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60年的“神仙会”

2006-11-21 04:41龚业隆
世纪 2006年2期
关键词:人民大会堂昙花周总理

龚业隆

1960年,全国各民主党派代表云集北京开会,时间长达40天,被称之为“神仙会”。“神仙会”发源于党内,是庐山会议时的说法,后移植到民主党派。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和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后,我国知识分子的心情受到了压抑。1960年春节,周恩来和陈毅在广州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宣布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即摘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戴上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桂冠,使知识分子解除了精神枷锁。此后,统战系统以“神仙会”的形式开各种座谈会,大家思想活跃起来了,这段难忘的日子的高潮即北京的“神仙会”。

1960年8月,时任民革湖南省委秘书处处长的我有幸参加了“神仙会”。北京秋高气爽,惠风和畅。各省、市民主党派代表2000多人,集合北京,分别住在民族饭店、前门饭店等高级宾馆,大家心情愉快,互道平安,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人称“苦日子”,而我们好似进入了“天堂”。

“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不”(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被称为和风细雨,这是会上宣布的“开放”政策。与会者开始半信半疑,后来深信不疑。大家解除了思想疙瘩,从而放开胆子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活跃,这是多年来最活跃最愉快的一次会议。

8月13日,我们到人民大会堂听周恩来总理作报告。汽车开到人民大会堂前坪,下车时看到一位个子不高、身体壮实的人正指挥汽车停车,同车的指着那人对我说:“这人是李觉。”原来此人是何键(原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女婿,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师长,指挥过千军万马,现在是全国政协机关的总务处长,真可说是放下架子了。

代表们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开会,第一次听周总理作报告,都心情振奋,会场鸦雀无声。当时,未设记录席,湖南推定4人作记录,我是其中之一。周总理讲的是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语音清晰。他谈到国内形势时指出:要鼓舞士气,增强信心,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少讲多做,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巩固和发展不包括敌人在内的统一战线,坚持到斗争的最后胜利。代表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后,负责记录的代表带着初步整理的记录,再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听周总理的报告录音,十多个人坐在万人大会堂里,真成了“沧海一粟”。我们一字一句认真订正了记录稿后才付梓。

接着,陈毅副总理在全国政协礼堂作国际形势报告。他随身带一个讲义夹,可是一次也没有翻阅。他如数家珍地谈出国访问的情景、观感,说得很风趣。谈到有一个国家举行独立纪念,只请了中国代表团,讲到这时他很高兴。他说,中国代表到哪里都受到尊重和欢迎,承认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国际事务没有中国参加不行。有一个西方国家的权威博士,对中国建设很欣赏,说建设人民大会堂这样巨大的工程,想都不敢想,这是世界上唯一的雄伟的大会堂。外国有人企图分裂中国,这只是梦想,只要我们团结坚强,建设发展,政策正确,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民革中央主席何香凝坐轮椅到会讲了话。

听了报告后,代表们分组进行讨论,发言争先恐后,召集人几乎无法掌握时间,只好不限时间,排名次发言,让大家谈个痛快。原黄埔军校教育长、代校长方鼎回忆他在黄埔进行和平清党时,为避免伤害中共党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而蒋介石却在背后搞阴谋。谈到解放后自己得到党的信任,周总理曾称赞他是有正义感的人时,心情无比激动。原国民党十九路军总指挥、军长蔡廷锴谈了他率军在淞沪浴血抗日时,受到全国人民的赞许和支援,而蒋介石却按兵不动,不予支援,妄图借敌军之手,削弱非嫡系部队,手段阴险毒辣,令人气愤。杰出的地质学家、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解放前夕,远避巴黎,身在海外,怀念故乡,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回归祖国,他叙述了1951年拒绝美国邀请,冲破蒋介石反动派的阻挡,毅然从法国回国的经历,及受到共产党的优遇,深深庆幸自己的路走对了,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地质工作竭尽绵薄之力。

诗言志,翁文灏念了自己创作的诗:

钻研查察聚群贤,笃志求真决且坚。

图幅纵横分勘测,琳琅蕴蓄待传宣。

驰驱北戍阴山脉,观览匡庐章水边。

到处游踪欣涉跋,试从形迹溯源流。

小组讨论结束后,在全国政协礼堂还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大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8月22日,是光荣幸福的时刻。这天上午小组讨论快结束的时候,召集人紧急通知,下午全体同志到中南海照相。下午,大家穿着整洁的衣服,乘车到达中南海。中南海怀仁堂前面有块空坪,排列了三层钢架,可以站两千多人。我们整齐地排列好,第一排正中留下几个空位子,是给中央首长坐的。五时正,队伍有点骚动,有人发现中央领导人从远处走来了。我站的地方后面有个葡萄架,离我不到三米远,是入口处,我朝下看,见毛主席正从葡萄架下健步走来,他身着银灰色中山装,脚穿黑色方头皮鞋,神采奕奕,面带微笑。接着是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真……一时掌声雷动,欢声洋溢,中南海沸腾了。毛主席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坐在第一排的中间,其他领导分坐左右。

回到前门饭店,我们心情仍不平静。正巧当晚前门饭店大厅摆设的昙花开放,似乎也要凑凑热闹,和我们同乐。代表们聚集在昙花前,目不转睛地观察昙花缓缓开放的奇景,三三两两在昙花前合影留念。这一晚,代表们喝啤酒,畅谈感受,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下午,通知晚上到能容纳5000人就餐的人民大会堂餐厅,参加盛大的宴会。入席后,周总理致祝酒词,举杯与大家共饮。接着,程潜代表民主党派致答谢词。周总理到宴会结束时才离座,我们怀着崇敬和依恋的心情,一直送他到餐厅外上车,目送总理徐徐远去。

会议中还多次组织代表参观游览,十三陵、颐和园、长城、故宫……都留下了代表们的足迹。与会者大多数是第一次到北京,大开了眼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会议开到了临近国庆的时候,代表们都想能看看国庆游行,可是,所有宾馆都要安排外宾和外地观礼者住宿,会议在国庆前一定要结束。大家感到些许遗憾。一天晚餐时,忽然广播里传出通知,当天晚上到天安门广场,看国庆游行预习。这消息正合与会者的心意。

前门饭店离天安门广场很近。晚11时,我们结队步行前往,沿途彩灯辉煌,天安门更是照得如同白昼,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我们站在广场大道旁,欣赏游行盛况,历时两个多小时。返回后大家欢快地交谈着各自的观感,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最后观摩了一次专场京剧演出,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等名角登台献艺,代表们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

我满怀无限感慨,写了两首诗:

京都四十日,身教感嘉猷。

忧乐关天下,甘为孺子牛。

泽被神州亿万家,“群仙”胜会喜无涯。

东风浩荡心田暖,锦绣江山映彩霞。

(作者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会堂昙花周总理
周总理“喝”饭
昙花之美
政协会议闭幕
在阳光下拍照
谁为“人民大会堂”起名
在阳光下拍照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李小龙的昙花
为什么昙花只在夜里开放
人民大会堂对外开放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