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殊教育

2001-04-28 08:13肖非
人民教育 2001年11期
关键词:随班师资观念

肖非

从1874年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创办至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中国的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拟在对近年来特殊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特殊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改革滞后。具体表现为:(1)特殊儿童的分类问题。我国现有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沿用美国1990年的《障碍者教育法》中的分类,即将特殊儿童分为13类,主要包括智力落后、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学习障碍、肢体残疾、自闭症等。传统的特殊儿童分类会带来教学、课程、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尤其会使人们对特殊儿童另眼相看,把他们与正常人相区别。(2)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不符合特殊儿童的需求。我国特殊教育的课程仍主要沿用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内容,虽然加入了一些个别化教育的课程,却常常是形式主义,名不副实。(3)职业技术教育不能满足儿童学习的需要和就业的要求。例如,我國许多聋校都开设有缝纫、木工等职前训练课,但这些课程不太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且社会需求愈来愈少,相反,一些社会有大量需求的财会、软件设计、通信工程等课程开设还较少,实施力度也不够。

2.师资培训的落后。我国在特殊教育师资上现有培养能力和教育部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国家正在大力倡行“随班就读”,许多普通学校教师从未学习过特殊教育课程就接受了“随班就读”的任务。目前正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任教的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人数比例也很低。

3.学习和教学支援系统的落后。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回归和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师资,而师资力量的提高,除了加强师资培训或再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给教师各种各样的教学支援系统,以便教师们能在专业知识以外,获得所需要的教学协助。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学习和教学支援系统。另外,现阶段我国相关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极其缺乏,专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

4.特殊教育研究还比较落后。首先是特殊教育研究人员不足。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科研和教学单位都面临着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不仅基层特殊学校缺乏特教师资,在培养师资和科研人员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同样十分匮乏。其次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这既影响到研究课题的申报,同时也影响到科研的质量、成果的鉴定、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第三是横向合作学术成果交流不够,除科研经费不足的原因之外,有的科研人员没有认识到现代科学研究中通力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横向合作和学术成果交流不够,容易造成研究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5.法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特殊教育立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不够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法》对有些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如目前的教育立法对于“随班就读”的指导方针、教育对象、师资培训、物质保证、设施、设备、经费来源等诸多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又如特殊教育立法中对于特殊教育经费每年应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教育投入的主体、投入渠道、教育成本核算等都未作具体的规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向21世纪,中国特殊教育将继续在改革中发展,在改革中进步。

1.我们要更新旧的观念,纠正错误认识。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许多阻碍都来自于人们观念的陈旧,来自于人们对人类自身平等性认识的不足,来自于人们过多地带着功利性眼光看待特殊教育。纠正错误观念是我们改革的首要任务。更新观念并非仅是观念的主观的强加,更应以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系统的理论加以纠正。树立大特殊教育观便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大特殊教育在实践上表现为:编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学:学校以儿童为中心,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教育教学:改变学习的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具,以生态化观念为指导,使环境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要求;建立支持系统,提供相关服务,强调教师和家长给学生提供行为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包括自然支持和社会支持。大特殊教育强调把所有特殊儿童看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更加强调其与正常儿童的共性,安置上实施零拒绝方案,让担任基础教育的学校具有接纳全体儿童的能力。

2.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多元文化取向,多学科取向。特殊教育研究应兼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能偏执一方。同时,特殊教育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医学、教育学、遗传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其研究也要涉及多种学科和领域,综合多方面的科研成果来深化。(2)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实验研究力度。特殊教育研究不能只限于描述、观察,而有必要进行实验研究和其他实证性研究。(3)加强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增加经济投入。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国际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可以为我国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经验,也能提高我国学者的研究水平。

3.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立法。特殊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否则难以形成稳定的管理系统和教育机制,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社会各部门的职责。

4.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此项工作关键是要大幅度地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广大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并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制定“随班就读”的师资培训制度。(3)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及培养制度,有计划地为各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力争在“十五”期间形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5.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把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他们将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随班师资观念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钓鱼的观念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