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为师生的幸福而存在

2007-04-23 16:27徐建平
人民教育 2007年18期
关键词:教职工师生理念

徐建平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无论社会还是学生家长,对中学教育的预期都逐渐趋向于理性:不仅要求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要锻炼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变化。这种理性诉求给长期应试教育困厄下的中学教育提出了新命题。数年前,我们已十分敏锐地感触到这一悄然变化,决意将我们的校园打造成师生的幸福乐园。

我们认为,一所学校中,每个成员的价值都能得到认同,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职工乐业,正气浩然,人心契合,斯为“幸福乐园”。

关注教师的价值成长

国内外众多调查表明,当今教师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倦怠严重,心理狀况不容乐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无法回避,只能正视。正因此,学校应成为教职工的心理“减压舱”,使其幸福指数得以提高,让他们满怀真心、爱心、细心、耐心地投入工作。

一方面,学校不断地向全体教职工倡导新的价值理念,提出“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被需求”;“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每一天的心情决定人的生命质量”;“每个人都在为组织工作,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等教育理念和工作理念,制作成标语牌,悬挂在校园内的显眼位置。理念的改变需要不断强化、不断体悟。经过几年的倡导,如今,热爱学生、愉快工作已内化为教师的自觉理念,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群体尤其关注自身价值的体现。学校必须创设平台,让其既可以施展所长,充分发挥自我效能;又能体验自我价值,满足自尊需求,求善求美,从而真正做到“老有所尊、壮有所用、新有所求、人尽其才”。学校为每位退休教师安排一节告别讲坛课,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课后由学生献花、开座谈会,总结其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并刻制成光盘作为退休礼物送给教师。学校每年都要举行30年以上教龄教师(包括退休教师)生日祝寿会、退休教师节日慰问会,将鲜花和崇敬献给为学校辛劳一生的前辈;还定期举行10至30年教龄的教师恳谈会,勉励这些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再立新功;同时,学校每年举行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励志会,为他们打造建功立业的平台,激励他们快速成长,成名成家。对于省特级教师,省、市、校各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每月都予以相应的津贴;学校还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每年仅用于教育科研奖励的经费均达十余万元。学校不惜重资,每年延请高校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均达十余人次,每年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省内外学习培训均达百余人次,以期让教师们尽早尽快占领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屹立于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整个学校的运作就像演奏一部大型交响曲,只有大家按部就班,步调一致,才能撼人心魄,否则就是“呕哑嘲哳难为听”。所以,必须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尊重人格、理解人心、关心人生,营造宽容大度、和衷共济、宽松融洽的校园人际氛围。

首先,我们倡导大器风范。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倡导“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认为,一所学校拥有大楼并不难,拥有“大师”却不容易,而拥有“大器”则是一种极致。“大器”,指的是宽广的胸襟和气度,这其中有性格的因素,但更多是涵养和历练的体现。只有大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大器的学生。一方面,我们力求对每一位教职工都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心底无私;另一方面,学校提出“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等理念,提倡识大体、顾全局,休戚与共、相融无间的气度,从而给人以安全感、尊重感和归属感。我们不仅要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还要有最大限度地容忍别人缺点的雅量。在处理校园人际关系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充分顾及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心灵的谐振。

其次,真诚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生活。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我们处理同事关系所恪守的准则。学校为每一位教职工每天订购一盒鲜牛奶;每一位教职工生日那天,学校工会主席都会及时送去贺礼和由校长亲自书写的贺卡。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繁忙,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得了,当他们捧读着那亲切的贺词,怎能不心潮澎湃?此外,每当教职工有困难,领导、同事纷纷伸出温暖之手,为其奔波劳顿,排忧解难。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除极个别外,全部满工作量上课,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学校要求他们“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误找理由”,时刻树立服务意识,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同时,学校努力创造教职工“定期让不愉快情绪清零”的机会,如组织他们进行学期间的春游、秋游,寒暑假和节日长假的远游,开展各种文体比赛活动等,从而释放心理能量,抖擞精神,愉快而高效地投身工作之中。

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

在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师道尊严”的国度,学生往往是校园中的“弱势群体”。这种现象长期制约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代人。实际上,学生只有在校园中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预见到光明的发展愿景,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早在20世纪末,学校就提出了“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的理念,认为“直面差异的教育才有价值,直面差异的管理才有活力”,提倡“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进而引发一场思想与感情的激情燃烧。这也许将永远烙在学生记忆深处,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

尊重学生,不是做表面文章,而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坐下来说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让校园成为学生的“心安之所”。例如,在校园的一块空地上,我们没有按常规预先修路,而是让学生渐渐走出一条小径后,再顺理成章地铺筑幽径。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一种尊重理念的导向。

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

一家资深教育机构曾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某全国知名中学里,只有不到4%的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让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是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盼,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应该说,让每一位学生都考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接近其“最近发展区”,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意义上,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在校三年若从未拿到过一本荣誉证书,那么他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肯定不能说是合格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中学的六年或三年里,感受的都是失败、沮丧,以后将怎样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

因此,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一方面高扬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我们提倡“未来的成功组织一定是善于学习的组织,今后的成功者一定比他人更有学习能力”的理念,邀请成功的校友或在读的“学习之星”(由学生评选产生),在我校颇具特色的“二中大讲坛”设坛讲学,激起学生刻苦学习的感情共鸣,引发持久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切机会,提供更多评价尺度,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成功体验。例如,学校通过近30个学生社团、艺术节、科技周、课本剧表演、各类文体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层面的学生创造展示风采、锻炼才干的舞台。

教育的幸福,是一种师生共享的内心体验。如果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拥有这种幸福满足的和谐心态,那么,这里必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其乐融融的校园。校园应该为师生的幸福而存在,我们将用心打造一个能让师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的乐园!

猜你喜欢
教职工师生理念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用心处事
麻辣师生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