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勇敢的前行者

2007-04-23 16:27石伶俐
人民教育 2007年19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言说公开课

石伶俐

一日,我去图书馆还杂志,顺便就看到了《言说抵抗沉默》,这书名让我感到一种力量。打开来,是语文教师郭初阳的课堂实录。我一目十行地浏览,扉页上是诗人北岛翻译的一首《预感》,开篇竟然是学生的一篇序,结尾道:“我以为,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这“窗”立马就打动了我,被我带回了家。

晚饭后,便开始了阅读。20万字,我竟一气看了下来,全然忘却了时间。这是郭初阳2003年到2005年间5堂公开课———《项链》、《珍珠鸟》、《愚公移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父母的心》的实录。这些课文我听过许多名师的公开课,竟然是郭初阳的课堂实录如此震撼了我。忽然间,我感觉自己18年的语文教学观念轰然倒塌,继而是死而后生的觉醒:原来语文课,也可以这样,拥有如此的宽度与深度。

我追寻了那么久,实践了那么多的语文课,竟然在一个晚辈的课堂实录前败得一塌糊涂。我开始了第二次阅读,这次,用了我整整一周的业余时间。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痛与反省后,我得承认,郭初阳让我心服。我有了提笔说话的冲动。然而,我却无从下笔。震撼我的,不仅仅是郭初阳和他的课堂,还有书中那些序、评论和后记及它们的作者———Suncharl、蔡朝阳、范美忠、干国祥、赖配根、贺忠顺、王荣生、魏勇、戴文军等人。这些人和他们的文字让我感到陌生、距离,还有渺小。我利用网络,查找了相关的人与文字,开始了第三次阅读。终于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才觉脱离语文教改的前沿已太久,或者说,从来就没有冲到前沿过。

和郭初陽一起成长起来的蔡朝阳(网名阿啃),评价郭的课“找回了语文的尊严,找回了语文课堂的尊严。他赋予了语文课堂以学术的深度、理性的光辉、自由的启蒙以及民主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是的,这话对于郭的课堂,没有拔高夸大。因而,郭的课堂相对于长久以来语文课所呈现出的“弱智化”课堂,具有了“革命性”。郭的“言说”和课堂给了我无所畏惧的勇气,因为曾经的迷惘、强烈的责任感,从而能够如此深刻地撼动我的心灵。

尤让我佩服的,是郭初阳对于王荣生先生《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的回应《碎片:移山之后》。我再次感受到一个正直的勇敢者,不迷信权威,为了捍卫心中神圣的东西,而以“言说抵抗沉默”的可贵。更为可贵的是,这种不迷信不是盲目的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而是基于自己博览群书,有着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清醒认识。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将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的完整。”面对智慧渊博而又勇敢执著的郭初阳,我感到了汗颜。

在浮躁之风较盛的背景下,语文公开课从来不缺少热闹煽情与形式作秀,然而,郭初阳的课却为了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与渴望”的目的,按照自己的方式,义无反顾,尽管他的课堂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范美忠语)。我终于懂得了扉页上的《预感》:“我像一面旗帜被空旷包围/我感到阵阵来风,我必须承受/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门轻关,烟囱无声/窗不动,尘土还很重//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我舒展开来又卷缩回去/我挣脱自身,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在这个“尘土还很重”的现实中,郭初阳如一面大旗,迎着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阵阵来风”,“海燕”般地,无所畏惧,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是的,我们可以不成功,可以没有名,但,我们不可以停止前行,不可以误了学生。做一个勇敢的前行者,更需要的是行动。

(《言说抵抗沉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系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言说公开课
积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实录对教师的成长之我见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秋天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合情引导,便能水到渠成
设计主问题,课堂更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