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

  • 从儒者到医者
    王淼提起黄元御这个名字,想必知道的人并不算多,但在中医学界,黄元御却算得上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仅在清朝前期的岳、湘、巴、蜀一带享有盛名,乃至“凡悬壶者,无不知有黄元御也”(王闿运《归里日记》),而且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医门大宗”和“一代宗师”,是真正“以学术名天下”的中医学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黄元御出生于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乃是明代名臣黄福的十一世孙。黄家系山东昌邑的名门望族,仕宦之家,黄元御

    书屋 2024年1期2024-01-20

  • 昌邑:“中医热”背后的“实功夫”
    市政府高度重视黄元御医学理论和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组织成立了黄元御调查研究小组、黄元御学术研究会,对黄元御的手稿、著作、事迹、逸闻趣事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对故居和墓园保护修缮。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the flower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the over fiv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ical dev

    走向世界 2023年48期2023-12-30

  • 乾隆御笔“妙悟岐黄”后的今世缘
    。“一代宗师”黄元御铜像的落成,更是传承黄元御中医药文化、启航新征程的又一次文化寻根和基因赓续,为昌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昌邑市中医院位于利民街东首,一进医院大门就望见门诊楼前翠竹簇拥的黄元御铜像,他手持医书,面目慈祥,脚下石基上是乾隆皇帝赐笔金字“妙悟岐黄”。在昌邑市中医院,黄元御的铜像以及黄元御中医药文化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直观、形象地阐述了黄元御生平事迹,让更多人对黄元御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进入到古香古色的昌

    走向世界 2023年48期2023-12-30

  •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打响元御故里品牌
    “一代医宗”的黄元御,是清朝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曾亲书“妙悟岐黄”褒扬其精湛医术。山东昌邑作为“一代医宗”黄元御的故里,近年来以促进黄元御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抓手,持续弘扬传承黄元御医学思想,强基础、做实功,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助推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昌邑市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覆盖率达到100%,中医诊疗量占比达到36%,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初具规模,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

    走向世界 2023年48期2023-12-30

  • 探析黄元御基于整体观对心悸的论治❋
    的论述[1]。黄元御(1705—1758年),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乾隆年间御医,为尊经派的代表人物,其尊崇黄岐、仲景之法,一生致力于精研先圣经典,论著颇多,如《素问悬解》《素灵微蕴》《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等,终得以融会贯通,并参以己见,形成了以《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气化论”“五行”“六气”为基础的五运六气及“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2],并集于其代表著作《四圣心源》之中,传于后世。黄元御对仲景所提心悸的论治亦有其独到的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2023-11-19

  • 妙悟岐黄 一火薪传
    整理、传承推广黄元御医学成果。1980年成立了昌邑县黄元御调查研究小组,对黄元御的手稿、著作、事迹、逸闲趣事、故居、墓园等进行调查整理,成立了昌邑县黄元御学术研究会。1988年11月山东省中医学会在昌邑市举办了首届黄元御学术思想研讨会。1998年编印了《清代名医黄元御》一书。1999年修建了黄元御纪念馆,陈列有关文物、手稿、书籍,介绍黄元御生平事迹,供各地中医爱好者和游客参观学习,2000年被公布为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对黄元御墓园进行修缮,新建了碑亭,硬化

    走向世界 2023年39期2023-10-23

  • 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辨治脾胃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提供新的思路。黄元御长安学术流派承于经典而重视脾胃,其中气理论确有渊源。《黄帝内经》构建了“土居中央,调控四方;左升右降,左旋运动”的中气升降理念[9],从而概括出气机的升降变化关乎万物的生长壮老已,所谓“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种气机的升降循环就是一气的流通往返[10]。黄元御提出中土斡旋的思想,重阳培土是其根本治疗大法,水寒土湿木郁是疾病发生的重要病机。该流派在传承中得到深远发展。黄元御解六气从化,以中气斡旋,太阴升腾,阳明潜降而立学派根基;麻瑞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8期2023-08-23

  • 《四圣心源》治咳学术思想探析
    分类治法。清·黄元御亦在《四圣心源》作《咳嗽根原》一篇,宗先贤之训,对咳嗽进行了见解独特的探源,为后世医家诊治咳嗽提供思路。黄元御(1705—1758 年)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名医,其总结古今名医学说,集其大成为一家言,所著《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素灵微蕴》《玉楸药解》均行于世。《四圣心源》为黄元御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学术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万物统一于气[1]。基于此,黄元御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

    新中医 2023年14期2023-08-20

  • 黄元御金木升降理论在肝硬化中的应用初探
    法[1,2]。黄元御以“中气为枢纽的金木升降理论”为指导,创化坚丸治疗积聚[3]。笔者认为其理论独特新颖,且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获效颇佳,拟予以推广应用。1 理论探讨《内经》言:“百病皆生于气”,一气周流,脏腑气机舒畅,人即安和。无形之气与有形之津血互生、互用,凡病之所生,多以气分传及血分,溯析肝硬化之发生发展,亦不离此道。肝硬化在中医古籍中多以积聚称之,聚者乃气聚之象,积者乃血积之征,正如《四圣心源·积聚根源》中记载:“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血积为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3年6期2023-07-04

  • 基于《四圣心源》浅谈血瘀、痰饮
    孝林【摘 要】黄元御推崇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尊之为医界四圣,有“妙悟岐黄”之称,并著书《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以及“培植中土,抑阴扶阳”的诊病理论。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中血瘀篇、痰饮篇,并结合“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认为“肾寒脾湿,肝血不升,木陷而血瘀”是血瘀根原,“燥土温水清木”是其治则。“阳衰土湿,金水堙郁,气滞津凝”是痰饮根原,治则为“燥土泻湿,利气行郁”。并在“一气周流”的理论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27

  • 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经方治疗风湿痹病
    历代医家所重,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基于经典,创新发挥,指出中气虚弱、阳气不足是风湿痹病的主要成因。从黄元御角度出发解释中气易虚的先天原因,以“一气周流”理论探析经方治疗风湿痹病的组方特点,体现为以扶阳培土为要,主以附子、干姜、白术等药;祛邪通经为辅,主以桂枝、茯苓、乌头等药。从而提出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经方治疗风湿痹病的组方用药特点,对风湿痹病的经方治疗起到提纲挈领,加深认识的作用。【关键词】 风湿痹病;经方;一气周流;中气;黄元御痹病为中医病名,痹者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3期2023-05-30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及治疗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畸形,致残率高,目前临床存在病情容易反复等问题。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认为中土脾胃之气升降失衡,气机轮转不畅是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机。治疗应重视培补中土脾胃为要,以恢复人体“一气周流”的状态为目的,合理选药取穴,使中土健运,肝脾左升,肺胃右降,中气循环周身顺畅,百病则平,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思路。【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一气周流;土枢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2期2023-03-16

  • 黄元御辨治目病学术思想探析❋
    250355)黄元御(1705~1758年),名玉璐,以字行世,山东昌邑人,清乾隆朝御医,医学家。他幼承家学,遍览经史,有志于登科入仕。雍正十二年(1734年),却因目疾为庸医误治而左目失明,仕途就此断送[1]。黄元御藉由目病之痛楚弃文从医,理据《黄帝内经》,方承张仲景,将自己的医学思想根植于传统医学经典理论,在融会贯通中推陈出新,以其丰富的理论著述和临证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元御有言:“医书自唐以后无通者,而尤不通者,则为眼科”[2],足见其于眼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3-01-23

  • 浅析黄元御《四圣心源》中半夏的运用
    呕、消痞散结,黄元御主要用于降胃气从而调节中气、归于平和,在六气解、劳伤解、杂病解、七窍解、疮疡解、妇人解中均能见到,所用半夏次数较多,范围较广。关于半夏制法,黄元御在《黄元御医学全书》[1]中提到“洗去白矾用”“妊娠姜汁炒”,可见在治疗妊娠相关疾病时所用为姜半夏,治疗其他疾病时所用为清半夏。1 理论基础黄元御在《四圣心源》[2]中记载,“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2023-01-04

  • 《四圣心源》桂芍配伍之思辨
    .cn清代医家黄元御的《四圣心源》继承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的思想,并开创性地提出了“一气周流”的气机升降理论模型及其独特的“水寒土湿肝郁”辨证思想。黄元御认为人身之贵,莫过阳气,阳气衰败则水寒土湿、肝郁脾陷,故辨证多以阳衰土湿、水寒木郁而立论,治疗上强调贵阳贱阴,升发肝脾。桂枝、芍药都是具有气机调节作用的药物,两者配伍在《伤寒论》中首见于桂枝汤。《伤寒论》中多用桂枝、赤白芍配伍以起到调和营卫、一收一敛之效。不同于张仲景《伤寒论》中对桂芍配伍的理解及

    环球中医药 2022年2期2023-01-02

  •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探讨血证病机及治法※
    溺血等[2]。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皇帝御医。其自幼天资聪颖,志向远大,勤于攻读,后因目疾误治而左目失明,从此发奋学医,著书立说,推崇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医家经术,被后世赞誉“奥析天人,妙烛幽隐,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其所著《四圣心源》集“一气周流”学术思想之大成[3],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认为血液的流动与脏腑气机运动密切相关,人体气机运动源于中气,中气左升右降形成“一气周流”局面,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本文基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2期2022-12-13

  • 黄元御辨治温病学术特色*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继承了《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对温病的认识,从六气出发,以六经论治温病,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笔者基于黄元御《四圣悬枢》《四圣心源》等著作,对其论治温病的学术特色探析如下。1 对温病的认识1.1 温热同病,因时异名《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3]黄元御认为,此处的“伤寒”是外感疾病的统称,外感疾病因感邪性质不同而证候各异,指出温病也属于外感疾病的一种。《素问·热论》又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3]

    河南中医 2022年8期2022-11-15

  • 此山无路,就在他山登顶
    ◎ 马 军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医道高深,医术精湛,巨著等身,声望素孚,被誉为“黄药师”“医门大宗”“一代宗师”,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仁道药济”予以褒奖。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嗜书如命,其父为其延请名师,希望他能够金榜题名,登科入仕,从而功于国,惠于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心比天高的黄元御亦是“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不幸的是,正当他学业精进,以期大展宏图之时,因用功太过,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请当地医生就诊。遗

    思维与智慧 2022年31期2022-11-02

  • 匪窟脱险
    ◇文/王云峰黄元御是清乾隆时很有名望的医生。有一天夜里,他正在灯下著书,忽然听到一阵狗叫声,接着有人“砰砰砰”敲响了大门。他急忙撂下毛笔,拉开大门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只见门外站着两个彪形大汉,一个满脸络腮胡子,阔鼻豹眼,貌似凶神;一个鹰眼猴腮,满脸浅白麻子,两眼透着狡黠的凶光。黄元御打了一个冷战,问:“二位从何而来?敲门是为何事?”浅白麻子双手抱拳施了一礼,道:“兄弟乃海北‘草上飞’帐下的三掌柜,久闻黄先生医道高深,大哥家的公子久病不愈,今天奉大哥之命,来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4期2022-10-30

  • 匪窟脱险
    王云峰黄元御是清乾隆时很有名望的医生。有一天夜里,他正在灯下著书,忽然听到一阵狗叫声,接着有人“砰砰砰”敲响了大门。他急忙撂下毛笔,拉开大门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只见门外站着两个彪形大汉,一个满脸络腮胡子,阔鼻豹眼,貌似凶神;一个鹰眼猴腮,满脸浅白麻子,两眼透着狡黠的凶光。黄元御打了一个冷战,问:“二位从何而来?敲门是为何事?”浅白麻子双手抱拳施了一礼,道:“兄弟乃海北‘草上飞’帐下的三掌柜,久闻黄先生医道高深,大哥家的公子久病不愈,今天奉大哥之命,来请先生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7期2022-07-19

  • 此山无路,就在他山登顶
    马军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医道高深,医术精湛,巨著等身,声望素孚,被誉为“黄药师”“医门大宗”“一代宗师”,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仁道药济”予以褒奖。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嗜书如命,其父为其延请名师,希望他能够金榜题名,登科入仕,从而功于国,惠于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心比天高的黄元御亦是“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不幸的是,正当他学业精进,以期大展宏图之时,因用功太过,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请当地医生就诊。遗憾的是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2年11期2022-05-30

  • 基于“枢轴运动”探析“脾-肝-冲任-胞宫月经轴”
    文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及其对月经理法方药的认识,提出“脾-肝-冲任-胞宫月经轴”是育龄期女子月经产生和调节的关键轴心,并以现代医家从脾论治月经病发微,以期供教学、临床、科研参考。西医中月经病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是一个协调神经内分泌的系统,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控制性腺发育和激素分泌,产生正常的月经和性功能。HPO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还受大脑皮质、外界环境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新医学 2022年12期2022-02-28

  • 清代医家黄元御“因寒致痔”理论探析
    350001)黄元御(1705-1758年),清代著名医学家,平生共有《四圣心源》《素问悬解》《金匮悬解》《伤寒悬解》等11部著作存世,其中《四圣心源》为其集大成之作。笔者根据其代表作《四圣心源》卷九《痔漏根源》进行整理,发现黄元御以其“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思想,结合人体气化升降理论,创新地提出了“因寒致痔”的理论,对痔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新的阐述。笔者结合古代医籍和现代临床理论实践进行探析,以启众人临床诊疗之思路。一、一气周流,丙火陷金中医的气化理论根源于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2021-12-29

  •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玉昕摘要:清代黄元御的“一气周流”思想阐释了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在现代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且他进一步阐明了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气机运动的关系,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而腧穴在《内经》中又叫“气府”,是脏腑经络之气出入的特殊部位,笔者写该文章是想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试从针灸经典有关针刺调气理论的分析研究,与临床病例进行联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针刺调气理论体系。关键词:黄元御 一气周流 针刺调气 临床应用1.黄元御简介黄元御,为清代道光年间医生,名玉路,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2021-12-02

  •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消渴病的探析*
    益气养阴着手。黄元御乃清代著名医家,推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之道,集四家之所长,形成独具特色的“一气周流”学术思想,以土为中气枢轴,木火金水四维为轮,若脾胃升降失司则百病生。黄氏在《四圣心源》一书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见地,笔者就黄氏学术思想对消渴病的论治进行探析,以飨同道。黄元御“一气周流”学术思想“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集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大成,该理论认为脏腑气机,依阴阳升降之理,以脾胃为中心,循五行生化之理。中土之于天地,是四时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7期2021-04-17

  • 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失眠*
    感。本文试梳理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并基于此理论阐述失眠辨治方法,冀求拓展临床论治思路。1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内涵1.1 土枢四象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天人解》[5]阴阳变化篇中论述:“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即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诸多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四圣心源》中均提到“中气”一词。查阅文献可知,“中气”始

    中医学报 2021年11期2021-04-17

  • 中医名言拾粹
    盛也。——清·黄元御《四圣悬枢·卷一·温病解第一·温病根原》温病之原,起于冬不藏精,伤其寒水之令,故春夏病感,必是内热。但冬伤于寒,春夏必病温热,而春夏之温热,不必皆冬伤于寒。其冬伤于寒而病温热者,自是内热,其不冬伤于寒而病温热者,未可定谓之内热也。病与温疫相同,而法亦无殊。其营郁热发,而又病于春夏之间,固无入脏生寒,用四逆、真武之证。然燥渴饮冷,积水不消者,亦未尝少,此皆不可用凉泻之法也。——清·黄元御《四圣悬枢·卷一·温病解第一·病原同异》四时感伤之因

    光明中医 2021年3期2021-03-27

  • 中医名言拾粹
    水矣。——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盖肝主五色,五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清·黄元御《四圣心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2021-03-27

  • 黄元御诊治痔病学术思想探析
    350004)黄元御是清代著名医家,主要代表作有《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悬解》等,其中《四圣心源》作为黄氏晚年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研读黄元御《四圣心源·痔漏根源》,发现其学术思想秉承《黄帝内经》《兰室秘藏》等经典古籍,对痔病起病根源、发生发展等具有深刻的认识,选方用药紧扣病机。 笔者以为黄元御论治痔病颇有特色,故不揣浅陋,特将黄氏诊治痔病学术思想阐述如下。1 详审病机,不离中寒下热“痔病者,手太阳之病也”[1]138,手之三阳

    福建中医药 2020年2期2020-12-20

  •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50001)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家,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天资聪慧,机敏过人,欲走仕途之路,为一代良臣,然因中年时不慎为庸医误治,左眼失明,遂弃仕投医,立志愿为良医而济人。黄元御崇尚经典,精研岐黄,遵四圣之微言,薪承四圣之意旨,融会贯通,撰《四圣心源》《金匮悬解》等11部医籍书著,其医学思想被后世称为“越人仲景后,罕有其伦”。其中,有“诸书会集”之美名的《四圣心源》更是为医家之善本,其以《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详述“中气升降”理论体系,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3期2020-01-13

  • 黄元御苦读医书成大器
    ●西有林黄元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出生,家中世代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酷爱读书,诸子百家,无不精熟。正当他意气风发,欲以功名动天下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粉碎了他的梦想。1734年8月,正在苦读的黄元御忽然觉得左眼模糊,对镜观看,红涩异常。他本以为是疲劳所致,于是掩卷休息数日。不料想三日后,整个左眼开始红肿,无法看清事物。忙找来医生诊治,却又被庸医所误,导致左眼失明,并且,部分增生组织突出眼外,严重影响形象。清朝科举制度规定:五官不正,不得委派官职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5期2019-12-13

  •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黄元御灵光一现,豁然开朗,领悟了《伤寒论》的灵魂。隔着时间与空间,他仿佛看见了仲景先生赞许的笑容。用尽全部精力读完《伤寒论》的黄元御已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顿悟后的他觉得很多对《伤寒论》的解释并不准确,于是,在帮人诊治的同时,黄元御又开始整理多年苦读心得,自己注解。他将书命名为《伤寒悬解》,最初只是打了草稿,由于生活动荡,无法彻底完成,直到十年以后,才最终完稿,成为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此时的他已是名满天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8期2019-09-18

  • 黄元御使用牡丹皮的经验*
    300193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又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山东昌邑人,乾隆时期名医。黄元御出身名门,自幼饱读诗书,才华过人,二十九岁考中邑庠生,“欲奋青云之志”。但不久即患目疾,又经庸医过用苦寒辛散之药误治,致其脾阳大伤,中气衰败,最终导致左目失明。他不得已而弃举子业,悲愤之余,发奋学医。黄氏学医溯本求源,精研《内经》《难经》及仲景之书,将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喻为“四圣”,在学术上崇古之风明显。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传于世的医学类著作共有十

    西部中医药 2018年6期2018-02-14

  •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治疗瘿病刍议
    350004)黄元御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家,乾隆赞之“妙悟岐黄”,其主要代表作有《伤寒悬解》《长沙药解》《四圣心源》等医书11种。他师古而不泥古,其开创的“一气周流”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兹就其理论钩玄提要,并刍议瘿病诊治。1 “一气周流”论“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根据《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书蕴义,集医易之大成[1]开创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该理论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在不停的周流运转着,其源于先天元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3期2018-01-22

  • 黄元御论治消渴理论初探
    光 杨叔禹▲黄元御[1]尊崇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为四圣,精研四圣之典籍,融会贯通,形成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体系(即“枢轴运动”)。认为中土脾胃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之清气左旋升而化为心火,半升而化肝木,胃之浊气右转降而化为肾水,半降而化肺金。脾升胃降,肝升肺降,水火交济,燥湿相得,一气周流。若中土斡旋不能,左旋之气当升不升,右转之气当降不降,气机升降逆乱则百病丛生。黄氏认为,消渴病亦为枢轴运动逆乱所致,其病机在于气机升降逆乱而上下二气不交,

    中医药通报 2018年1期2018-01-18

  • 不附和名医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学影响,希望“以功名高天下”。但在30岁时,他被庸医误诊,不幸左眼失明。五官不正不准入仕,他的仕途因此被彻底断送。黄元御并未消沉,反而立誓“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好友得知后,特意引荐黄元御与名医刘太吉结识。前去拜访时,好友告诫道:“你见到刘太吉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千万不要露怯,让他认为你对医学不了解,不愿意收你为徒。”黄元御听后一笑,未置可否。等来到刘太吉的府邸,黄元御和刘太吉不过聊了几句,便一见如故,

    环球人物 2017年19期2017-10-26

  •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虚劳证治
    :阮诗玮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虚劳证治俞跃1,指导:阮诗玮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提出的“中气升降”理论是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主要学术思想,认为“中气升降”对阴阳气血和脏腑的功能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脏腑的虚损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有关。基于“中气升降”理论,本文探讨其对临床虚劳证治的指导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黄元御;四圣心源;中气升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6期2017-06-10

  • 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气血瘀滞证治
    350004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讨气血瘀滞证治周博文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4黄元御对脏腑气血的理解基于“中气升降”理论,认为“中气升降”对脏腑和气血的功能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气血的瘀滞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受损有关,由此采取燮理中气升降、环顾四维的方法,可为临床气血瘀滞证候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黄元御;四圣心源;中气升降;气滞证;血瘀证黄元御是康乾年间著名医家,撰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4期2017-03-28

  • 以药统方依方用药 ——黄元御《长沙药解》特色
    依方用药 ——黄元御《长沙药解》特色尚蕊(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长沙药解》成书于《四圣心源》之后,此时黄元御已对中医基础理论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并建立起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所以在论述每味药的时候,他加入了自己的理论特色,重新将药物按照归经分类,并将经方总结于每味中药之下。在阐述药性时,黄元御另外阐释了疾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以及中药对脏腑或其所属经络的气机的影响。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药;经方《四圣心源》的完成,标志着黄元御对于中医基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8期2017-01-28

  • 《水窗春呓》“江浙医生”医论商榷
    看法。由于当时黄元御医名已著数十载,欧阳氏对其敬崇深厚而奉为经师,所以携黄氏医学广赠医学同仁,不意此时江南孟河医学已渐入鼎盛,费伯雄声名正炽,江南医家深为仰望或追摹,“怠慢”了黄氏医书。失落之下,欧阳氏著怨愤之语,对费伯雄及其代表的孟河医学是不公允的。黄元御和费伯雄只是代表不同的医学思想和医疗实践,皆为医学正途,都是医学大家。关键词:《水窗春呓》;江浙医生;医论;欧阳兆熊;黄元御;费伯雄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6年6期2017-01-17

  • 黄元御对消渴病的认识*
    410007)黄元御对消渴病的认识*曹 雯,王琦威,喻 嵘△,苏丽清,米 婷(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消渴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展,黄元御在对消渴病的认识过程中提出从肝论治消渴病的思想,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胆胃气逆,风火合邪”皆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据此在用药方面偏于从肝入手,力倡疏肝柔肝,善于化脾土之湿气,疏肝胆之郁气,脾之湿气得化,则肝气顺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6

  • 情绪不好赶紧将肺气排出去
    欲绝时,有人把黄元御请来了,黄元御诊了脉,然后问老马:“你痰多不多啊?”老马回答:“痰多啊,先生诊脉真厉害。”黄元御又问:“你的大小便情况如何呢?”老马回答:“大便干燥,小便尿的时候发涩,还有疼痛的感觉。”黄元御认为,这个病首先一定是脾胃虚弱,本来脾土应该是干燥的,可是由于劳累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这样湿气就多了,脾土的上升就出了问题,本来肝气是可以和脾土一起上升的,可现在脾土不升了,把肝气也给憋在了那里。这个肝气一郁在那里,可了不得了,因为其志为怒,其气

    饮食保健 2016年21期2016-12-10

  •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骊
    264000)黄元御学术思想探骊邹勇(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烟台264000)黄元御一生博学,治学讲究溯本求源,临证重视中气理论、扶阳抑阴,深明运气学说,用药有独到见解。黄氏著述,主论明确,阐释透彻,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援经据典若符节之合,成为历代学家系统全面诠释四部经典第一人。黄氏重视中气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内经》“天人合一”的观点,以其独特的视角,阐析运气与人体发病的关系。黄元御明运气之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26

  • 管窥黄元御运用柴胡经验
    0208)管窥黄元御运用柴胡经验霍铁文,黄政德*(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著有医书十一种,其中《四圣心源》乃扛鼎之作,黄氏遣方用药,精益求精,配伍合宜,辨证准确,多尊仲景,善于发挥,尊古不泥古。黄氏临床运用柴胡非常广泛,在《四圣心源》中包含柴胡方剂17首。柴胡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入足少阳胆经,配伍精当,疗效卓著。黄氏运用柴胡与补虚、清热、滋阴等他药配伍,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噎膈、颠狂、牝疟、瘰疬、月经病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06

  • 清代名医黄元御《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初探
    探讨·清代名医黄元御《金匮要略》学术思想初探于露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摘要清代乾隆帝御医黄元御因对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尊崇备至,治病多有神效,被誉为“一代医宗”。其中医思想多依据古圣经典,又加入自己的梳理发挥,以六气为特色,理法通畅。他对医圣张仲景的思想研悟颇深,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黄元御;清代;学术思想;金匮要略黄元御在其阐述《金匮要略》思想的主要著作《金匮悬解》中,将《金匮要略》杂病大致分为外感、内伤、外科、妇人杂

    中医研究 2016年1期2016-01-27

  •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
    欲绝时,有人把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学家)请来了,黄元御诊了脉,然后问老马:“您痰多不多?”老马回答:“痰多啊,先生诊脉真厉害。”黄元御又问:“大小便情况如何呢?”老马回答:“大便干燥,小便时发涩,还有疼痛的感觉。”黄元御认为,这种病一定是脾胃虚弱,本来脾土应该是干燥的,可是由于劳累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这样湿气就多了,脾土的上升就出了问题。本来肝气是可以和脾土一起上升的,可现在脾土不升了,把肝气也给憋在了那里。肝气一郁在那里,可了不得,因为其志为怒,其气为风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6期2015-06-25

  • 清代名医黄元御治疗内科疾病用药规律研究*
    文献·清代名医黄元御治疗内科疾病用药规律研究*何汝强1,李蒙霞1,李廷保2(1.会宁县中医院,甘肃 会宁 7307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目的: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采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的分析研究。方法:将清代名医黄元御撰《四圣心源》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整理治疗内科疾病中药内服方130首,涉及中药87味,总用药次数为831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疾病

    中医研究 2015年2期2015-04-05

  •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
    100029)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杨必安 黄作阵(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本文从儒道两家经典文献入手,考镜其学术思想形成。发现河图洛书的生化制化,《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的主气司化和从化,《易经》象数思维,及《道德经》以土为母等各家学说,对黄元御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根本影响。@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源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期2015-03-22

  • 《四圣心源》“中气”概念探讨
    摘要】清代名医黄元御对“中气”的认识,见解新颖,独树一帜。明了黄元御所述中气的内涵,有助于理解“中气升降”理论,把握人体气机。黄元御的理解较合经典之义,所述中气是气机升降的枢机,其要在位,其位在中,即阴阳水火沉浮动静之间,因阴阳交感和合而生,进而引发气机的升降出入,具造化生生不息之功。应于人身,因脾胃同居中焦,脾为太阴胃为阳明,且脾主升胃主降,升降相贯成圆运动,成为人身中气的中心,故脾胃之气从属于中气,中气的概念高于脾胃之气。【关键词】中气;黄元御;概念作

    环球中医药 2015年3期2015-03-21

  • 曹雪芹的杀卿之笔
    十月,乾隆御医黄元御应邀给位于京城西郊的一位朋友看病。看完病,黄元御信步走出庭院。忽然,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中年人,恭敬地迎上来,施礼道:“久闻黄医师大名,家中有病人在床,不知能否请您前往?”黄元御一看,那人虽然着一袭旧袍,却斯斯文文,浑身上下散发着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便欣然应允。黄元御跟随来人,走进附近一处偏僻的院落,见临窗的一张残腿方桌上,摆有数叠尺余高的稿件。黄元御问:“先生要我为谁诊病?”那人答:“给一位女子诊病。”“那女子在哪里?”黄元御问道。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6期2014-07-16

  • 黄元御运用何首乌的经验
    300193)黄元御运用何首乌的经验刘燕,秦玉龙*(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清代名医黄元御辨证审慎,用药精简,配伍得宜,用药沿袭张仲景而多有发挥,善于将仲景未用之药融入经方之中。黄氏临床对何首乌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著作《四圣心源》中运用何首乌组方15首。何首乌滋肝养血,润燥荣筋,入足厥阴肝经,与他药配伍得当,可扩大其治疗范围。黄氏运用何首乌与温补、酸敛、滋润等药配伍,治疗病证包括血瘀、中风、目病、须发不荣以及妇产科诸证。总结黄元御运用何首乌的经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9

  • 黄元御论治消渴病思路浅析
    300193)黄元御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医学家,自幼聪明过人,一生精研医理,对《内经》、《周易》、《难经》、《伤寒》及内外妇儿本草皆有研究,尊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为四圣,融汇四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气机升降理论。而对消渴亦有独到的认识,《四圣心源·消渴根原》中对消渴的病机阐述精辟,笔者就其学术思想作一探讨,望同道指正。1 调肝胆 理疏泄 清风达木传统理论多从阴虚燥热立论治疗消渴[1]。至乾隆年间,黄元御在精研《内经》、《伤寒》、《金匮》的基础上提出:消渴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5期2013-04-09

  • 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及其在“心悸”中的应用
    100700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曾为乾隆帝御医。他自幼博极群书,熟诸子百家,因染目疾致左目失明转而研习医术。黄元御对中医经典非常尊崇,称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书,争光日月”。精研经典,“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参以己见,形成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中医学术思想。张琦谓之“长沙而后,一火薪传”,乾隆帝赞其“妙悟岐黄”。由于黄元御自身的经历,其在内伤杂病上,力倡健脾调中、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4期2013-01-24

  • 淋雨透疹
    清代名医黄元御由京返乡,名噪一时。其女远嫁,生一子,出痘,势甚危,抱归求治,黄一见即怒责道:“此症险恶,不过日晡,速行。”其女长跪乞怜,黄不顾,呼人急驾骡车送之返。这时烈日炎炎,驾车的人又故而迟迟未能上路,在中途又遇到倾盆大雨,周身淋得透湿。驾车人仍驾车回黄家。这时天色已晚,黄元御率领全家人站立门外,打着灯笼等候女儿归来,并对女儿说:“你的儿子可以得生了,这种病,内热已达极点,非用此法不能挽救性命。我默察天时,知道今日午后必有大雨,故想此办法,不然你的儿子

    中医药通报 2012年6期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