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地进行阶级教育

1964-08-29 02:54廉刚
中国青年 1964年13期
关键词:老工人剥削阶级旧社会

廉刚

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以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向全市青年进行了回忆对比、续无产阶级“家谱”的教育。

这次教育是以毛主席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伟大思想为指针,充分地依靠老工人,把阶级斗争历史的教育与现实的阶级斗争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次非常生动的、深刻的、群众性的阶级教育。

通过这一教育使广大青年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阶级觉悟显著提高,革命精神大大发扬,劳动和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从增加感性知识入手,让青年了解过去,

激发青年的阶级感情

绝大多数青年都没有亲身经受过旧社会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要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必须首先增加他们的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阶级感情。在这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依靠老工人,典型带动,以苦引苦,反复不断地扩大忆苦面,加深忆苦内容,开展群众性的忆苦运动。

首先选择那些苦大仇深、历史清楚、阶级觉悟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老工人,作为忆苦的“播火种”。永久沽厂有个苦大仇深的老工人郑金山,他在旧社会的痛苦遭遇,典型地反映了劳动人民身受几重压迫的情况。他的忆苦燃起了老工人的阶级仇恨,逐渐地在全厂形成了一支八百多人的忆苦骨干队伍。有些青年工人开始听老工人忆苦时还无动于衷,有的人甚至认为老工人讲的是个别情况,地主、资本家不一定都是那样狠。但是,群众性的忆苦活动开展以后,揭发出了大量血泪斑斑的事实:这个厂的干燥车间忆苦的三百一十一人中,他们的亲属在旧社会冻死饿死的就有四十三人;卖掉儿女的十九人;卖掉妻子的二人;亲属被日蒋反动派杀害的六人。至于被卖当“华工”,被抓当“壮丁”,挨打受骂、讨饭的更是不计其数。六号门搬运老工人赵恩禄,先后为一百一十三个单位的六万多名青年作了报告,每讲一次都使很多青年热泪满眶,情绪激昂。面对这些对旧社会的控诉,青年人的阶级感情起了深刻变化。那些原来有怀疑的青年,见到每个老工人在旧社会都有一段悲惨的遭遇,也认识到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苦“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

为了进一步加深青年对苦情的了解,团组织广泛地发动青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老工人、老贫农、老干部访苦问苦,同时编写厂史、家史。青年们反映,这样可以使自己对旧社会的认识更为真切。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青年,访问了爹娘,听到自己家庭的苦情以后,把骨肉感情与阶级感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变化最深刻。永久沽厂有二百多个老工人回家开了家庭会议,向子女进行教育。有四十三年工龄的老工人董国祥,把全家九口人召集在一起,拿出在旧社会全家七口人仅有的一条破被和一张很小的缺腿桌子,向儿女们讲述两代的苦,并且让大儿子把他所讲的家史写下来贴在墙上,又叫儿女们每人写一张保证书贴在家史的四周。他对儿女们郑重地说:“旧社会的苦一点也不能忘,党的话一定要老实听,邪门歪道,步也不能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千万不能学,这就是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你们谁不这样做,谁就不是工人阶级的后代。”不少后进青年一经续上无产阶级的“家谱”,也就很快地醒悟过来。该厂青工马国瑞,在厂内听老师傅的忆苦时,很不耐烦地说:“算了吧,旧社会怎么也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苦。”但是,当他听到父亲悲痛地讲了自己的家史以后,感情上起了变化,主动地向老师傅作了检讨,并表示永远不忘阶级苦。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有些原来觉得自己的父兄“仁慈”、“开明”、“和别的剥削者不一样”。但是,当组织他们访问了曾经受他们家剥削的工人,听了工人们揭露的自己家庭的剥削罪恶以后,就促使他们同家庭划清了思想界限。

在普遍忆苦、访苦的基础上,我们还发动各级团组织结合党的中心任务,针对不同岗位青年的思想情况,开展一些专题对比的教育。例如,在青年职工中针对有些青年不安心工作、嫌工资低、不尊重师傅等问题,讲老工人专门回忆旧社会失业的痛苦,和挨打受骂、立卖身契的学徒生活;在青年教师中,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在评薪时闹个人主义等问题,讲老教师回忆他们在旧社会毕业即失业,有的到“教员市”上等待招聘,有的人甚至摆书摊、蹬三轮的情况。这样的对比教育活动对青年的教育也很大。

引导青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青年们知道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苦的现象,但往往还不太清楚受苦的根源,有的把阶级压迫看成是个人之间的恩怨,或者认为是“命不好”、“没能耐”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青年把忆苦思甜的大量现象提高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本质来认识,用理性的东西来指导青年去正确理解那些感性的东西。

怎样提高理性认识呢?主要的就是以毛主席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武装青年的头脑。许多团组织组织青年学习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章,向青年讲解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知识。不少青年在懂得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基本道理之后,便找到了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认识到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不是由于“命不好”、“没能耐”,而是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结果,是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而进一步认清了剥削阶级的罪恶本质,不管剥削阶级是封建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是大的还是小的,是“野心狼”还是“笑面虎”,共剥削阶级本质都是一样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如食品一厂,解放前是英商开设的和记洋行,一九二三年建厂时投资只有一千英镑,到一九四七年,除英商历年劫走大批蛋品外,资本竟增至十万英镑。在这次教育中,这个厂的团组织协助党总支组织工人就这笔剥削账讨论了“谁养活谁”的问题。通过讨论,青年工人懂得了“是工人的血汗养肥了资本家;种粮食的人没饭吃,种棉的人没衣穿,生产资料私有制极不合理。解放前工人受苦,正是因为‘三座大山压在我们的头上”。有些还通过揭露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假仁假义的毒辣手段,使许多青年认识到:“资本家给工人小恩小惠,只不过是榨干工人的血汗,再给工人喝一口水。”

有些青年过去对一些反动的剥削阶级分子的反动言行只当做是一般的落后思想。当他们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后,才懂得了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不同阶级的政治态度,从而提高了警惕,增强了阶级观点,认识到“资本主义复辟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命运的问题,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大事,我们要坚决打退阶级敌人的进攻!”

在提高阶级觉悟的基础上,引导青年

联系思想,进行自觉革命

青年们懂得了阶级、阶级斗争的道理以后,逐渐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改造思想,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团组织就因势利导,引导团员、青年进行自觉思想革命。

对出身于劳动人民、革命干部家庭的青年,注意帮助他们放下“自来红”的包袱,认识和批判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天津师范学院有个学生是干部的女儿,她一向自认为“出身于革命家庭,生长在新社会,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入团不成问题”。但是,实际上她却受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同学的影响,羡慕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认为那个同学家里什么都好,“连条手绢都那么好看!”总觉得自己的家“太穷”,什么都不顺眼,在生活上一味模仿“小姐派”。因此,一直没能入团。团支部抓住这个典型,启发她的觉悟,让她回家去访问父亲,听父亲讲讲过去斗争中的艰苦生活。她父亲一针见血地对她指出:“你认为资产阶级的生活好,可是他们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鲜血上的!”她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沉痛万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班会上检查自己的思想时,痛哭流涕,并且激动地表示要:“永远革命,永不变质!”在她的发言的启发下,许多工、农、干部子弟也检查了自己受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并且表示要“思想归队”,“要做革命的接班人,不做无产阶级的‘逆子,”。

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主要是帮助他们认清家庭的剥削本质,正视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找出自己身上的阶级烙印,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思想界限。经过团组织的教育和帮助后,不少人揭露了剥削阶级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懂得了自己“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养大的”,决心要背叛剥削阶级,跟着党走,“要做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不做资产阶级的殉葬者”。

自觉革命的教育活动直接推动了广大青年沿着革命化的道路前进。青年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了,全市很多青年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毛主席著作的学习。青年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也增强了,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劳动也就是干革命,这与旧社会的劳动的社会意义根本不同,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安心工作、热爱工作,并且涌现出大批的积极分子。特别是商业、服务性行业的青年,这一变化更为明显。和平区煤建公司送煤工冀连生,是个高中学生,过去工作很不安心。但是,当他懂得了“送煤也是革命”的道理以后,就千方百计地做好送煤工作,每次送完煤他都替用户打扫干净,并且利用工休日去为用户打煤砖;最近被评为“五好”职工。在广大青年中,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尚也大大发扬,出现了不少见义勇为、热心为群众办好事的动人事例。

猜你喜欢
老工人剥削阶级旧社会
浅析《金锁记》中的封建枷锁与苍凉宿命原型
法国大革命对旧中国社会的影响
论《呼兰河传》的旧社会东北社会文化
想唱就唱病
土炮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