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纪律的两难抉择

2006-10-18 10:04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6年9期
关键词:嘉嘉纪律家长

蒋 幪

这些天,一直对教育孩子挺有主见的嘉嘉妈妈有点犹豫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不久前嘉嘉参与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排练。在排练时,别的孩子都按照导演的要求重复练习枯燥而简单的动作,而嘉嘉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比如抓舞台上的气球,捡地上的彩纸,躺在地上休息……这种毫无纪律性的表现让嘉嘉妈妈在那一刻非常生气。“我一直主张大人和孩子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关系,大人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在给嘉嘉选择幼儿园时我就是依据这个原则。我始终认为,好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嘉嘉在幼儿园里跳《天使》非常认真,动作也到位,我想这和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关系,它一定很适合孩子。但是嘉嘉在电视台排练时的表现却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怀疑:一个习惯自由的孩子,能适应以后的教育吗?是不是该为了适应传统的教育,而限制孩子的许多自由?自由和纪律,我该怎么把握?”

“自由和纪律如何平衡”是一个常常困扰家长的问题。和嘉嘉妈妈一样,很多家长也深有感触。

让孩子自由自在

主张自由的N个理由:

自由能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纪律的出发点不是儿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懂得遵守纪律的,不必强调。

……

谢欢妈妈:拥有自由的孩子,他自然会在需要的时候严格遵守纪律;太强调纪律的教育把孩子的活动天地缩小了,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为自己争取足够的自由。为什么我们老是羡慕国外的教育方式,很大因素在于老师懂得先给予自由再强调纪律!

安安妈妈:我认为制定这些纪律的目的并非为了儿童的发展,而是为了方便教师的管理。“纪律”的出发点是老师、是成年人,而不是儿童。

非非妈妈:极其、极其向往巴学园(日本柳彻黑子《窗边的小豆豆》里描写的一个给孩子很大自由度的小学)这样的学校!

毛沈玥妈妈: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上课时不够专注,我觉得倒是无所谓的,等他长大点,能理解老师在讲些什么时,注意力自然会集中起来。不需要反复向孩子强调纪律问题。

钠钠妈妈:是否要强调纪律,因人而异。像我女儿本身比较遵守纪律,所以我希望她表现得更灵动些。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自由和纪律就像天平的两端,最难掌握的是平衡,如何平衡,相信父母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昂昂妈妈:只要不影响别人,我就给孩子自由;影响别人了,就抓一下纪律!如果孩子个个都循规蹈矩,按照大人心目中的规则来,那孩子的童真呢?他还会有创造力吗?大人就一定是对的吗?

万万妈妈: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我个人更喜欢自由散漫的孩子,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被扼杀了那太可怜了。

郑茳萌妈妈:我会给孩子最大的自由空间,不会随便给孩子做规矩。我相信言传身教,相信在我们影响下的孩子不会做离谱的事情。

不守规矩哪能成方圆

强调纪律的N个理由:

我就是这么被教育长大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否则会被认为没教养。

遵守纪律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

……

成成妈妈:我从小被教育:先遵守纪律,然后可以有一点自由。

多多妈妈:虽然我在育儿方式上无限向往以自由为前提,但老妈一直提醒我:孩子不能太放任。虽然我觉得约束他有点残忍,但没办法,我还是要约束孩子。以前多多上课一直是想上就上,想走就走,想玩就玩,现在他比较遵守课堂纪律。

傅妈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和自由并不矛盾,每一个好奇地打量世界的孩子,都需要有人对他的行为予以肯定和否定,以便养成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念。

hawu妈妈:自由永远是相对的,一个人享受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纪律是为了保证大部分人的合理自由。懂得守纪律的孩子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一定要给孩子做做规矩,不然在很多场合孩子会被批评为没教养。

省心妈妈:自由是相对的。我对孩子说,在外面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太放肆;在家里也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先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受存在于规则中的自由。

籽昕妈妈:孩子需要张扬个性,这是绝对不会错的,前提是要守纪律。遵守纪律至少是对他人的尊重吧,否则他人的自由何在?

自由教育的含义

洋羊妈妈:结合我的经验体会说一点吧。洋羊六个月大就开始去加拿大安省的早教中心。那里的老师没有经过蒙式培训,有些甚至就是从义工做起,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爱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我觉得这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早教中心提供的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心情自由地玩耍,完全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但是,这不等于说没有约束,没有纪律。如果屋子里声音太大,老师会唱“把手指放在嘴边,嘘……嘘”;房间太乱了,老师会让你“打扫干净”;吃点心了,老师会叫你洗手;去健身房,老师会让大家排队;集体活动时间,老师会提前五分钟开始唱歌,告诉大家再过一会就开始在一起玩游戏,于是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正在玩的东西,然后围坐一起……老师用鼓励而不是强迫的态度,让学龄前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秩序感。

洋羊从小就去加拿大,所以已经熟悉了那样的流程,会很自然地感应老师的召唤。当然也有些刚从国内来的孩子,由老人带着,特别不听老师的召唤,大家坐下来时他却到处乱跑。有时老人忍不住要跟孩子急,弄得孩子哇哇乱哭。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约束?要不要纪律?我认为要的。但是这种纪律这种约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这不是孩子的错。纪律就像是游戏规则,孩子还没有适应,还不懂,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不能强迫,然后是鼓励和引导,今天能坐下两分钟,明天坐五分钟,慢慢地他明白这是安安静静听老师讲故事的时间了,就习惯了。

我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管教得太严了,比较中规中矩,所以特别希望能够给洋羊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更好地培养他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心,让他成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的人。但是人是社会的人,他必须遵守一定的秩序,这个秩序的观念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慢慢地灌输。

在加拿大,教育上的自由给你更多的能动性,比如孩子刚上学,就让你自己选择学习主题,你可以自己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把你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师允许你穿着方面随便点,上课不那么拘谨,但绝不希望你是个不好好听讲的孩子,这也是对老师的应有的尊重。

亮亮妈妈:自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国王或许没有一个乞丐自由。教育界强调的自由教育,指注重孩子的个体心智、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自由教育排斥任何功利性的目的、知识本身教育的目的。嘉嘉喜欢跳舞,爸爸妈妈要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但一旦孩子跳舞是公开表演,这里面有一些功利性的目的参合其中,孩子内心可能因此而不愿意,才会有以上的表现。家长以为这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没有充分地尊重孩子。有些孩子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会愿意上台表演;有些孩子却不愿意,家长要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嘉嘉妈妈的问题可能是把自由教育理解为一种对孩子不加任何管束的教育。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家长该管的还得管。举个例子,在国外,孩子从小就被告知,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要注意礼仪等。

所以我认为,不是自由与纪律的矛盾,而是自由与权利的矛盾,即你交付出一些自由,同时你又得到一定的自由的权利。

闲情的意见

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说过:“孩子们的自由,就其限度而言,应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好教养。”所以,绝对不受限制的自由是没有的,也是有害的。

看了这么多妈妈的发言,我觉得“自由和纪律如何平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问题:

1.纪律和规则的范围有多广?在我看来,不仅规则要简单易懂可操作,范围也不宜太广,否则不但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父母也容易形成“听我的”的习惯,越来越忽略蹲下来听听孩子声音的重要性,越来越不懂孩子的想法,越来越听不到孩子的心声,最后使得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2.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自觉地去遵守规则?在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上,父母和老师不适合用“命令孩子遵守”这种简单的方式,也不要指望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意识到“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慢慢地学会遵守规则,融入社会。

(蒋幪整理)

猜你喜欢
嘉嘉纪律家长
家长错了
纪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我要我的“钓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