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沃土上成长

2007-04-23 16:27任雪峰
人民教育 2007年18期
关键词:危难激情高三

任雪峰

了解“红袖”(陈晓华)是缘于“教育在线”众多网友的推崇,阅读“红袖”缘于对晓华老师的崇敬之情。去年暑假的北京之旅,“淘”回了他的结晶之一———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教师成长日记系列《怀揣着希望上路》。品读这本书,内心总有一种冲动与激情在左右着,带毕业班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次次地与晓华老师产生心灵的共振与思想的共鸣,让我回味起当班主任的艰涩感受与享受教育的幸福———“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怀揣着希望上路》全书分为“受命于危难之秋”、“激情燃烧的日子”、“当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和“在希望盛开的地方”四个部分,叙述了陈晓华老师带领高三(1)班冲刺高三这200多天的艰涩历程,是晓华老师近一年带班研究体验的结晶。全书通过晓华老师细腻的文笔,叙述班级中平凡的故事,描写了与学生共处的200多个日子的精彩片断,凝结了他多年带班的管理艺术,展现教育智慧,发掘教育契机,直叩学生心灵,适时地调准和学生心灵契合点,激活学生潜在的激情与动力。本书笔触感人,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不断地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在自然地流淌,也能够看到思想之火在熊熊燃烧。“我们聊聊”彰显师生亲和力;“我的演讲”奏响奋进的号角,语言犹如兴奋剂,注入到班级的血液中;一丝丝“心语”是与学生们心灵的碰撞,智慧的火花,更是真诚的交流;一次次“反思”,是在思考教育,品味教育,更是在解释管理,诠释希望……

金秋八月,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思想激烈的竞争中,充分思考与准备之下,“怀揣着希望上路”算是“就职”演说吧!在一次次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和谐了僵化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们度过的一个个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共同憧憬,共同拼搏,一起摸爬滚打,和家长一起守望,与学生共喜共忧,推行班级管理新政,学习新政,全员参与民主管理,从而构建竞争意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地,由于事情众多,当班主任的晓华老师感到力不从心,偶然捕获教育的美丽,领略教育的风景,悉心耕耘教育的沃土,收获盛开的希望。教育就是在这样一种“充满激情、充满希冀”的精神支持下,渐渐走向成功!

该书始终飘扬着希望的旗帜,在学生感到困惑和迷惘时,教师首先充满信心与希望,这种信心是理性的信心,希望也是理性的希望。老师的状态、老师的精神、老师的言语、老师的表情,时时刻刻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引领着学生走向希望之巅,走向成功!“当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一想到了学生就有了信心和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怎能辜负这份感动”、“在希望盛开的地方”等文字,既面对现实毫不掩饰,又不乏浪漫和真诚的思考……一切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通过探索,他总结出了“让学生一见钟情、建立班级精神、哪壶先开提哪壶、善于交流沟通、捕捉零星的教育契机、运用班会”等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的带班理念,守望梦想,构建多维立体的教育立交桥,在希望的田野上盛开希望。

说一说,聊一聊,只言片语,丝丝入扣,育人技巧尽在心;

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领悟其中,信任与理解了然于胸;

握一次手,拍一下肩,爱与执著,真诚激励,困惑与幸福释开怀;

……

在危难之秋,晓华老师临阵挂帅,给这个集体赋予了真诚的内涵与希望,也给这个集体注入了一汪活水,使之热烈起来,阳光起来。一如既往地始终怀揣着希望,艰难而沉重地面对阴霾,播撒着温馨而和煦的阳光,和学生真诚互动,和家长相互扶持,以网络为依托,与网友真诚交流,一路艰辛而执著地追求梦想,也传承着一种梦想与精神!有希望、有憧憬就会拥有美好生活,只要默默耕耘,就能收获成功!

晓华老师,向您致敬!为高三(1)班的學生们鼓掌!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浑源县科教局)

猜你喜欢
危难激情高三
The stranger under the waterfall 瀑布之下
萌动的激情
借我一双慧眼
哲理思辨
图志
高三·共鸣篇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