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得到保护以后

2004-06-15 00:14
东西南北 2004年5期
关键词:伤人林业局野猪

陕西省是全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分布省份之一,全省从南到北形成三个不同特色的自然区——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黄土高原,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各自不同的自然景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环境,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有1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67种。

不久前的一次调查表明,金丝猴、云豹、金雕等珍稀动物日益增多,还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褐马鸡和遗鸥。当地群众提起意外与野生动物相遇的趣事来总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的讲着在玉米地里遇见正在瓣棒子的黑熊母子、家中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鬣羚、久已绝迹的“麻羊子”闯入周至县五行村一处民工食堂、连并不偏僻的西安陆军学院的机房也有过小黑熊光顾的趣事。

但各类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带给人们的可不光是稀奇和惊喜……

“惹事生非”不断

野猪、野兔等等一年比一年多,这些“不速之客”时不时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现在村子周围,把村民们辛勤种植的洋芋、玉米、豆苗折腾得一塌糊涂。又想保护庄稼又要保护动物的村民们无计可施,只好敲脸盆、放炮仗,乃至架设高音喇叭来驱赶,但久而久之就不灵了,有的野猪竟朝发出声响的地方扑去。

受害的不只是庄稼,随着野生动物日趋增多,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影响。

羚牛在世界上仅存在于我国的陕西、四川、云南等省,是一种珍贵的野牛:其体形粗壮,性子悍烈,遇人会主动发起攻击。

2003年7月12日清晨6时左右,一头羚牛从秦岭密林中现身,闯入长安县郭杜镇周家庄,与一位早起外出的妇女相遇。野性十足的羚牛猛扑上来,用粗大的犄角一下子将这个妇女撞伤在地。在妇女惊惶失措的喊声中,这头羚牛逃遁出村,又窜至与周家庄毗邻的杜回村、张康村,先后将一女一男村民挑伤在地,捎带着还将村民家饲养的两头肥猪挑死。闻声而至的村民手操棍棒,围追堵截,野性十足的羚牛见势不妙,夺路而逃。末了,这头羚牛又窜入康杜村,村民康栓成的妻子正哼着小曲在自家猪圈内给猪喂食,没料想被羚牛猛地掀翻在地,羚牛得意地哼了几声,又奔入猪圈,对圈内的一头大母猪和它的两头小猪崽展开冲锋,转眼之间,可怜三头猪糊涂毙命……

此后一年多,在陕西的长安、周伞、扶风县等地,羚牛伤人事件接连不断。除了羚牛伤人事件之外,其他野生动物如金钱豹、黑熊、野猪伤人的事件也时有所闻。

难断的“后事”成串

野生动物数量大增让人欣喜,但同时,野生动物频频伤人事件发生后,又给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留下一串串“剪不断、理还乱”的“后事”……

洋县四郎乡刘建民的父亲被羚牛当场顶死,母亲重伤后因转院治疗一事县林业局和乡政府相互推诿,拖延了救治时间,导致其母死亡。刘健民一纸诉状将洋县林业局和四郎乡政府告上法院,要求二被告赔偿其父母被羚牛顶死的死亡补偿费并承担责任。

被告洋县林业局称:原告父母受害完全是意外事故,洋县林业局在此事中无任何过错和过失。被告四郎乡政府也认为自己在此事故中既无过错亦无责任,因而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此案后经有关方面多次调节,方达成和解。

类似事件还有很多,真可谓“后事”成串。

伤人损物谁来补偿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仅陕西秦岭地区就有150多人受到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的伤害,有8人死亡。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给它们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陕南洋县在自然保护区内实施“四不准”政策,农作物普遍大幅减产。据统计,仅后者导致的直接损失即达770多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也因此减少500多万元。洋县如此,陕西其他野生动物保护区也都大同小异。

对于那些伤害人命损毁庄稼的野生动物,虽然绝大多数老百姓遵守国家法规,没有采取极端手段极端行为,但不少群众认为,用生命来保护野生动物,用生命来换取生态平衡,且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代价太大也太不公平。一些基层群众直言不讳地指出:野生动物应该得到善待,但人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都应得到保障。如果生命意识淡薄,在野生动物伤人后,不能及时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定的补偿,还谈什么环境伦理、环境保护﹖如果连人的生命都不尊重,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又能有几分真诚﹖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发表意见,为解决野生动物得到保护以后的矛盾支招:

一、各有关省市应尽快出台野生动物伤人损财的具体补偿办法

一些人士提出,在野生动物伤人损物后由当地政府予以补偿的同时,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伤人损物的赔偿应由国家承担一部分。国际最大的环保组织WWF中国站秦岭项目部的负责人吴浩瀚先生就认为:保护国家级野生动物的最终受益人是全国人民,那么理应由全国人民来承担这一赔偿损失,而不只是由某一个地方来承担。

二、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一位资深环保人士在考察了水湫池村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地山民生活贫困,不只是因为野猪的危害。即使没有野猪,这里山高坡大、土壤贫瘠,很不适宜庄稼生长,而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的生活仍然会十分贫困。相反,这些山高林密,不适合人群生栖的地方,却正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之地。山民在这些地方生活,不仅造成人与动物“争夺地盘”,而且因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等,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地政府应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尽早采取措施,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这些地方的农民集体迁出深山,既还给野生动物一个美好的家园,也给这些地方的农民提供一个脱贫致富的生活环境。

三、适量捕杀部分大量繁衍的野生动物

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捕杀690万只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袋鼠,原因是:数量太多,祸害庄稼和牧场,和牛羊争草料,成了农场主和牧场主的头号敌人。

结合我国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可否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在必要的地区对某些过量繁衍的野生动物适当加以捕杀,在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间寻求某种可能的平衡。

四、努力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各地政府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在普遍增强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动物伤人的典型案例,做好防范措施教育,及时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的防范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种方式,努力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伤人林业局野猪
萌萌的小野猪
伤人的火锅
宠物伤人要赔偿
试论新常态下林业局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林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不伤人的拳击赛
智慧的野猪
荆棘与伤害
试述大杨树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