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

2001-03-10 08:23祝旭东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9期
关键词:考查测试历史

祝旭东

众所周知,以实行“3+X”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命题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考查的目标不再是以知识立意,而是以能力立意。与单科考试不同,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的把握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呈现形式是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与单科考试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文试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对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作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一、记忆能力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及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复杂的试题,只要是曾经遇到过或者已经强化训练过,那么就只能测出“操练能力”,即记忆和熟练能力。相反,即使是较为简单的问题,只要是第一次遇到,也可能是考查应用能力。综观2001年的文综卷历史试题,绝大部分试题都需要考生具备对基本历史事实、历史结论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仍有一些试题仅能测出简单的再认、再现能力,也就是说,考生曾经遇到过,只要熟悉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和结论,就能正确作答。这些试题是21、22、27、39(1)、40(1)(2)、41(3)题,共计38分,占历史试题总分的30%,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容易题占30%的比例一致。这些低层次能力要求的“容易题”分布并无明显规律,散布在选择题中的有4小题,在非选择题中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二问,因为无论是学科内综合还是学科间综合,都要体现“入题容易”的命题特点,但是也有例外,如41题的第一、二问明显要比第三问难。

高考对基本史实、基本历史结论的考查是由历史学科自身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存在的。无论单科考试还是综合学科考试,对史实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当命题在考查某一史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隐含了“为什么要考这一史实,考查这一史实有何现实意义”的史鉴意识,体现出历史学科“古为今用”的社会功能。能力型考试的推行,绝不意味着对知识的冷落和忽视。从命题实际情况看,没有纯粹的单一的知识考查,也没有独立的抽象的能力考查,能力型考试所追求的是能力和知识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和基本依据,考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的中学课本,在任何时候都应高度重视。

二、理解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所谓理解,就是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单纯记住所学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和考察历史的理论方法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将对历史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能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及其联系性,达到能够运用理解的知识及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历史学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教材中表述的理解,掌握已经学习过的范围内的知识要领,并做到融会贯通;对教材以外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够把相关内容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的含义。在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的考查中,这两个方面的理解要求均有所体现。

1倍岳史事实、历史结论的理解。

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是历史学科中基础层次的理解,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记忆的成分较多,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性的理解,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总结性认识,主要包括对历史现象的性质、意义、历史地位等所作的总结。历史结论是从大量的历史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特征。在2001年的文综测试历史试题中,有不少试题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再认、再现就能完成的,这在以教育为专题的一组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如13题:“宋代教育的特点是A笔樵涸诮逃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B毖细窨刂扑枷耄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C笔樵航逃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D钡赖陆逃与能力培养并重”。该题的中心概念是宋代教育的特点,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宋代学校制度较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等,地方有州学、县学,王安石变法时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等基本史实。该题的正确答案A项“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个教材中没有的结论,这就说明单纯记忆上述史实还不够,还需要考生对这些史实在记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性的理解,领会其本质含义。再如14题要求回答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变化的表现,正确的选项是“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对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包括: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举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学习外语、科学技术、军事等,还组织了留学教育,此后,各地纷纷建立新式学堂;新式学堂的建立,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它以“格致之学”为主,培养方向不再是封建官吏,而是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有用人材;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等。也包括理论上的抽象推理判断。

2倍岳史概念的理解。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特定的含义。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纵横发展起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事件、制度、学说等)本质的反映。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比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更集中、更能体现历史现象的本质。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需要掌握它所包含的特定含义和构成基本要素。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在历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如1995年第4、5两题分别要求确认清初“地丁银”(A比∠人头税B碧锔澈投∷熬征收白银C倍∷捌骄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D卑慈丝诤屯恋氐亩嗌偻骋徽魇瞻滓)和清朝“闭关政策”(A苯绝中国对外贸易B毖细裣拗贫酝饨煌C币桓排懦馕鞣绞挛铩D狈獗毡呓绻淌亟域)的准确含义。2001年的文综卷也出现了对概念的考查题:19题考查了对王安石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概念的理解;26题要求回答19世纪末美国“门户开放”的含义(A鼻逭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鼻逭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蔽鞣焦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绷星吭诨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本题考查的是对美国一重要对外政策的历史概念的理解情况,该题的正确选项是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但课本并无这样的明确表述,它也要求考生根据课本介绍的有关内容,经过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所谓“门户开放”,并不是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也不是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而是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该题C项有较大的迷惑性,但是它不能概括“门户开放”政策的全部含义。

3倍曰本历史进程的理解。

基本历史进程宏观上指具有一定指向性的较长时段历史发展的经过,例如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等。对它的理解首先是指向性,即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与指向性相关的历史事实,如原因、途径、方式等构成基本历史进程的要素,还有是基本历史进程呈现出的阶段性。对于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要能够辨别出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哪些与基本历史潮流进程有关,哪些与基本历史潮流进程无关。如文综卷41题的(2)、(4)两小题,实际上考查了对17—19世纪60年代非洲政治地图的变迁,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对17—20世纪初,非洲从大部分国家独立到几乎全部沦为西方殖民地这一历史进程相关的因素有: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以占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以后,加紧瓜分世界;欧洲冒险家的探险为其开辟了道路;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对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非洲从几乎全部沦为西方殖民地到绝大部分国家独立,主要因素有:二次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西方殖民国家衰落。

4倍曰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的理解。

基本历史理论和基本历史分析方法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它在历史学科中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但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和对具体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之中,因此,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理解。如2001年文综卷28题:“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A背腥现泄关税主权B狈乐垢鞴在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C毙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D笨隙列强在华各自的特殊经济利益。该题考查了将某一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的理解。从表面上看,“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是尊重中国主权,而事实上(透过现象看本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中国海关管理权已落入外国人之手,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美国政府上述规定的实质是:维持中国低关税的现状,以便为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的美国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条件。显然,对于美国政府的上述规定,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理解,而必须将其放在19世纪末中国早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40题第2小题需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

5倍圆牧稀⑼急淼慕舛痢*

理解还包括对材料、图表的解读。解读材料是分析历史现象的基础,在解读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文字的理解,掌握从文字上正确了解材料原意的能力,特别是古汉语材料原意的能力。其次,需要理解材料中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图表用直观和数字的形式代替文字的描述反映历史现象,这就需要首先掌握读图的方法,理解图表涉及的基本史实,并从图表的各种信息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连续两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单一的材料解析题已不复存在,但试题保留了材料型选择题,如2001年的18题: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蹦子B泵献印C鄙眺薄D避髯樱唬保固猓阂浴疤毂洳蛔阄罚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焙何涞鄹母铩B北蔽盒⑽牡鄹母铩C碧拼杨炎“两税法”改革D彼未王安石变法。这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材以外历史材料表述的理解。38题是一道图表题,本题采用了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方式,考查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描述的能力。其中第1小题要求根据图表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第3小题(共两题,可任选一题)分别要求,据图3和图4分析说明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的变化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是综合能力测试的内容之一。对此,广大师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应用能力

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是指人们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的能力。对于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来说,作为历史学科应用能力的历史阐释,主要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经济学知识、政治学知识、文化科技知识、时事知识、地理学知识等几个领域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2001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作为历史学科应用能力的历史阐释主要有:1备据试题的特定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概括和归纳。所谓概括,是指对于某些在时间、空间上较为分散的历史现象进行选择和分析,进而对之做出简单明了的表述;所谓归纳,是指对于某一类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从一定角度抽象出某种共性。如2001年的40题第1问,实际上要求概括中国近代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

2备据试题的要求,对于一定的历史事实的原因(背景)和影响进行阐释。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历史的产生与发展、延续与变化、渐进与突变,都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分析一定的历史事实的原因或影响,实际上是将这一事实作时间链条上的双向延展。对于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来说,对因果关系的阐释是一种经常被运用的形式,这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在2001年的文科综合测试题中,38题第2小题和41题第2、4小题,均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考查。

需要强调的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考试的能力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更强调综合性,即强调考生对各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由于综合试卷的测试目标是能力,而且一份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每科所占的比例有限,不可能比较广泛地覆盖所学知识,因此,“理解”成为综合能力测试的核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教委教研室)责任编辑:林屹

猜你喜欢
考查测试历史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心理测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心理小测试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