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评教”的反思

2004-04-26 02:38洪敏
人民教育 2004年19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评教评价

洪敏

所谓“学生评教”,即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指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态度、水平、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客观分析评价结果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反馈并提出改进要求的做法和过程。

学生评教是“以人为本”、教育民主思想的体现,应该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这方面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对一种被不恰当使用的学生评教感到疑慮和担心。同时,学生也仅仅作为一个管理的手段而存在,学生在评教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往往被忽视。因而,如何使学生评教成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索。

一、学生评教有其现实意义和可能性。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教育民主时代教师的合作伙伴和教育服务时代教育产品、服务的“消费者”,学生有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提出要求的权利和需求,学校和教师也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整体上已经形成对课堂教学一定的鉴别能力,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及推进课堂教学的动机,能更直接地感受并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目前被广泛采用的问卷调查的方法耗时少、成本低、便于统计,还能保证学生广泛的参与面和调查的真实性。

因此,学生评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应该也能够成为多途径、全方位地进行教师教学评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般而言,合理的学生评教有利于弥补其他教师评价途径的不足,使学校和社会比较全面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特点及效果;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期盼和要求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的“理念”,有针对性地组织和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了解、沟通和交流,形成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能力;有利于教师形成服务意识,在自我反省中获得自我实现。

二、当前学生评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但是,当前学生评教的操作、应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的科学、公正和有效,影响了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影响了它对教师和学生成长应有的积极作用。

从其指导思想和标准看:

许多学校仅仅将学生评教当作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他们实施学生评教主要是为了检查监督教师的教学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教师的教学表现、做出奖惩决定,其最终冃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分、提高学校在升学竞争中的地位,而“以人为本”、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发展等思想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学生评教所遵循的原则及标准,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识,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的反映。这样,学生评教极有可能与以学生考分评价教师教学的做法异曲而同工。这时,教师对教学的“改进”很可能仍然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理念相脱节,也不利于教师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发展。

从具体操作看:

学生评教中存在着组织实施者、同学、班主任和教师、评价对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等影响评价者做出客观准确评价的诸多变量;学生中存在着用挑剔的、斤斤计较的“顾客式评判”进行教师评价等不良倾向,而许多学校缺乏对这些因素的研究。

许多学校用于学生评教的问卷将复杂的教学行为化解为形式简单、实质抽象的问题和选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选择或描绘教师的教学,这样做难以揭示教学的真谛和内涵,难以反映教师的智慧和用心。

许多学校对于学生评教结果的分析和把握缺乏有针对性的、动态的标准。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时,该如何界定满意率与教学水平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许多学校不能科学、及时地统计和分析学生的反映,不能完整、及时、恰当地向教师反馈,从而影响了学生评教的客观准确,使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不满情绪,难以发挥其积极的效果。

从相关者的地位作用看:

众所周知,衡量教师评价制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的参与程度。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而不是被动的供“外部人员”评价的对象。由于在学生评教中,一边是懂得课程和教学理论、有着一定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经验、学科知识水平较高、思想较为成熟的教师,一边是上述各方面都不如教师的学生,这种客观存在的明显的差异,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评教资格和能力产生了疑虑。而许多学校的学生评教又偏偏将被评价者置于事外,这必然影响教师对学生评教的信任和积极参与,也必然影响学生评教本身的有效性。

目前的学生评教看似民主,但实质上仍然是一种由管理者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教师评价,学生被动参与,他们在评教中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因素、体验和收获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和关注。

今天的学校,一方面希望按教育规律办学,抓素质教育,一方面又必须让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学生满意。这种存在于评价组织者、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身上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学生评教在实施中目的功利化、过程简单化、功能单一化且缺乏人文关怀的重要原因。

三、对构建发展性学生评教的思考。

笔者认为,构建发展性学生评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审视评价的价值意义,明确评价的使用目的,是改进评价的首要方法。因此,管理者要确立并坚持学校、教师长远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并以此审视和指导学生评教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动机。管理者要注意避免高高在上,为追求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而迷信科学主义管理思想,热衷于量化管理,追求管理的精密化、确定性、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无视教师体验,缺乏人文关怀的状况。

其次,具体操作过程力求科学有效,要运用评价与测量科学降低影响学生评教信度和效度的主客观因素,科学地统计、分析学生评教;要注意评价标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研究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注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必要的动员和引导,使他们成为学生评教和良性课堂教学的建设者;要注意信息反馈的方法,做到及时、完整地反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要注意谨慎合理运用评教结果。

第三,提倡师生之间开展互动的、融合于日常教学的学生评教。它不是“顾客式的评判”,也远离了监督和奖惩,而是师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开的关于学习、方法、价值的建设性的对话和沟通,是一种更接近于生活常态的学生评教。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评教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可靠性的研究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