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一文的结构与构思

2006-04-06 12:53胡晓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泪珠忧患人世间

在教学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时,看到标题,就让人想起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来,以为课文就是写那凄凄美美的“泪珠”与“珍珠”的交相辉映。直到读完课文,才发现只有在写“牡蛎之泪”一段文字中提及“珍珠”二字,其余一概写“泪珠”。这不仅使人纳闷,文章重在写“泪珠”,为什么不只以“泪珠”作标题,竟无端多出个“珍珠”来,这不是文不符题吗?

再看文章结构,像是顺着作者年纪的自小到大到老写下去的,不料读到中间却断了这条线索,直到结尾也没有连接上这条线索,仿佛材料很散,结构很乱,思路不明。

其实,细读文章就知道,作者一开始就在第一段中提到美国女作家奥尔科德的《小妇人》马区夫人的一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用以说明人随阅历的增加会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以此来提挈全文。紧接着在第二段,引出冰心的“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意在说明应该把最真实的人生体验表达出来,就像雨后的青山一样清新自然,以此作为过渡,引出文章的主体内容,即对人生的感受和感触。

主体部分从第三段到全文结束,以马区夫人的这句话为总纲分为两层,分别从“忧患”和“清明”两个层面,写了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泪水,表达了作者细腻丰富、真切深沉的人生感受和人生感触。

首先,第一层面文章紧紧围绕“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一句中的“忧患”二字,从古至今,由他人到自己,写白居易、杜甫历尽人生磨难后的伤世之泪,写自己远离故土的游子乡思之泪,写“外子”(丈夫)历经沧桑之后的欲哭无泪。这些泪水无一不是“忧患备尝”之泪,正如“老杜‘眼枯见骨的哀痛”之泪。

而后,第二层面文章又紧紧围绕“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一句中的“清明”二字,写母亲的爱子之泪,写牡蛎的生命(奋斗)之泪,写基督徒对恩人耶稣的感恩之泪。这诸多的泪,无一不漾溢着人世间温馨的爱,充满着生命的感召力,因而也无一不是人世间最“清明”的泪,难怪作者会反复称颂“清明”之泪呢。

如果第一层面“忧患”之泪是人生备尝之泪,第二层面“清明”之泪则是人生更高境界的体现,层意一层更进一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丰富复杂的感受和对人生更高境界的追求。

可见,作者是将马区夫人的话既作了文章的总纲,又作了文章的结构线索,使文章形成总——分式的结构,并通过“忧患”的泪和“清明”的泪两个递进层面,完成了对全文的结构。文章思路明晰,结构完整。

再回头联系标题《泪珠与珍珠》,就立马让人想到,那饱经“忧患”的泪不就是人生一笔最可珍惜、最可宝贵的财富吗?那“不为一己之痛而为芸芸众生”的慈悲之泪,和那为自己受罪的恩人流的“清明”之泪,不就是人间最纯高的境界吗?这“忧患”的泪、“清明”的泪,难道不就是一颗颗美丽温润、可贵可爱的珍珠吗?难怪作者要以《泪珠与珍珠》为题,原来竟在这题目中饱含着这么深刻的意蕴啊!看起来,作者为赞美人世间最美的“泪珠”,真是匠心独运,构思巧妙。这浑然天成的巧妙构思正显示出老作家高超的艺术技巧。

《泪珠与珍珠》是老作家琦君精心构思的散文精品,意蕴丰富而深刻,手法娴熟而自然,结构完整而严谨,构思精巧而独到,看似散,却一点也不乱。无论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

附板面设计:

(胡晓英甘肃兰州榆中恩玲中学)

猜你喜欢
泪珠忧患人世间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雨珠·露珠·泪珠
孤独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大师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