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坦诚

2001-04-28 08:13孙山河
人民教育 2001年11期
关键词:政教处张洁李健

孙山河

星期一那天一早,我刚走進高中心理辅导室,二二班学生李健便跟着走进来。他一米七八的个头,竟站到我面前泣不成声。经细心询问,才道出事由:昨天晚上十点左右,政教处王主任到学生宿舍楼查看,忽然听到二楼传出叽叽喳喳的说话声。王主任立即上楼,找到房间喊开门后,便怒声贵问前去开门的李健“是谁在说话”,李健很不高兴,一口咬定说自己已不知道。王主任一气之下把李健带到政教处,足足盘问了一个多小时,并以明天停止他上课、通知家长到校相威胁。为了不使事态扩大,李健不得不违心地承认是自己的错。为此,李健一夜委屈难忍,直到黎明时才勉强合上眼。

我打开心理咨询档案册,一边对有关情况作简要记录,一边在心中揣摩:这是学生和学校领导之间的一场人际冲突,开始是由于王主任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李健,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从而不能有效地相配合。其结果,作为强者一方的学校领导大施压力,而作为弱者一方的学生,其自尊心则受到严重伤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意识到,要想很现实地在他们两者之间评价出谁是谁非来,恐怕是件徒劳的事。而当务之急,是要帮李健从那过重的心理压抑中尽快解脱出来。用什么办法来缓解呢?我知道李健有画墨水漫画的特长,于是灵机一动,便有了主意。心想,求自己的学生画张画,即使他现在很不高兴,也不至于拒绝吧。重要的是,通过画画,可以使他的不良情绪发生转移!因此,我没有急于上前劝慰,而是走到一旁的书橱里找出一幅传说中的钟馗画,伸展开来,拿到他面前,一本正经地说:“李健,今天你得先帮我个忙。事情是这样:一个同事急着要我这幅钟馗画,我舍不得给他,你现在就给画一张,送他,好吗?”

李健连声说自己画不好,但最终还是不好意思再推却,只好拿起笔,在我铺好的纸上画起来。他果然有几分笔力,只一二十分钟功夫,活生生的凶煞钟馗便跃然纸上。

“画得太好啦!”我故作惊讶,连声称赞着。画画好后,我看李健似乎松下了一口气,心想,这个办法见效了,下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把墨迹淋淋的画像钉在墙上,一边很有风趣地欣赏着,一边自言自语地问:“这画,是像三国的猛张飞,还是更像《水浒》里的黑旋风?”

李健也仔细端详起画来。只见怒眼圆睁,眦牙咧嘴,胡须如锥针一般。李健看了也忍不住笑了。

这时,我忽然问:“李健,你恨王主任吗?”

“恨。”他毫不迟疑地回答。

“你知道这画是给谁的吗?”

“不知道。”

“当着你的面,我坦诚一次。我告诉你,这画正是送给他的。”

“给他?”李健心里涌起了几分不满。

“我决定不给他了!”我说着从旁边的桌子上抽出一根教鞭,递过去:“这画是你画的,现在还由你动手,把它打碎!”

我看李健还有点犹豫,硬是把教鞭塞到他的手上。这时,李健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甩开教鞭朝着画像嗖嗖抽打起来。片刻间,画像破成条条碎片。所有这些动作完成之后,李健竞执拗地站在那儿嗤嗤苦笑起来。

看见时机到了,我走上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充满同情地说:“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校难道就是一块净土吗?这不,不尽如人意的事就在你身上发生了。”

这样一来,李健从感情上已经和我十分贴近了。为了让他受压抑的心彻底放松下来,我决定转变方式,让他再继续宣泄。于是我及时转移了话题:“不提它了。李健,咱们到操场上玩玩去,帮我传几个球,怎么样?”看他没有表示反对,我们便一同朝西大操场走去。

小草钻出地面,杨柳刚刚吐絮。初春朝阳殷红的光辉倾洒到大地上,给万物注入了无限生机。

操场上,篮球架下,我和李健不停地来回轮换传球投球。李健连连抛球,把篮板撞击得哐哐地响。我心里明白,那一个个沉甸甸的球体很像是砸在王主任的身上。

半个小时下来,我们两个头上都已冒出了汗粒。吃早饭的时候到了,我叫他停下来,命令似的说:“今天这事先不要声张,吃过饭好好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再到心理辅导室,咱们好好谈谈。”

李健点了下头,什么也没说,手托着篮球走了。

(作者点评:以上连续采用的几项心理教育活动是画画——打画——打篮球,可以说,这三项活动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情绪转移到宣泄,对于释放李健的心理压抑巧妙地发挥了作用。但是,采用这样的心理教育活动方式只是作者个人的应急之策,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大家讨论评说。)

(说明:心理压抑的释放,紧张情绪的缓解,只能为解决心理问题制造条件,而要使心理症结真正得以解决,还必须恰当地运用心理教育技术,巧设情境,促成当事人发生心理认知转化,最终达到以理醒人。)

下午课外活动时,李健准时来到心理辅导室。

“现在心情怎么样?”我开门见山地问。

他轻微一笑:“唉,反正——就那么回事啦!”

待双方坐下后,我打开抽屉,从里面一个信封里抽出一张四寸脱帽照片。只见照片上的王主任系着领结,天庭饱满,神采奕奕。我把照片端端正正地放到李健面前的桌面上,问:“这张照片,你看怎么样?”

李健两眼直盯住照片,也不吱声。我又问了一句,他才说了声“不错”。接着,我严肃地说:“现在,我请你来批评他的错误!”

“我?”李健直视着我,满脸诧异。身为学校领导的王主任四十刚出头,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令学校上下无不敬畏。而眼前的李健,论个头虽然和王主任不相上下,但身瘦体轻,稚气未消,怎敢轻言批评王主任呢?所以,我不得不以十二分的热情来激励起他的自信。我用充满鼓励的目光看着他说:“是的,正是你!你要把他看成是一个平等的、普普通通的人,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错误!”

李健的视线从我面前移向照片,又从照片移向桌下。不一会儿,他才忽然抬起头,望着我,说:“他,很有魄力,很有能耐,很能干:工作很踏实,很负责任……语文课也教得好……”他一下子说了这么多。

“李健,我是叫你批评他的错误!”“他,有时——很粗暴、性子急,甚至——强人所难!”

显然,这种回答又强烈地折射出昨天晚上的情绪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的意思是这样吗?”我问。

“是的。”

沉默了片刻,我起身从里间心理治疗室内拿出一个带底架能立着放的彩色木棒,放到正中央,又把李健拉到离木棒不远的地方相对站着,并解释说:“你看,那根立着的木棒就是你李健,而你,站在这里就是王主任;现在我要求你(王主任)来批评它——李健!”

李健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角色转换这个现实,他依然在为自己昨天晚上的行为辩解:“本来我就没有说话,又主动起床去给他开门的,他反而很凶地批评我,还怪我不对吗?”

李健毕竟年少,尚不能全明事理。指点迷津,扭转他的“病态”心理,这大概就是教师的天职吧。我手指木棒,加强了语气。

“我是叫你(王主任)批评它(李健)!不要忘记,你就是——‘王主任!现在我问你:它(李健)当时在寝室里,是说话了还是没有说话,你知道吗?”

“……不知道。”

“你再问它(李健):同一个寝室,有人说话,你真的不知道吗?”

现实中的李健无言以对了。这是因为,他作为“王主任”怎么也说不出来的话,现在由我代替“他”说出来了。

这时,我开始认真地分析它(李健)的失误之处。我面对着木棒,说:“实际上,你(李健)之所以说不知道,第一是因为你(李健)面对王主任的粗暴批评产生了反感,反感又转变为抵触情绪一这说明“你(李健)当时的心态不正常:第二,是义气观念在你(李健)头脑里占据支配地位。正是为了讲义气,所以你(李健)才不敢坦诚地面对现实,不得不说了谎话。”我转过身对着李健说:““王主任,我的分析对吗?”

现实中的李健终于转过弯来。可以说,这在他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不小的弯啊!这时,为了缓和由他自身产生出来的精神压抑,我示意他到里面房间的沙发上去做放松练习。

当他再从里面走出来时,我把早已在一张精美的彩卡,上写好的作业题作为礼物送给他。彩卡上写着:李健同学,对于昨天晚上王主任问你“是谁在说话”,你能不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来?并指出哪种方式是最好的?

李健看后,刚刚放松的心情似乎又紧张起来“这怎么回答呀?”

我连忙解释:“不用着急,回去以后,什么时候想好了,你就再回答,好吗?”

他随即说了声“谢谢”,走出了心理辅导室。

(作者点评:在现代家庭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往往有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只站在个人一边去看别人,并且这种观察问题的视角还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利用角色轉换技术,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看自己,使自己产生顿悟,悟出其中的“理”来,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心理认知转换的程度如何,还有待进一步去观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强化。)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现实教育方式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情绪直露,思维比较闭锁,言语功能发展不畅,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情感的良好沟通。针对这一问题,我专门为二二班学生设计了一节心理辅导课,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课外活动。政教处王主任和班主任李老师也应邀参加了听课。

上课开始后,我首先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这和我们当时的心态、说话方式有很大关系。心态端正,说话得体,可以化解矛盾;心态不正,说话生硬,往往会使矛盾激化,冲突升级,从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善于运用言语机制化解矛盾,实现人际之间的良好沟通呢?下面请看由王维和张洁表演的小品——学会坦诚!”

这时,我打开准备好的投影仪,黑板右边的银幕上立刻呈现出“学会坦诚”四个大字,字的周围镶嵌着彩色花环。

一阵掌声过后,心事重重的王维走上讲台,他低着头,哭丧着脸,站在那磨磨蹭蹭的。

张洁急冲冲走过去:“王维,你怎么啦,这样不高兴?”

王维仍旧低着头,哭丧着脸,不答不理。

张洁向前站得更近些:“王维,你到底怎么啦?”

王维慢吞吞开了口:“星期日晚上,我们寝室里有人说话,被政教处王主任发现了,他问我是谁说的话,我说不知道,他很恼火,把我带到政教处批评了一个多小时,又要停止我上课,又要通知家长。其实,我根本没说话。张洁,你说我冤枉不冤枉啊?”

王维说着露出一副十分滑稽的难受相,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张洁:“这事全怪你,你为什么不能心里有啥就说啥?”

王维:“你是说,我应当把说话的人都指出来?那样做,我还算个人吗?人家会骂我——出卖朋友!”

张洁:“我不是让你那样做,我是说,你要学会坦诚!”

王维满脸惊异:“什么是坦诚?怎样做才算坦诚啊?”

张洁:“坦诚就是开诚布公,用比较策略的方式把心里想要说的话讲出来,让对方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星期日晚上你可以这样说:王主任,今天晚上我们说话违反了学校纪律,是不对的,可是,现在已经十点多了,我保证从现在起任何人都不再说话;到明天,我代表寝室里全体同学,一定去向你承认错误,做深刻检查,并保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你看,这样行吗?”

王维扮了个鬼脸,伸出大拇指:“哇,张洁,你好棒啊!”

表演结束后,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宣布:“请李健发言!”

李健惭愧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满脸通红地说:“星期日晚上是我态度不好,我不够坦诚。今后,我一定要学会坦诚。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这时,政教处王主任突然站起来。他看着刚刚坐下的李健说:“那天晚上你要这样,我还会生气吗?其实,那天晚上你走后,我心里就愧疚:明知道不是你说的话,却让你站了那么长时间,耽误第二天学习。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对头。我向你表示道歉啦!”随后,他又面向全体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会坦诚。坦诚对人,坦诚待己,时时刻刻保持健康的人格。

教室里掌声雷动。

[编后]作为这篇文章的责任编辑,我至少读了五遍,但却没有感到一点乏味,每一次都让我沉思和回味。我想,是文中流露出的教育真谛吸引了我。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有千百种方法。深谙心理学原理的老师,选择了最贴近学生认知心理的一种。他没有仅仅用传统说教的方式来面对这个饱受委屈的学生,也没有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暴露无遗,甚至没有让学生,至少在当时感觉到,他是在故意地创设一种教育情境;他的每一步,都在心理教育的原则之内,却又是那么的巧妙、精心、灵活、自然、周到,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用表演剧的形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展示给“问题”学生,还带给全班同学和王主任,让矛盾得到意外的化解。

也许成年人的优势就在这里:将掌握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原理和现实存在的各种教育资源转化为学生认识问题的自然情境,在他们丝毫觉察不到意图的时候,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因而成年人能够成为“老师”。但这样的教育艺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具备的。本期我们以较大篇幅刊登这篇文章,目的就是要倡导这样的教育:我们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经典案例以故事的形式撰写成文,并寄给我们。因为,教育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凭借自己“成年人”的头脑,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猜你喜欢
政教处张洁李健
IQ Test
CL Sounds
做好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摭谈
南瓜小人
李健作品
李健:音乐诗人,白马王爷 主持
李健美术作品六幅
柠檬酵素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