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更好:南京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再结硕果

2004-08-11 07:31
中国民族 2004年8期
关键词:南京市民族团结全市

本刊记者

1999年,南京市被国务院表彰并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五年来,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努力下,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许多工作均走在全国的前列,突出表现在:

——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多年来,南京市十分重视保护少数民族平等权益工作,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少数民族参政议政、干部的培养使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以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现有少数民族市人大代表17人,占代表总数的3.62%;市政协少数民族委员17人,占委员总数的3.7%,均超过全市少数民族所占人口比例。目前,全市少数民族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社会活动事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民族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民族教育蓬勃发展。“十五”期间,南京市重点扶持了一批少数民族企业,确定了8家企业为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对这些企业在贷款、用地、用工、税收等诸多方面都给予了特殊的优惠,去年这些企业年销售额达9.5亿元。同时,在帮助、引导、扶持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加大对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竹镇民族中学的投入,在全市4所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试点工作。此外,江浦高级中学还开设了专为新疆培养人才的新疆班,目前在校学生达410人,今年毕业的78位同学通过考核后,将全部升入大学深造。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广泛开展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并成为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模范执行民族政策、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已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民族乡镇和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积极把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纳入当地扶贫总体规划,列入部门考核目标,明确责任,形成整体联动。充分利用全市重点帮扶贫困乡镇的机遇,帮助六合区竹镇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扩大扶贫的受益面,使更多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成为基地帮扶对象。同时注重提高致富技能,培养造血功能,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做好农村少数民族帮扶工作。经过积极工作,2000年,六合竹镇镇被省政府批准确定为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几年来,市领导多次带队去竹镇镇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了大量的困难和问题。自去年起,蒋宏坤市长亲自带领市有关部门组成了帮扶组,进一步加大了对该镇的支持力度。预计该镇今年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4亿元,财政收入达1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此外,还积极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23项,援助资金3561万元。由于成效显著,深受藏族同胞的欢迎,有效地促进了该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平等权利得到了普遍尊重和保障。南京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更为全面系统的专项条例及实施办法来保障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各级政府还对少数民族的食品供应、节日活动、丧葬、宗教生活等给予了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出台了省内第一部关于清真饮食的地方性法规。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清真网点建设及规模在散杂居地区已属一流的水平。马祥兴、安乐园、韩复兴、绿柳居、蒋有记等一批老字号清真企业又有新的发展,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清真马祥兴菜馆已有164年的历史,经市政府协调,目前已在湖北路88号重建;易地重建的清真安乐园菜馆现有营业面积已达2200平方米,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餐馆;清真绿柳居菜馆的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是华东地区销售额最高的老字号餐馆;湖南路上的韩复兴板鸭店,其年销售额达1800万元,是市单位面积创造效益最好的清真店铺。目前全市共有清真网点150余家,基本上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需要。

南京市还将出台有关少数民族殡葬管理的地方法规,该法规审议通过后,有望成为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殡葬管理的地方法规。这几年,南京市投入200多万元择址重建了回民殡葬所,新建的江宁湖熟镇马家山回民公墓已基本实现了公墓园林化,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称赞。市政府十分重视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设,目前市区有2个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城南地区有净觉寺,城北地区有吉兆营清真寺。这几年,还落实有关政策,发还、修缮、建设各种信教群众活动场所6万多平方米。今年,市伊斯兰教协会将太平路清真寺移建至白下区七家湾附近的原草桥清真寺旧址,预计年底可正式对外开放。

——赋予民族工作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注重打造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化建设,将民族工作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全过程。目前,全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民族工作体系,“民族之家”、“民族驿站”等形式的社区服务蓬勃开展。社区的民族工作已成为全市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今年南京市在全省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实现“两个率先”、“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医院、学校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少数民族就业与再就业、城市清真食品管理与网点建设,城市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普及教育和宣传等工作力度,努力赋予民族工作新型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迎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的评选工作。

猜你喜欢
南京市民族团结全市
刘辉
挖藕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