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联系 激兴趣 拓视野 增智慧

2006-04-06 12:53陈俊梅谭树玲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阿房宫阿房宫赋六国

陈俊梅 谭树玲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

一、巧联成语

学习《阿房宫赋》可以联系到很多成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极言六国灭亡之速——土崩瓦解,秦兴之骤——势如破竹。而从“兀”到“出”的过程,可见统治者的“乐”和老百姓的“苦”,兴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秦的罪行——罄竹难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广、高,其建筑——美轮美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简写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写出阿房宫建造——巧夺天工或鬼斧神工,建筑——雄伟壮观,宫内——载歌载舞,人物——美女如云,珠宝——琳琅满目。秦人如何对待呢?掠夺时“取之尽锱铢”——锱铢必较,使用时“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用之如泥沙”写出六国与秦人——挥金如土。“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写出农民起义之势——风起云涌、摧枯拉朽,指出秦朝最终——自取灭亡或自食其果,暗示唐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切勿——重蹈覆辙。

二、巧联诗文

《阿房宫赋》一二自然段的铺陈可用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概括。从第二自然段可见宫中的美女之多,表面上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实际上命运极其悲惨,“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三十六年”虽是虚指,但绝不只是夸张。为了突出“惨”字,我想到了两首宫怨诗。一首是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整天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另一首是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人通过描绘阴冷寂寞的环境,暗示宫女孤凄寂寞的命运,表现出宫女孤寂的情思和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三、巧联故事

在讲到文章中“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宫女的口吻讲一段人生辛酸的故事。有学生当场就讲了:“我是大臣的千金,唯一的愿望是进入皇宫。机会终于来了,皇帝派钦差大人到民间选秀女。我希望父亲为我活动,父亲花了很多黄金,说了许多好话。我的愿望实现了,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宫中,可是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我们没有自由,不能走出我们被关的院子。统一起床,做女红等。稍不留心,就会招来毒骂。这样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我仍然没能见到皇帝。有一天我发现人心惶惶的,听说皇帝驾崩了。我没有太大感觉,好像与自己不相关。然而有一天,我们被吩咐打扮得光彩照人,说让陪葬。我就稀里糊涂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有限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空间。

四、巧联格言

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既哀更鉴,就须联想到许多警世格言。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统治者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秦人荒淫奢侈,并未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语),未“生于忧患”,必然“死于安乐”(孟子言)。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联想到《易经》中的“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可以联系《老子》六十七章的内容:“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秦没有运用“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所以会自取灭亡。后人没有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没有做到贾谊《过秦论》所说的“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和唐太宗的“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只是哀而不鉴,怎能不让后人扼腕叹息呢?

巧联成语、巧联诗文、巧联故事、巧联格言的趣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智慧,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趣味教学使语文教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陈俊梅 谭树玲 天津大港一中)

猜你喜欢
阿房宫阿房宫赋六国
高中生用rap背《阿房宫赋》
高中生用说唱形式背《阿房宫赋》
锅盔助秦灭六国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
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
析秦对六国施行的“不战而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