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人后学的注本

1985-07-15 05:54陈如江
读书 1985年3期
关键词:词学词话陈氏

陈如江

近年来,词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假若我们作个总体考察,可以发现,词学研究的范围基本上还局限在作家作品方面。对词学理论,特别是对有清一代大量词学理论著作的研究,除《人间词话》外,几乎还是空白。最近,齐鲁书社出版的《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为后人开展研究,作了相当有益的基础工作,正如程千帆先生在《序》中说的:“上不负作者之苦心,下有益于来学之佳事。”

本书的出版提供给我们一本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本子,使读者对《白雨斋词话》有个整体观。一九五九年,郭绍虞、罗根泽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中曾收入此书,由于当时还未发现陈氏手稿足本,只根据其门人许正诗、包荣翰等整理,其父铁峰审定的八卷册节本付梓出版。这一遮幅式的本子,无论是对词学研治者,还是对想了解或准备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读者来说,终有全豹未窥之憾。本书采用了新发现的陈氏十卷手稿足本为底本,向人们展示了《白雨斋词话》理论的系统性。

陈氏早岁从事倚声之学,于二十一岁(一八七四年)之际,已完成词总集——《云韶集》的编选。是书上始唐,下迄清,计录有历代词作三千四百余首,其中还有陈氏品评作品时许多详赡的理论阐述。而这些观点,与其去世一年(一八九二年)完成的《白雨斋词话》却大相径庭。陈氏早期词论崇尚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以清空骚雅为宗,晚期转向了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以深美婉约为旨。作者为让读者了解陈氏理论的发展变化情况,在笺注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把还属海内孤本的《云韶集》中的陈氏早期词论,一一相应地注在《白雨斋词话》的各条目后,便于对照比较,使读者掌握其词学思想发展的脉络端绪,追蹑其从浙西派转变到常州派的发展轨迹,知人论世,使研究和分析更加深入。

陈氏的“沉郁”说理论,与王国维的“境界”说和况周颐的“重、拙、大”说,在晚清词学论坛犹如三足鼎立,皆独具只眼,各臻其极,对后世论词产生了很大影响。每一种理论的形成,总有其递嬗之迹,若在文学史中找到其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我们就不难判断其理论的价值。本书不仅向读者展示了陈氏理论的横向面(整体观)和纵向面(发展观),还把陈氏理论放到词学理论的历史长河中,引导读者去思索和辨析。在笺注中,作者经过缜密的考辨,引用了大量丰富资料作注,从所列书目看,就达三百五十余种。这些书籍,有许多从未再版过,现在已很难看到,因而无论对一般读者,还是对专业研究者,都是十分有参考价值的。读者可从陈氏的理论,追溯到其形成的胚胎,考察其源流演变,从而判断出其理论在词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当然,此书也有不足之处。作者在《例言》中谈到:“凡所引据,必核原书。”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如一一三页就有两条引文错误。在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竹山词提要》时,把“调音谐畅”误为“音词谐畅”。引《艺概》时,在“视梦窗较清”前漏“其思”两字。这两条错误与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中的引文错误相同(见第二三四——二三五页)。可见,这是作者在转摘后,未核原书而造成的沿误。此外,引文还有不少其它错误,如一○八页引冯煦语时,把“聋聩”误为“聋”;一一四页中引蒋捷《贺新郎》时,把“与秋俱老”错为“与红俱老”。从一○八页到一一四页中,就发现有四条错误,其比率应该说是较高的,当然,这与排字和校对不无关系。

(《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屈兴国校注,齐鲁书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3.95元)

猜你喜欢
词学词话陈氏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义宁陈氏家风
陈远
林挺
新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
陈氏兄弟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