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者”——一种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

2003-04-24 06:40娄小明
人民教育 2003年7期
关键词:听课者师生美术

娄小明

“听课者”,通常被认为是与课堂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

从学生角度来说,听课者似乎总以旁观者的身份进人课堂。因为与学生不发生直接关系,所以总是以一种次要的、间接的影响而存在,与授课者相比更能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学生更容易在听课者面前闪现自我的本性。但由于对学生来说,听课者大部分比较陌生,所以难以真正进人学生的心理空间。

从听课者角度来说,他们是在无充分准备的状态下进入课堂教学的,既在时间上与学生同步,又在空间上与学生错位。学生更多地关心学科知识的获取与重组,听课者关心的是教学策略的展现与处理。课堂的展开是以学生为主的,听课者有时要面对教学中大片与己无关的空白,难以跨人教学空间与师生产生交流。

从授课者角度来说,听课者与授课者直接相关,授课者处于被“解剖”状态,教学的展开过程也就是心理上接受听课者影响的过程,听课者总存在于授课者的准物理空间内。由于听课者与授课者所处心理空间、物理空间的异位,两者难以在心理上产生真正的沟通。

但是,聽课者却是一种有待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让听课者走出旁观者的境地,与师生共处同一空间,往往能取得教与听的双赢,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我就站在艺术教学(包括音乐、美术)的立场来谈谈。

促成角色转变,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艺术课提倡“音美”老师“二人转”,不仅要在老师之间横向转,也要在师生之间纵向转。

这是一节初中一年级的艺术课《中秋》,老师采用了角色转换的方式来带动教学。美术老师以书法长卷的形式书写《水调歌头》,学生有些坐不住了。这时一阵沁人心脾的乐曲缓缓地流淌出来,又把大家带人了月色溶溶的意境中。原来,音乐老师在幕后以乐曲渲染气氛。

音乐老师说:“有谁来讲一下《明月相思》这首曲子的旋律波动有什么特色?”教室里鸦雀无声,忽然一双大手从学生丛中高高举起:“老师,什么叫波动?”原来是美术老师在为“民”诉难。

在音乐老师的伴奏下,美术老师与学生一起,认真地唱起了《明月相思》,这时的美术老师就是一名学生。

音、美老师互相合作,在难点处提出问题,在空白处互相补充。他们既是授课者,又是听课者,是推动课堂进程的齿轮、衔接师生信息的纽带。

踏入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授课者面对的往往是大班化的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抓两头(指特长生、困难生)、带中间”,这使中间的这一部分学生蒙上易被忽略的“灰色”,处于被带动的位置,难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让听课者从听的领域跨到学的空间中来,往往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我在面向家长上公开课《我的爸爸妈妈》这一课时就利用了这一群特殊的听课群体。让他们贴近每一个学生,参与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走向深入。

首先,我设计了“猜家长”的活动。学生口头描述家长的外貌,其他学生猜。又逆向设计了“猜子女”的活动。家长口头描述,其他家长猜。然后,我又要求学生模仿家长的体态摆一个造型。随后,让子女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面对面的写生。同时增添了机动作业:家长画子女。最后,请学生谈谈对家长的新发现,再请家长说说学生的表现。课上,场面非常感人,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治。

当然,“听课者”这种资源只能以一种辅助的方式存在。只有用得合情、合理、适量适度,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猜你喜欢
听课者师生美术
美术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麻辣师生
提高教师听课的有效性需“五带”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