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里听台北

2004-08-15 14:54
中国民族 2004年7期
关键词:酒家越界打击乐

增 林

“世纪鼓风·击乐台北”,6月2日晚,来自台湾的台北打击乐团,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首场演出。由北京巨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台北打击乐团共同主办的这台音乐会,还特别邀请了日本著名木琴演奏家吉冈孝悦领衔主演,使北京的观众在炎炎夏日,“沐浴”了一场激昂、高亢、正宗的打击乐洗礼。

“世纪鼓风·击乐台北”由《鼓的序》、《酒家》、《无题》、《嬉游曲》、《越界》、《映像·魔法·无形》、《管风琴奇想》和《第二号·击乐四重奏》等乐章组成。这台音乐会曾于今年5月29日在台湾首演,反响热烈,是台湾打击乐艺术家们的新作。

《鼓的序》由乐团艺术总监连雅文先生演奏。它以鼓声开场,鼓点阵阵,直奔这台音乐会“世纪鼓风”的主题。整段乐曲以小鼓联奏的形式,表现了沉寂中的一种虔诚之情,蕴含着宗教色调。小鼓作为诠释主题的声部代表,带动了另外5面鼓的呼应,忽而舒缓,忽而震撼,最后以强烈有力、充满自信的齐奏结束。

《酒家》由“流水”、“古昔”、“酒家”3个乐章组成。在本场演奏中,台湾音乐家们为北京观众“打出”了“酒家”的精彩乐段:叮咚玲珑的乐音,仿佛再现了明亮的色彩、艳丽的华服、流畅的线条和怀古的悠情。多种打击乐的节奏喧嚣,动静快慢相错,婉约恬淡流畅,成就欢腾夜宴的奏鸣,都市生活的华彩。

《无题》由击乐三重奏开场,其唱和的模拟,疏密得当。锣、钗的运用衔接,营造了一种喜庆、隆重的气氛。特别是揉钗的运用,更带有十分鲜明的中国打击乐特色。

《越界》是一个带有超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全曲通过铁琴、木琴、小鼓、中国鼓、锣、钹以及金属管、瓷砖、木鼓和非洲瓮等多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变化,为观众展现了奇异的森林、珍奇的植物、怪诞有趣的云彩和建筑等等画面,令人仿佛听得见林涛,闻得着草芳。崇尚自然,跨越时空和超脱自我,成为《越界》所刻意描绘的鲜明主题,也使其具有强烈的、超自然的艺术感染力。

在整台音乐会的中后半段,由特邀的日本著名木琴演奏家吉冈孝悦主演了木琴三重奏《嬉游曲》、二重奏《映象·魔法·无形》、《管风琴奇想》和《第二号·击乐四重奏》。吉冈孝悦的表演风格诙谐、洒脱,动作准确、自然,一气呵成。进行曲、华尔兹,雀跃的快板,谐谑的行板,既有婉约舒缓,又显急遽铿锵,重音、高调音、多重音等的交替运用,鼓、琴的独奏、重奏转换,汇成了一首大欢乐的合奏曲。

《第二号》是吉冈孝悦为台北打击乐团新创的作品,完成于今年4月29日,一个月后首演于台湾。不可否认,《第二号》带有明显的东洋音乐色彩。但由于音鼓成分的加大,愉悦欣然的风格突出。在主调里,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色彩仍很浓厚。

其实,北京的观众在倾听台北打击乐时,既能欣赏到带有祖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作品,领略祖国宝岛台湾的民间风情,又能听到结合了东瀛乐曲特点的作品,也是一件幸事、快事吧。

台北打击乐团成立于1986年,是从“一盏灯,几个练习板及八坪的空间”发展起来的。18年来,该团“始终坚守国人创作路线的音乐制作,致力于台湾打击乐艺术的耕耘”,1997年出版了第一张CD专辑《起鼓》;2002年,乐团15周年纪念专辑CD《被丢弃的宝贝》问世,在台湾及国际乐坛赢得了声誉。

18年来,台北打击乐团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同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打击乐家,如主力乐手魏华瑶、李幸真、林威震、廖倚萍、赖璇、陈美伊、王玮婷等。乐团还在台湾举办了多场音乐讲座,让打击乐靠近大众生活。该团多次与日本北野彻打击乐团、法国Agora击乐四重奏等国际著名乐团合作演出,活跃在国际舞台。1997年该团获台湾第9届金曲奖“最佳演奏人奖”,2002年获第13届金曲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此外,该团还重视发表岛内外青年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并于1999、2002年举办了两届“青年打击乐作曲比赛暨得奖作品展”音乐会,并将于2005年举办第三届比赛。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奖掖新人的做法,亦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赞誉。

台北打击乐团6月5日还在上海举行了又一场成功的演出。近期,他们带着中华情,民族谊,已圆满结束了在祖国内在的巡演旅程。

猜你喜欢
酒家越界打击乐
《清明》外一首
打击乐“打”出一片新天地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陕西全面开展煤矿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整治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别人躲着你是因为你越界了
唇妆玩越界,“走光”有理
Culinary Incursion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
装钱的褡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