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苌乃周、禹让、禹襄及其他

2000-06-13 13:10康戈武
精武 2000年8期
关键词:初学中国武术太极拳

王孝明先生在《禹让耶禹襄乎》一文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有两点涉及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的《中国武术史》。其一,徐哲东在《苌氏武技书/序》中说:“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后遇阎圣道技益精。”《中国武术史》则为苌氏“初学于禹襄”。其二,《中国武术史》说,苌氏“还曾到温县陈家沟等地访师求艺”。王孝明先生进而质疑:“不知何来禹让、禹襄?”又问“禹让者,不知何许人也?禹襄者,武禹襄乎?”苌氏“去陈家沟向谁学艺呢?”

王孝明先生质疑的问题,出自《中国武术史》第323、324页《第六节 清代武术名著择要/苌氏武技书》。此文属《中国武术史》的《第八章 清代武术》中的一节。该书《前言》注明“此章为康戈武执笔。”因此,谨撰此文作答,就教于有关学者和同道。

关于拙作中苌乃周“还曾到温县陈家沟等地访师求艺”一语,我的立论依据有下述六点:

其一,苌乃周(1724~1783)在《苌氏武技书/卷五/二十四拳谱序》说:“余成童苦嗜武,读书之暇,他务不遑,专以舞蹈为乐,虽先兄屡训,私受终难自割。徒以传授无门,东支西吾,劳而罔功,深愧无成。后十年,遇河南府洛阳县阎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又十年,得字拳四十法。……”

其二,苌乃周在《苌氏武技书卷三/拳法渊源序》中说:“余自从师四十余年,屡屡时验,微开茅塞。”

其三,徐震(哲东)在《苌氏武技书/序》中说:“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后遇阎圣道技益精。周流四方,闻见既广,学乃大成。……其论打法云,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其论出手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此太极拳家之要义,而苌氏亦得之。又足见其采摭之精也。”

其四,徐震(哲东)《太极拳考信录》云:“考陈氏家乘中,载陈继夏正绘古圣寺佛像,有人自后按之,继夏闪而仆之,问其姓名,乃河南苌三宅也,是苌曾至陈家沟之证”。“据陈氏家乘,谓继夏乾隆末人”。(详见《太极拳考信录/卷中》第7、8页)。

其五,曾历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的陈峻峰证实“三宅为乃周小名也。”(中华武术出版社印行《苌氏武技书/本书提要》)。

其六,封面题“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新正颖川氏宗谱”的《陈氏家谱》第21页“十二世继夏旁注:拳手可师。”(参见顾留馨《太极拳术/〈陈氏家谱〉中陈氏拳手史料》)。

从上述史料和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苌乃周成童嗜武,寻师学艺,追求武功真谛的状况。同时还能看到他从师后40多年间,周游四方,以武会友,验证武技和广泛采摭的情境。而且,其中还有着汜水人苌乃周(苌三宅)去过与其居邑仅隔一河的温县陈家沟,并与《陈氏家谱》中尊为“拳手可师”的陈继夏有交往的文证。鉴此,笔者认为,苌氏“还曾到温县陈家沟等地访师求艺”。

关于《中国武术史》中苌氏“初学于禹襄”一语,谈点“不知何来禹让、禹襄?”的问题。

翻开已于1997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第八章 清代武术/第六节 清代武术名著择要》中,确实写有“苌乃周……初学于禹襄”。看着这句话,笔者感到疑惑。我及时查阅原稿,其中没有“苌乃周……初学于禹襄”一语。又查阅了我于1994年在台湾武术专门杂志《力与美》第56、57期上连载发表的《清代武术史纲/清代武术名著题解/苌氏武技书》,其中同样没有“苌乃周……初学于禹襄”这样的话。查阅笔者此前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二十四拳(苌家拳)》、《中国武术大辞典/苌乃周、苌家拳、苌氏武技书》等文,亦无“苌乃周……初学于禹襄”这句话。

我作为《中国武术史/清代武术》“执笔人”,交稿后,没有参与书稿的统稿、统审、修改、补充、敲定等工作(详见《中国武术史/前言》)。因此,不清楚“苌乃周……初学于禹襄”一语,是如何加进去的。其他就更谈不上了。

行文至此,本可停笔了。然而,言未尽,意犹存。谨附言两句,谈谈我对“禹让耶禹襄乎”的态度。首先,徐哲东在《苌氏武技书/序》中写有:“或曰苌氏初学于禹让”。据笔者目前见到的文献,禹让,姓禹名让。禹襄,姓武名河清,字禹襄。因此,禹让和禹襄不是一个人。其次,《中国武术史》如能再版的话,希望能恢复原稿的本来面目。以便作者对自己的著作负责,对学术负责,对后人负责。若此书因故不能再版,希望对拙文《中国武术史/清代武术、民国时期武术》有兴趣的同仁,参阅笔者连载于《力与美》杂志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间第56、57、58、59期的《清代武术史纲》和《民国武术史纲》,以便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索,促进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学中国武术太极拳
中国武术,中国魂
中国武术帮助古巴人民应对新冠肺炎封城
无解≠增根
你看到的是点,我看到的却是函数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轮滑苦与乐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