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青年一代

1959-08-16 03:30陶承
中国青年 1959年17期
关键词:保育院读书儿童

陶承

和我同院住过的一位服务员同志,前几年在北京考进了铁道学院,明年就要毕业了。这是一位好青年,大家都很喜欢他。一个星期天,他来看我,对我说:“陶妈妈,我过去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在旧社会里,我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别说读书,连吃饭都成问题。现在,你看,我不但有机会读书,而且还是一个大学生,明年就要毕业了,这真是在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接着,这位青年激动地对我说:“共产党是我的亲娘,我不能忘本,我一定要全力学好本领,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

这几句话似乎很普通,但在我这位老年人听来,却很高兴,很感动。他走后,我一个人坐着想了很久,脑子总是不能静下来。解放后,像这样的青年人我见过很多,他们在旧社会里都还是小孩子,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的给地主家放牛,有的在资本家办的工厂或商店里做学徒,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共产党来了,他们尝到了翻身的快乐,一个个进步都很快,有很多人进了普通中学,还有一些人进了工农速成中学或大学,离开学校后)都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不愧为党培养出来的好儿女。我又想到,有时我到北海公园去散步,看到一群又一群蹦蹦跳跳的红领巾,看到许多有说有笑的生气勃勃的青年,我总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总想去摸摸那些孩子们的头,找那些青年人谈谈话。我羡慕这些孩子们和青年,我为他们高兴,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这些老年人的过去。

我的童年是在辛酸和眼泪中度过的。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九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跟着我的舅父一块过活。那是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子,房子的隔壁就是公共厕所,我在那个又脏又臭的环境里过了四年。舅舅是一个穷人,没有办法养活我,我虽然只有九岁,也只好开始帮忙邻家做一些事情,来维持我的最低生活。我替邻家扫地,抹桌子,买东西,另外,还要送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孩子去上学,到放学时又去把他接回来,每天都是这样。有一次,当我照例送这个小孩去上学时,在路上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小孩,我也是小孩,他能读书,为什么我不能读书,为什么还要我送他去读书……想来想去,总想不出道理来。那时候,我很想读书,但是象我这样的穷孩字要上学是绝对办不到的,结果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把小孩送到学堂进而以后,我就在学堂外面的窗户下躲起来,偷听学生们读书。坐在窗户口的学生读一句,我就悄悄地念一句,学生读熟了一段,我也就记住了一段,至于书里讲的是什么意思,我是完全不懂的,但我很高兴,心里想,我也在读书了。这样,日子久了,我可以背出很多句子来。有一天,正当我蹲在窗口下聚精会神地偷听读书的时候,却被一个学生发现了,他立刻告诉了胡子老先生,说:“有位小姑娘在外面学我们读书。”那位老先生截着一副大眼镜,腰间挂着一个烟荷包,走拢来和蔼地对我说:“你在外面听读书,记住了多少,进来背给我听。”虽然这位老先生很好,没有骂我。但是因为有些学生用手在脸上羞我,有的说我突有的说我是“姑娘家”不配读书。听了这些话,我又气又急,以后就不再去偷听别人读书,就这样,连偷听书的机会也没有了。

到了十三岁的时候,舅舅送我去当学徒。我学的是刺绣,三年以后出了师,就和欧阳梅生结了婚。因为我想读书的心很切,因此,在结婚以前,就有一个愿望,想接触一个读过书的人,帮助我学习文化。这个愿望果然实现了,我的丈夫欧阳梅生同志是一个读书人,学问好,他在文化上是我的老师,在革命的道路上是我的引路人。他耐心地帮助我认字,写字,还教我读诗,我们的感情很好。但后来因为子女多,家务事情很琐碎,想读书又没有时间,因此文化上的提高还是很慢。欧阳梅生同志逝世后,我在1929年到了上海,住在地下党的秘密机关里,这时候,我已经是三十五岁的人了。我要求为党多做些工作,但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理解力差,有些工作做不好,想写点什么也不能动笔,思想上很苦闷。为了把党的工作做好,我下定决心学文化,作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但那时的白色恐怖很厉害,连行动都不方便,没有紧要的事情,我不上街,怕暴露了自己,对革命不利,影响工作。我住的地方连纸都没有,更没有什么书可读,只有两份报纸,是我学习文化的唯一工具。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把报纸摊开,用毛笔在报纸周围的白纸上写字,把两张报纸的周围都写得满满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在第二天问别的同志。这样,既练习了写字,也学习了文化,这是我在没有办法中想到的一个办法,日子久了,倒也有不少的进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文化打好了基础。

1939年秋天,组织上派我到四川壁山的第五儿童保育院工作,那里的教职员都是知识分子,文化程度都比我高,使我更加感到文化知识的可贵。我决定进一步学习文化,困难再大,我也要克服。古人不是说过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多少烈士为革命牺牲了,难道我不能克服学习文化的困难!这样一想,我的决心更大了,信心更强了,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书写字。白天工作忙,就尽量利用晚上的时间,常常睡到半夜里起来,一个人坐在清油灯下,戴上老光眼镜,练习写字,看苏联小说。那时我已经学会了查字典,不认识的字,先查字典,然后把它写在一个本子上,写了满满的一本,把这些生字都认会了,也能讲解了。那本字典,跟我一起有很多年,已经被我翻得又旧又破了,但我总舍不得丢掉它,我已经对它发生了感情。保育院的学生有时笑我,说这样破旧的字典还要它干什么,我也笑着回答说,它是我的老师,是我共患难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是不能抛弃的,我要它永远陪着我。我在第五儿童保育院工作了五年,因为坚持了文化学习,又有一些进步,能够提笔写点东西了,也能胡讲几句旧诗了,虽然不好,但对于我这个从未进学堂门的人来说,心里是很高兴的。

第五儿童保育院,也常常引起我不少的回忆。保育院的房子,是一座叫作“宝光寺”的古庙,那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庙前是水田,庙后是高山,夜里常有老虎和豹子在附近来往,有时甚至会跑到宝光寺里来,怪吓人的。宝光寺里,住着五百多个小孩子,当时,在社会上一般人都把他们叫作“难童”,因为他们都是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下逃难出来的。这些孩子从小离开了老家,失去了亲爱的父母,生活都很苦。在我去以前,有成批的孩子生病和死亡,有的孩于告诉我,就在除夕的晚上,还堆着一些用旧木板拼凑起来的小棺材,等着好几个小孩子断气。这种事情实在太悲惨了。做父母的人,谁不希望在除夕的晚上和自己的儿女在一块儿团聚?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天会死去,那该是多么痛苦啊!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当时给我们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想起来实在令人痛心。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都很苦,儿童保育院的这些孩子也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国民党的那些达官要人都一心为自己升官发财,哪里会关心这些流浪的儿童。孩子们还告诉我,在我去以前的前一任保育院院长,对孩子们的死活也并不怎么关心,那位院长自己没有儿女,过年的时候,眼看着有一些孩子死去,但他却在保育院里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举目皆他人子弟,回头望自己儿孙”。听了这话,我非常生气。像这样的人,怎么会把儿童保育院办好。孩子们经常吃不饱,早上喝点稀粥,每人只能分到十几颗蚕豆作菜。到了冬天,也没有布鞋穿,更谈不到棉鞋,有些孩子受不住,就想法用破布包些旧棉花捆在脚上,但仍然免不了把脚冻坏。女孩子们的头上生满了虱于,院长嫌麻烦,干脆把这些十多岁女孩子的头发都剃光了,个个弄得男不男六不女的怪样子。新任院长和我们这些人去了以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尽力使这些孩子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以后就再没有死一个孩子,但生活还是很苦的,我们虽然一心一意想使孩子们吃穿得更好一些,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时反动的国民党政府给保育院的经费很少,我们想不出更多的办法。

因为这些孩子受尽了苦难,在我们的影响下,有些孩子进步很快,很容易接受新思想和革命的道理。我们想法子在重庆订了几份新华日报(当时我们党在重庆办的报纸)给孩子们看,我又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拿了很多革命书籍给孩子们阅读,还同他们讲八路军抗敌的故事。但是在国民党统治下,要看点进步书籍,谈点进步道理,困难还是狠多的。在教职员中,大部分人都很进步,还有好几位都是我们的同志,但也有少数人很反动,是国民党员和三青团团员,他们是“皖南事变”以后到保育院来的,监视着我们的行动。有几次,听说特务要到儿童保育院来搜查,我们很着急,把那些革命书籍烧掉吧,又太可惜,孩子们也不同意。后来只好把这些书藏在我房间里的大米柜里,埋在米下面,又在米上堆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另一次,听说物务又要来搜查了,我们怕放在米下面也不一定可靠,特务的鬼办法很多,万一被搜查出来就麻烦了,就把那些书放在一个菩萨的座下,当时大家还讲笑话,说“要请菩萨保佑”。这些事都是在晚上做的,白天就不保险了。这些书,始终没有被特务搜查到,我们都很高兴。

我是一个快七十岁的人,在旧社会里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上面所说关于我自己的和儿童保育院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点滴而已,在我一生经历中,类似这样的事情是太多了。当然,这些使我回亿起来还会感到辛酸和难过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上的陈迹了。一切不幸和苦难,随着万恶的旧社会的死亡和新中国的诞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全国青年正和全国人民一起,欢欣鼓舞,歌唱祖国十年来的伟大成就,歌颂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下幸福的生活。同时,大家都在各个建设岗位上,鼓足干劲,以出色的成绩迎接伟大的国庆十周年,真是举国欢腾,普天同庆。我也和青年们一样感到万分高兴。我在这里向青年们重提旧事,目的是要让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的青年们也知道旧社会的罪恶,知道老一辈所受的痛苦和折磨,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同样的青年和儿童,却受着截然不同的遭遇。从而使青年们更加珍惜今天的革命果实,更加热爱党,热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今天的青年,大部分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浴著新中国的阳光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像母亲对爱子那样,随时随地的从政治思想、文化科学知识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党和国家为青年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良好条件。我的大外孙女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有时我也到他们学校去看看。她和同学们住着漂亮整洁的宿舍,学习上的设备都很齐全,同学们生气勃勃、无忧无虑地生活和学习。我知道,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全国千千万万个学生的缩影。它告诉我们:今天的青年永远不会像我们老一辈那样被遗弃在文化大门之外了。至于学习政治,学习理论,更是有充分的条件,像第五保育院儿童为看点进步书而担心受怕的事再也不会有了。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青年们更应该下苦功夫,刻苦学习,比老一辈学得更好,不能因为环境好反而贪图安逸,止步不前。要努力学习政治,攻克文化科学堡垒,认真改造思想,把自己锻炼成为又红又专,符合国家需要的人,像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做一名“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勃者”。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我们所从事的是光荣豪迈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不过短短的十年,就已经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是多么使人高兴的事情呵!我为青年一代祝福,祝福你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生活得更好、进步得更快,把自己的青春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人民。我们已经享受到老一辈辛苦经营的革命果实,还应该让这些果实更加丰硕壮大。青年们应和老一辈在一起,勤勤恳恳把我们的锦绣河山建设得更加壮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更多的青年能够进大学,使后一代生活得比今天更幸福。前人造福于我们,我们又造福于后代,一代胜过一代,一代比一代生活更美好,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也是一切先进人们的伟大理想。

猜你喜欢
保育院读书儿童
国共合作对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影响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抗战时期儿童保育会儿童保育工作浅探
留守儿童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记忆中的保育院妈妈
六一儿童
读书为了什么
虚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