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语文教学中

2006-10-21 01:25张谷昶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7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认识行为。对于社会交际、文化繁衍、科技进步等都起着重要的传播推进作用。无论是产生了灿烂文明的古代,还是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作为一种行为一直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

同样,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调味品,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激情和氛围。

把阅读及时、科学地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古已有之,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性使然,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没有以阅读为基点的语文教学是有缺陷的,没有把学生的阅读熏陶为兴趣的语文教学是令人遗憾的。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与学常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上面,侧重于教师的讲,表现形式是满堂灌、满堂问,学生无论如何学习和思考都要围绕教师的思维机械地去解决教师的问题,而且思考问题的结果常常是固定的。这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被迫的、无奈的,是囫囵吞枣的,再加上课下没完没了的练习,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品所学知识的味道。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觉,协调多种思维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巩固的映像,对零散的知识加以串联、分析、比较、归纳和灵活运用。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打破以往只把阅读看作辅助工具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具体体现。

一、阅读的层次与步骤

阅读是一个合成词,包含两层意思:阅与读。阅是基础,读是提高。所谓阅就是察看、观察。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理解为阅批、阅检。所谓读则包括默读、朗读、诵读、品读等过程。只阅不读品不出个中滋味,只读不阅把握不了其精髓。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咀嚼、玩弄、反馈、提高、丰富语文素养,促进个人阅读品质的快速发展。

在语文阅读中,我们也常常要求学生多读,但收效甚微:有的读书破了万卷,仍难以下笔如神;有的挑灯夜读,白了少年头,却笔下羞涩。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要求不严格,迁就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听之任之。学生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教师应心中有数,要注意引导、指导。因为学生在这个时期好奇心浓,猎奇心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如不能及时的疏导学生阅读中的困惑,会适得其反。二是作为教师的本身还不会阅读,没有真正起到身教的效果。毋庸质疑,阅读也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劳作。不仅要有悬梁刺股、三年不窥园的阅读精神,还要养成阅批、阅检的良好的阅读品质。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这个阅读品质在课堂中不经意的让学生察觉,利用学生的可塑性,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学生。

阅批、阅检是学生感知作品的过程。感知是人认识的开始,是人类获得感性知识和经验的主要形式。只有通过感知,人的其他高级、复杂的心理才能得以产生。

课堂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刺激多种感觉、激发多种思维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备好教材和学生,为课堂双边活动积极创设课内外的阅读情景。对不同文体的阅批就要善于把握不同文体的模式,寻找其“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比如阅批记叙文,就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素要在作品中圈画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作品进行深阅读,探究作者创作的意图以及作品所给人的其他审美享受。

阅批完毕,就要阅检。阅检是对阅批知识的回顾综合,是知识的迁移。阅检一般可采用放电影的方式。此种方式的阅检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同时也可开动学生的思维机器,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保持。惟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迁移。

阅和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承的。其实,读的过程在阅批、阅检过程中已经开始,即默读环节。这里所说的读,重点在于朗读、诵读和品读。朗读能培养语感,诵读可增强理解和记忆,品读则是对作品的深化和迁移。

语感是学生在瞬间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其中瞬间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课文的语法、主题和写作特色等。要想在极短时间内处理好这些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特别是反复阅读,学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复述课文,分析课文,把握主题。

有了语感就会产生悟性,就能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品所运用的各种手法之间的密切联系,继而在大脑中形成巩固的映像。不过,在读的过程中切忌单纯化。读要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即读到一定程度后,便进行尝试回忆,回忆不起来的再进行诵读,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记熟为止。

二、阅读可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是45分钟,如果阅读在课堂活动这个环节中占用时间太多,不利于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以致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理所当然的略去了这一环节。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恰当的、科学的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课堂活动中的阅读也就不会成为累赘了。相反,却能优化课堂结构,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缺少阅读的课堂结构不能算是优化的、完整的课堂结构。单纯的讲授,单纯的听课都不能很好的促进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活动中有了阅读也就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现在的语文新课程增加了中国古代小说选读,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虽然以往也接触过,但都是蜻蜓点水,不系统,而今作为课程来学习,就必须系统化、整合化。而古代小说又大都是文言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何把握古代小说的内容和精神,如果仍然按照文言文的形式去学习,学生所掌握的仍然是零星的文言知识,知识的积累仍停留在原始的文言知识的重复记忆上,时间浪费不少但收效甚微,不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着学生思维的散发。无论教师讲的多么卖力,学生领略的也只是枯燥乏味的文言知识。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乏。要尽可能积极地引导学生沉浸于阅读中,从阅读中享受文言小说的灿烂,感受古代文人的魅力。只有陶醉于阅读,当学生打开精悍隽永的笔记小说,才会惊奇于鬼怪的怪诞离奇,士人的飘逸洒脱;徜徉于瑰丽多姿的传奇世界,才会陶醉在侠骨柔肠的情韵中,狐鬼花妖的梦境里;驻足话本小说五彩斑斓的风俗画卷前,才会感叹社会生活的诡谲,人生命运的变幻;步入章回小说群峰竞秀的艺术殿堂,才会为叱咤风云的英雄喝彩,替温柔多情的女儿掬一捧泪。没有阅读,古代小说中的几多悲欢离合,几多荣辱兴衰也就无从感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奇异的故事也就无从共鸣。要想感受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感情,加深历史的感悟,增强现实的理解,丰富生活的阅历,增加人生的智慧,提高文学修养,就必须埋头阅读。一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讲与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稳固学生良好的心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阅读中潜滋暗长自我分析、自我调控能力,进而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有张有弛、井然有序地配合教师的活动。配合默契了,教师的教就会游刃有余,学生的学才能有规可循,课堂效率就会事半功倍,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三、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困惑点。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与批改时往往抱怨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而没有去探究学生究竟为什么上了那么多年学却写不成篇文章的症结所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已成为题的奴隶,做不完的题,压抑了学生阅读的品质。现在的学生所面对的不单单是不会写的问题,更是不会读书,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借助阅读教学。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假使学生从不阅读或很少阅读,那么其词汇必然贫乏,对丰富多彩的文章表现形式及技巧,必然一概莫知或知之甚少,又何谈作文水平的提高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着社会发展的信息化,阅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品质。所以作为养成教育的主导者更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阅读的作用,积极利用阅读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减少生活、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积极训练阅读,以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真正成为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张谷昶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