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品及其他

2004-12-16 09:06华锐.东智
中国西藏 2004年6期
关键词:供品灯节酥油

华锐.东智

佛前点灯是藏族僧俗经堂礼佛的一种仪式,而佛殿佛堂又是进行这一仪式的主要场所。除寺院和佛殿外,僧舍和居民家中均设有佛龛或佛堂。

宗喀巴及其美妙的梦境

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今达孜境内创建了甘丹寺,并驻寺纳徒弘扬佛法,从此形成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新教派——格鲁派(意为“善规”)。宗喀巴,格鲁派的创始人,信徒尊称其为“杰仁布钦”即“至尊宝”,称建在甘丹寺的宗喀巴灵塔为“金灵塔”,信徒以能朝拜供养为幸。

格鲁派的许多教义以及众多宗教礼俗都与宗喀巴大师有联系,本文所谈酥油供灯也不例外。

据传公元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萨首创万名僧侣参加的盛大祈愿法会,盛况空前。一天晚上大师做了一个梦,梦见满地杂草枯木变成了鲜花,荆棘变成了明灯,明灯鲜花间,千千万万颗珍宝在闪烁,灿烂夺目,五光十色,极为美丽壮观。大师醒后,依照梦境,组织僧人用酥油在释迦牟尼像前点了灯,同时用酥油塑造了各种花草树木和珍奇珠宝,一同供奉于佛前,佛前供灯这一礼仪从此形成,并为民间俗人所接受。大师圆寂后,众多供灯又供奉在他的像前,称为“五供灯”,时逢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又称“燃灯节”。

佛前供物及其含义

佛前供物很丰富,主要有:供灯,燃料多为酥油,其容器有金银铜等不同金属制成,还有把石头凿成凹形的;清水,盛在大小不同的黄铜甚至更贵重的金属制成的碗状容器内,象征身、语之清净;鲜花,冬天一般用塑料花替代,象征美好;大米或粮食作物同样是美好之意;藏香象征无所不入的佛法;供奉水果是对佛的虔诚和谢意。每逢节日、初一、十五,信徒们都手提酥油去寺院、佛殿点灯,在自家佛龛前也献上供品、点燃酥油灯祈求平安幸福,平时只供清水。

拉卜楞寺的燃灯节

闻名遐迩的甘肃拉卜楞寺始建于公元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

寺燃灯节是从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旦旺徐(1856—1916)时期开始的,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因宗喀巴的两名大弟子嘉样曲杰和仙钦曲杰(即释迦益西)分别于十月廿四和廿六日圆寂,而第二世嘉木样在十月廿七日圆寂,所以该寺的燃灯节为期3天。届时僧众要诵《宗喀巴大师颂》等相关经文,并有长号等法乐伴奏。十月廿五日这天,拉卜楞寺的经堂、佛殿全部开放,并置换了新的供品,僧俗群众拿着酥油盒、糌粑、藏香、柏枝,络绎不绝地走堂串殿,煨桑焚香,添油叩首,顶礼膜拜,转经轮。夜晚,全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等建筑物上都点燃佛灯,若登山眺望,满眼是灯的世界,犹如九天之上俯视繁星,静穆而灿烂,真真的奇观!寺内佛灯竞燃,香烟缭绕,朝拜者如织。

猜你喜欢
供品灯节酥油
灯节
黑牦牛
竿灯节(环球360°)
跟踪导练(二)5
“舞动奇鸡”
送酥油
童年的酥油饼
蜡制供品
麻生向靖国神社献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