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词典

2007-04-17 03:15
满族文学 2007年2期
关键词:竹丝青色礼服

▲县主额驸朝冠清代县主额驸。穿礼服时配戴。崇德元年(1636)定,冠项衔红宝石1颗。乾隆朝定制,分冬、夏两式,冬冠檐以薰貂或貂尾皮为质,周檐上仰,上缀朱纬,长出檐,冠项镂花金座,上衔珊瑚1颗,中节饰小红宝石1颗。夏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片金或红纱里,石青片金檐,檐敞,上缀朱纬,顶饰如冬冠。

▲县主额驸朝珠清代县主额驸佩饰。穿礼服或吉服时,均佩挂朝珠1盘。108颗珠,由细绳串贯,绦石青色,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可用各式珠宝制作,唯不得用东珠。

▲县主额驸端罩清代县主额驸礼服之一。冬季罩在蟒袍之外穿着,以代补服。貂皮对襟长褂,皮毛翻露于外,蓝缎里,左右各垂两条蓝色带子,端宽而锐。

▲县君额驸吉服清代县君额驸服饰。多在喜庆场合穿着,佩挂朝珠1盘。包括吉服冠、蟒袍、吉服带。吉服冠分冬、夏两式,冬冠檐以海龙、薰貂或紫貂皮为质。冠周檐上仰,上缀朱纬长及檐,冠顶镶青金石1颗。夏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表以罗,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檐敞,上缀朱纬,顶饰如冬冠。蟒袍为石青或蓝色大襟袍,无领,熨褶素接袖,袖端作马蹄式,片金缘,袍身彩绣,8条蟒纹。吉服带用石青或蓝色。余制与皇子同。参见“皇子吉服带”条。

▲县君额驸行服清代县君额驸服饰。外出时例着行装。包括行冠、行褂、行袍、行裳、行带。行冠分冬、夏两式,冬冠檐以毡或貂皮为质,周檐上仰,上缀朱纬长及檐。冠顶镶青金石1颗。夏冠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檐敞,上缀朱牦,顶饰如冬冠。行褂、行袍,行裳、行带制式均与亲王行服同,唯行带用蓝或石青色。参见亲王诸式行服。

▲县君额驸坐褥清代县君额驸坐具。俗称“拜垫”。坐班或施跪拜礼时所用。分冬、夏两式。崇德元年(1636)定,冬用青山羊皮,夏用蓝布制作,衬以白毡。后更定,冬用青羊皮,夏用皂布,衬以红毡。

▲县君颤驸补服清代县君额驸礼服之一。筵燕、迎銮及一应嘉礼均着之,罩在蟒袍之外,佩挂朝珠1盘。为石青色对襟长褂,无领,平袖过肘,衣长过膝,袖与下摆略短于蟒袍,胸、背部各缀1方补,上彩绣虎图案。

▲县君额驸雨服清代县君额驸服饰。凡朝会、随围、传集间遇雨雪时穿着。包括雨冠、雨衣、雨裳。雨冠用红色,前加青色缘25寸,后5寸,雨衣、雨裳用青色,条制均与皇子雨服同。参见皇子诸式雨服。

[责任编辑苏铁]

猜你喜欢
竹丝青色礼服
青色的海
一模一样的礼服
绘画的新形式
以“礼”服人
一抹天青的复古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
天青色
路上的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