后的正常胃声像图:饮用胃充盈剂时,超声图像清楚地显示食管下段及贲门部的充盈剂的通过及滞留情况。胃底、胃体、胃窦都显示清楚,并可清晰的显示胃壁,在高分辨率探头下显示为三强两弱的五层结构回声,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0期2012-08-15

  • 食管下段、胃底贲门切除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的动物标本实验研究
    创了食管-胃肌瓣胃腔内瓣膜式吻合术[2~4]。在应用临床前,进行了动物标本的吻合实验研究,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月龄大于8个月,体质量在50~55kg的普通家猪6只。术前禁食12小时。采用2.5%硫贲妥钠5mg/kg,从耳静脉注射麻醉后取离体的连有食管和十二指肠各20cm的猪胃6个。图1 胃肌瓣的制作(食管胃的切除范围)图2 腔内吻合部分已完成和胃小弯前后两侧壁结节全层缝合1.2 方法 将获取的离体猪食管-胃-十二指肠即放于操作台。行食管-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2012-06-20

  • 超声引导下液囊空肠管留置术
    态,首先估算鼻至胃腔的大致距离。液囊管前段涂石蜡油,由一侧鼻腔插入,约进60~80cm,根据进入的距离推算到达胃腔后,从液囊管的开口处注入生理盐水或泛影葡胺3 mL使管头形成液囊。使用超声观察液囊在胃腔内所处的位置。然后在超声的观察下通过拔插空肠管或利用手揪及液囊牵引的方式使液囊位于胃窦部旁 (图1),最后通过胃肠的蠕动力使液囊空肠管“漂”进空肠。1.3.2 盲插置入估算鼻至胃腔的大致距离,经一侧鼻腔插入胃腔,约进60~80 cm,测pH值1.3.3 液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7期2012-04-16

  • 重复胃畸形1例
    多为单发,极少与胃腔相通,大部分在胃大弯侧近幽门部与胃壁相连,也可发生于胃的其它部位。囊壁内层多为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及消化酶,囊腔内由于分泌液不断增加而增大,亦可继发消化性溃疡及出血。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呕吐、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感,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本例患者因无明显症状由体检时偶然发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并发症、合并畸形及是否与胃腔相通。胃重复畸形根据形态、部位有多种学说,病因尚存在争论。在手术前往往难以明确诊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11期2012-02-10

  • 微创胃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刺点刺入腹壁进入胃腔。④抽去针芯,套管留在原处。经套管针将导丝置入胃腔,用胃镜钳夹住胃内的导丝头,退出夹有导丝的胃镜,将导丝从口腔拉出。将导丝和胃造口管相连接。⑤将留在腹壁外的导丝另一端向外拉,使胃造口管经口腔进入胃内,并从腹壁的穿刺点将造口管顶端拉出胃腔,造口管的胃内固定片留在胃内,紧贴胃壁。⑥用腹壁固定器将胃造口管妥善固定于腹壁。⑦用胃镜再次确认胃腔内无出血,胃前壁固定满意,退出胃镜,整个操作完毕。1.2.2 LAPG方法 ①全麻,仰卧位。②脐下做小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1年8期2011-08-15

  • 危重患者内镜下经皮胃造瘘30例分析
    位改为平卧位。对胃腔内充气,一直到皱襞变平。可观察到自胃腔内射出的光团,用手指按压局部腹壁,根据胃腔内观察到的自腹壁向胃腔内按压的隆起,指导助手移动指压位置,最后选择 PEG的最佳位置,并进行体表位置标记。周围皮肤局部消毒,铺洞巾。于定位点进行局麻,而后对准胃腔方向穿刺至胃腔,准确地穿刺入胃腔可于内镜视野下观察到。采用穿刺器直接穿刺腹壁、胃壁入胃腔。经穿刺器外套向胃腔内插入牵引线使暴露于内镜视野内,插入持物钳,牢靠抓住牵引线,并逐渐回退内镜将牵引线引出口腔

    河北医学 2011年11期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