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五环节 落实四结合

2006-04-06 12:53陈来振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环节课文

自主探究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引领、参与、调度下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有力的解决能力、大胆的批判精神为目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注重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作用。自主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应充分考 教学对象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其未来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的需要,练就学生主动探索、刻苦自砺、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的本事,这是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竞争、享受生活、保持持续发展的保证。

要保证自主探究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要突出抓好五个重点环节

(一)研读本环节的设置保证了学生的知情权,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一定思考的基础上。研读主要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包括利用工具书消化常识性的语言信息,疏通文字,掌握有关文化和文学信息;利用教师背景性提示、课文前后的“预习提示”、“练习思考”及课文相关资料,边阅读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对个性较为明显的语段作一定思考,形成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明确学习方向。要确保这一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后续各环节打下扎实基础,时间保证非常重要,若课外阅读不可能,课内也要挤时间。

(二)发现研读的结果是对课文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通过阅读发现疑点、难点、特点,寻找兴奋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决定者是教师还是学生,是传统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分界线。学生有了对课文的主动研读和发现,就真正有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这决不否定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应对众多发现中有共同趋向的问题、能扣住课文独特个性的问题,对课文独到新颖的见解,都可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发现水平有限,或课文本身的难度较大,教师应作适当的牵引和补充,同时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合理梯度。

(三)探究自主探究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整合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确定了教学内容和方向后,对问题的自我探究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探究需要自我思索和借助外力,本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依托教师提供的指导性提示,再回到课文中去作有针对性的阅读和有深度的独立思考,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更高层面,促进问题的自我解决;但往往个体的思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外力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和水平的意识。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等查找资料,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与他人争辩正误,共享他人探究成果,开启自己的智力和想象力,不断把探究活动推向深入。

(四)解读本环节是对发现及分析的阐释,包含了对问题的解决。解读要在足时的阅读、思考和广泛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作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解答。教师要控制和把握好解读的广度和准确性,让各种意见能充分地发表,同时对一些解答作必要的引导,对出现的分歧和缺陷作出调整和补充。教师注重指出不同解答的闪光点,激励和鼓舞学生,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感,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浓厚兴趣。

(五)留疑解读不是模式的终点,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思索还有一个思维的惯性和缓冲。随着问题的解决,新的问题往往会相伴相生,这是学生学习兴致的高涨、是新的探究活动的又一开始。教师及时恰当地予以引导,师生共同提出一些有较高价值的新问题,留给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把教学活动引向更高的层次。留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表达、课下作业,也可化整为零、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环节应把握好开放性、自主性、激励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原则。

要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恰当地把握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自主探究教学的整个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但自主探究决不能成为一种无序、盲目的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教师的点拨、引领、组织与调度是不可缺少的。“搭台、铺路”靠教师,“唱戏、行走”在学生。

二是注重过程习得和追求最终效果相结合。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往往忽视了“过程习得效果”的重要意义。语文自主探究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过程,强调主体,突出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发现意识、探究能力、批判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

三是坚持自主探究与切磋交流相结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熟悉课文”、“收集资料”、“思考研究”等环节都需要在教师的导引下自主完成。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独立能力、合作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重要,在探究教学中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是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堂主阵地必须用足、用好。但是“大语文”与“大语文教学”的观念必须不断强化和进一步落实,要结合当地实际,吸收利用好丰富鲜活的语文素材,积极探索生活化、人文化的语文教学新路子。

(陈来振山东省东平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环节课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背课文的小偷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