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性状态——访李银河

2004-06-15 00:14
东西南北 2004年5期
关键词:性伴侣大城市婚姻

链接:李银河: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性社会学专家。主要著译作有《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福柯与性》等。近日,《人物》杂志就当代中国大城市中出现的与性文明发展进程相悖或契合的性问题,专门采访了李银河。

问:中国城市的性有什么特点,研究城市的性状况意义何在﹖

答:中国城市人的性生活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性生活频率低、性伴侣数量少。我们的性生活平均每年在50次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则在150次左右;中国人的性伴侣平均每人有1.5个左右,而西方则是男性平均在6-7个,女性平均2个左右。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总是对性持漠视、隐晦、压抑、否定的态度,宣扬禁欲、节制和欲大则伤身;另外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以上两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国城市人性生活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人“性趣”和性冲动较西方国家少。这点在大城市中尤其明显。

我们之所以关注大城市的性状态,其意义在于大城市始终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位置,代表性强。

问:有学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婚姻处于“无性”时代,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婚姻正在走出“无性”时代,你有什么看法?

答:从研究的角度看,我更愿意用大的分期来研究这种婚姻与性的趋势和变化。比如“文革”前后是一个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性的禁锢和压抑上;1990年以后是一个时期,主要表现是性文明程度的大幅提高和性的多元化趋势,性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问我对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我个人基本上是肯定的,因为人性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人从青春期到结婚有将近1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性行为,这10年人怎么办?有人对婚外性行为大加鞭挞,但是我认为婚外的性如果是有原因的,比如婚内无法得到满足、家庭生活不幸福、有同性恋或虐恋倾向等等,只要在不对别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婚外性行为是应该为社会所接受和容忍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把性本身看成是一件正常的好事还是不正常的坏事,如果是一件正常的好事,为什么要加以种种限制呢?

问:在“新新人类”中有一种说法:无性同居,并将自己定义为“新同居人类”。你怎么理解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答: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数量在目前的中国还是比较少的,基本局限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并且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这种对性和生活方式的看法和理解对目前我国的婚姻和家庭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人们观念的冲击。在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中,总是认为家庭和婚姻是性的惟一渠道,而性也有义务成为家庭生活的必备要素,这是传统文化对人们思维的一个捆绑式销售。而当一个先进的群体有意识地把性与婚姻剥离开的时候,必然会对传统文化中的婚姻和性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虽然这种观念还只局限于很小的人群比例,但对未来中国的性状态应该存在着某种影响。

问: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很多话题摆到了我们眼前,比如一夜情、网恋、包二奶、大学生同居、独身等等,有的甚至需要用法律去规范,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现在社会的容忍度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原来,人们听到“同性恋”这个词的时候有多么惊诧,而现在则大多表示理解。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性也必然向多元化发展。当然,不可否定的是,有性有爱的婚姻仍然是主流。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男性和女性在性上的位置仍然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平等。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女性向别人说自己性欲很强或者有很多性伴侣,必然会遭到人们的侧目和不理解牭如果男性宣称自己有很多性伴侣并性欲旺盛,多少会让别人感觉到很有本事。这种在性天平上的不平等也是我们社会性文明尚不够进步的主要标志。

问:随着性在婚姻中的逐渐减少,婚姻的作用和存在意义会不会弱化?

答:婚姻的存在本来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女人需要男人去养家糊口,男人需要女人照顾家庭内部成员,因此男人和女人必须建立婚姻关系。但是现在这种依赖关系存在的基础已经明显弱化了。男人和女人在一定范围内是同工同酬的,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享受社会给予她们的报酬,可以独立生存和发展。所以婚姻的作用和存在意义必然削弱,或者说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来表现。中国大城市的结婚率和离婚率一直呈剪刀差的发展态势。结婚率在降低,离婚率在上升,同居率在大城市也非常高。另外,在大城市中还有10%的同性恋,这些人已经大部分改变了原来非建立婚姻关系不可的观念。再加上独身、单亲等等。也许有一天,一夫一妻制将变得不再绝对了。

问:新的《婚姻法》已经修改通过,其中有很多条文直接影响到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和性,你怎么看中国法律与性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中国的一些现行制度总体来说与性文明的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性问题、性状况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去解释。比如换偶这个问题,这是典型的西方性革命的产物,在中国虽然也有一定比例的案例,但在国家的法律中仍属违法行为。这次婚姻法的修改应该说是进步的,其主要精神就是尽量把婚姻和性的问题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中去评价和规范。另外,大学生结婚、未婚同居等等都有了相关的法律去解释。

问: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多方面推动中国城市性文明和性教育发展的进程,但是现实中,连北京、上海这样文明程度相当高的城市仍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这既有个人的问题,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这种压力和禁忌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存在。但是作为研究者,我们只能把正确的性观念逐渐地传播开去,逐渐去影响人们的观念和传统思维,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中国千年文化的传统。应该看到20年来,中国的性文明进程是一个相当大的飞跃,一下子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准确地说,中国的性文明进程是处于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之中。

猜你喜欢
性伴侣大城市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对婚姻的忠诚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数据在线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