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故事,聊爱情

2007-04-23 16:27窦桂梅
人民教育 2007年18期
关键词:王母娘娘牛郎织女牛郎

窦桂梅

【按】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

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浓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

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课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的一生。一个语文教师的兜里应该装满故事,并应适时热情地向学生“兜售”。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

“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

“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一、探讨写了什么。

1.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生:主要有牛郎、织女。(板书:牛郎织女)

师: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

生: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板书:王母、老牛)

师: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还有“喜鹊”)。

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板书:哥嫂)

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师: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来,聊吧!

生: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

师: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

生: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引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略)

师: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

生: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笑)

师: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

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

生: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的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读相关段落,略)

师: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

生: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他动物呢?

生: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的。

师: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联系你6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

生: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

师: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

生: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

师: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

生: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掌聲)

师:你的发现有道理。我在农村长大。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日子过得挺美满。”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

师: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板书: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学生读)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

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朗读相关段落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不好,因为第一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而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

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我再谈谈牛郎和他丈母娘王母娘娘的关系。(笑)王母娘娘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发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师: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生:“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生:我再谈谈喜鹊。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起来)(板书:喜鹊)

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2.人物归类。

师: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

生: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

师: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

生:属于动物。

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

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

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那就是喜鹊。

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重要的桥梁作用。(掌声)

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3.概括内容。

师: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生: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对老牛非常好,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认识了织女,并结婚了。王母娘娘反对,于是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师: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二、探讨怎么写。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同学们谈到的第二个問题,怎么写这个故事的。作为六年级同学,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

生:比如说叶圣陶老爷爷在写作上,用哪些方法、手法写这个民间故事的。

生:应该要分析文章的层次,故事是怎样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啊,等等。

师:那现在再把课本打开,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融到里面去,读读,看叶圣陶老先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故事。前后桌可以讨论讨论,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读课文、讨论后发言)

1.故事的表现手法。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用了许多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你读下去。

师: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

生:对!看第三小节:“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这是第一个悬念。第四小节:“这姑娘是谁呢?”又是一个悬念。后面还有老牛最后讲的那句话:“碰到紧急的事……”老牛留下的皮究竟有什么用,这又是一个悬念。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她呢?这还是一个悬念。(板书:悬念)

师:这里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就看这第一个悬念,谁来读前半句,谁来接读后半句?

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读得憨厚)

生:是谁叫他呢?(“谁”读重音)

师:还可以怎么读?

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读得短促而口语化)

生:是谁叫他呢?(读得也很口语化)

师:再读读下一处悬念。

生:“这姑娘是谁呢?”(读出了悬念的味道)

师:憨厚朴实、心眼好的牛郎,遇到的是位仙女,想象此时的心情,该怎么读这句?

生:这姑娘是谁呢?(在“这姑娘”处停顿了一下)

师:其实呀,“悬念”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用到。就像评书《水浒》中一个人物出场前的描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让我们这个着急啊,必须等到听下回,于是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武松。

生:就是这样,比如后面的这个悬念“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人们都说办什么事比登天还难,上天怎么能成呢?把你的胃口吊起来了。

师:这样的悬念该怎么读?这个“可是”虽然没有标点,但你要是读的话,也许可以———

生:我要是讲故事的话,就停顿一下,读成“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师: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推进。我相信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

生:要说情节,我觉得设计得很巧妙。一开始先是说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接着写牛郎和老牛的好。老牛帮助牛郎认识织女后,本来两个人感情好,可是偏偏王母娘娘出来反对,然后再到结尾,喜鹊来帮忙,我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一步步引人入胜。

师:哥嫂待牛郎不好,但老牛和牛郎好,这也叫故事的“反衬”,故事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

生:还有,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很有特点。老牛在一天晚上对他说话了,告诉他明天黄昏的时候,翻过右面那座山,山那边有个湖,湖那边有个林,林里有个姑娘。让他别错过了这个机会。你看,这几处地点,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玩,一句接一句,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听的故事:“从前有座山……”

……

生:这几处地点之间的确关系紧密,(学生用急促的语气读:一座山,一个湖,一片树林,一位姑娘)若丢掉一处,牛郎就会找不到织女,那他们可就没戏了。(大笑)

师:是啊,如果不写具体,就叫语言不细致,或者用古人的话,叫“不及”。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视角。那我们再啰唆点,是不是越细越好呢?谁试着能添油加醋地读读老牛的话?

生:我试试。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牛郎啊,你翻过右边那座山,记住了,一定是右边,不是左边那座,你记住没有?”然后他又说:“山边有个湖,湖边有一个树林,树林可大了去了,你一定要注意,树林里有个带鸟窝的那棵树,一定要找到带鸟窝的那棵树啊,在那棵树下,有个姑娘在那乘凉呢,那一位就是织女,赶紧找她。”

师: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感受。

生:我要是牛郎,听完他的话我都蒙了。我到底上左边还是上右边那座山啊?到了湖边我还得找,鸟窝在哪儿?等我找到那棵树,说不定织女她们都飞回天上去了。

师:所以太细,说个没完没了,那就是“过犹不及”。描写得适度才叫恰当。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们的启发。通过人物语言的讨论,我们发现,将动物放置在故事情节中,人格化,并让其说话,是民间故事钟爱的表现手法,这一点要注意。还有别的发现吗?读读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学生浏览课文)

生:全篇的几个自然段,大多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有许多串联时间的线索。像第一小节,“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一个时间线索;第三小节的“一天晚上”也是;第四小节是“第二天黄昏”,然后是“中午”或者“早晨”;然后第七小节还有“一天”;然后下面还有好多好多时间线索,比如说“一天”、“从此以后”、“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夜晚”,等等。

师:嘿,你这个“线索”用得好。这样写,好在哪?

生:有了这些时间线索,就能具体地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故事。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时间作线索。好多故事的开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

师:对,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大多故事都会这么开头,特好玩。就读读你提到的这个时间,让我们体会这里的两个“很久”。

(生读,师评,略)

师:还有“一天……从此;一天……从此……”其实啊,也好玩,想想讲故事的时候,这样的词有什么用?

生:故事你要向别人讲啊,讲着讲着你要忘了下面的事了,用這样的“一天”、“从此”怎么怎么样过渡一下,故事就能继续讲下去。

师:这些时间线索就像一条漂亮的项链,把每个情节的珍珠串联起来,而且让故事更加口语化,有益于口口相传。

2.故事的情感。

师:表达故事的方式很多,如果我们细致展开的话,还能谈个没完。暂且聊到这里。当然,这么多方法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用这些方法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生:我觉得民间故事最终要表达的,就是故事的思想感情。故事不感人,谁还听下去呢?

师:说得太对了,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走进这故事的文字里去,体会体会这篇故事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题目叫《牛郎织女》,咱就在两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一遭。先找到两个人“相识”的段落读读、谈谈。

生:“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师:注意“决心”这个词。决心是指对某件大事的重要选择。(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如果你就是那天上的神仙,我想问问(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织女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呀?

生:牛郎心眼好,我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笑)

师: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板书:决心)

生: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是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会为此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留在人间了。

生:(扮演织女的学生)谢谢你啊,姐姐。但我觉得在天上每天织啊织啊,这日子单调、重复、乏味。我厌倦了天上的生活,我想到人间追求自己的幸福。

生:可问题是,你也得替我们大家着想一下。你被发现下凡了,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生:不要紧,你们回去啊,就说跟你们没有关系,我是偷着下凡的。(笑)

生:织女啊,现在你觉得牛郎好,可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眼光?万一他以后变心了,那怎么办呢?

生:我相信自己的眼力,他变心了那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笑)

生:织女啊,你认为你能跟牛郎过上好日子吗?他那么穷,你在天上住惯了,能习惯过穷日子吗?

生:穷是穷了点,可我问你,是吃得好重要,还是心情好重要?(掌声)

师:听着织女的决心,好感动。织女的“决心”换来的结果是———

生:“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

师:他们结婚后的生活,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形容,叫做“美满”。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了这个“美满”,注意,文中说“挺美满”。你怎么理解这个“挺”字?

(生答,略。)

师:男耕女织,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元素,追求自由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却甜。让我们分享他俩理解的“挺美满”!(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师:“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就是他们“挺美满”的真实写照。转眼间3个年头过去了,两人的相守,也算相濡以沫,他们有了一子一女,那叫———(课件通过画面设计“女”与“子”合成一个“好”字)

生:好———美满!

师:从“挺美满”,到“好”美满,你怎么理解?

生: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甜蜜,一对儿女那可是锦上添花,能不说是好美满嘛。

生:享受着这样的天伦之乐,这在他们的心中,苦日子的味道最终也是甜,这就是“好美满”!

师: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地祝福这一家人吧。(齐读两人“相守”的文字:“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从此,牛郎在田里……”)

师:天有不测风云,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将他俩隔开,这时候,牛郎选择的是放弃吗?

生:牛郎下定了“决心”要追回织女!

师:那么,牛郎的决心在哪里?

生:“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课件播放波涛汹涌的声音)……牛郎飞不过去了。”

生:这时,与其说牛郎心急如焚,不如说心如刀绞。

师:看啊,听啊,那可是一道天河呀,作为凡人的牛郎怎么能过去呢?

生:牛郎是拼了命的,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飞是飞不过去,但他愿意守在天河边,哪怕在天河的一边等上百年千年。作为一个凡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师:从此———

生:“从此以后……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原来,织女也在岸边等,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我的心上人隔岸相望。从相识,到相守,到最后相望,再宽的天河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决心。牛郎织女的决心感动了人们,感动了万物众生!喜鹊来了———

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师:那座桥可是喜鹊搭起来的,这自古就被称作相思鸟、恩爱鸟,表示团圆喜庆的喜鹊,搭起的横跨天河的桥多么美丽而壮阔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相会。想象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说说望穿秋水的他俩彼此会怎么诉说。(课件:牛郎对织女说:;织女对牛郎说:。)

……

生:织女对牛郎说,你们在那边过得还好么?在那边王母娘娘没有欺负我。不过,我那姥姥真是的,她难道不能宽容、尊重我们的爱情吗?(笑)但是,我不怕,我们的身虽然分开,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师: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

师: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著而坚贞的心。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

生:如果我是牛郎的話,那我觉得还是美满的,能让彼此得到安慰,每年能让孩子和妈妈见一面,总比见不到要好,如果几千年,见不到织女一面,那牛郎肯定受不了,孩子肯定都思母成病了。

生:我想,如果说让牛郎天天和织女在一起,是一种奢侈的愿望,那一年能见上一面,已经不错了。不过呢,像我们和爸爸妈妈,能天天在一起多好,一家人要一年才能见上一面,我觉得这也是不美满的。

师:庄子说,“相濡以沫”,不过后面还有一句,“不若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表示两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就像两条鱼被河水冲到岸边搁浅,它们为了保住对方的命,就用自己的唾液来滋润对方,以此来延续对方的生命。但庄子认为,与其这样,不如赶快各自游回水里去,彼此忘记,反而减少对方的痛苦,那才是对对方真正的好。

生:我不这么认为,真正相爱的人,即便是死了,心也不会分离!

生:我认为,美满不一定是要天天在一起,如果彼此都保存着对对方真挚的爱的话,这也算很美满的。所以不管天河有多长,天河有多宽,天河有多么的汹涌,我感觉牛郎和织女他们都能苦难见真情,他们都能够相依厮守。古人说得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憧憬这样的爱情。(大笑)

师:因为爱,希望天天在一起;但也有天天在一起,反而不爱的;更有因爱,不想让对方承受痛苦,而选择放弃的。不管怎样,“爱情”是我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东西。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敬重你们能这样大大方方地谈成人对你们刻意回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体悟。

师:亲爱的同学们,也许,正是这一年一见,才成就了这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你们的理解和我们古人、和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相同。(出示《鹊桥仙》)

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也许,织女和牛郎追求的“美满”爱情,胜过人间无数。回过头来,通过“怎么写的”这一环节的讨论与畅聊,再来说一说你们的收获。

生:我的收获真大,我知道了作者是采用“人物、悬念、情节、线索”等表现手法写这个故事,表达情感的。

师:借助这些表现手法,我们又进一步地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写的了,即通过两人的“决心”,来表达两个人的感情。现在再用一句话概括来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写了牛郎织女决心追求美满爱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聊故事后面的故事

一、探讨为什么写。

1.聊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师:这节课我们聊故事背后的故事。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那也就是说,叶老也好,别人也罢,为什么都要改编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呢?(出示天空银河图片)

师:首先从故事的起源聊起吧。望星空(课件出示银河系),找找哪个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读读你们收集的相关资料。

生:“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并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用大望远镜就可以看出来。牛郎织女两星虽然不是绝对的‘恒,但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当然更谈不到‘渡河。每年七夕,还是一在河之东,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兴叹。”

生:“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织女两星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笑声)

师:有人专门计算过,让牛郎使出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本领,一天翻一个跟头,得花上787年才能来到织女身边,看来牛郎要变成牛魔王了。(笑声)

生:“这是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的知识。但,尽管是这样,也不能阻挡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寄托。尤其是古代,没有电话电视,更没有电脑,每晚人们只能仰望星空,这时人们就把每一颗星星想象成一个个人。看看这张星象图,牛郎和织女两颗星,不就是吗?”

师:呵呵,“卧看牵牛织女星”。

生:我想,那些农民们耕田回来之后,躺在家里的庭院里,久久地望着天上的星星,望呀望呀,于是心里就想象出美好的故事。你看这颗星,就叫织女星吧,在它对岸的,就叫牛郎星吧。牛郎星边有两小颗星星,干脆就当他们的孩子吧!

生:经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牛郎织女》最早不是男女爱情故事,见于先秦时代《诗经·小雅》:“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这首诗是讽刺统治阶级以及那些贵族,像织女那样“不成报章”,像牛郎那样“不以服箱”,不劳而获的。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想象的加入,到了东汉末期出现了《古诗十九首》。把人间的男女分别之情寄托在织女星上,想通过织女实现自己对“美满”爱情的追求。这首诗成了古往今来表达相思之苦的最佳心理咏叹。(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

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绘的是一个多么温柔可人的美丽的女子呀。男孩们,将来,真的有了让你心仪的女子,不妨也用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女孩看你好有文采,读着这纯洁美好的诗句,说不定,给你回信———“星星知我心”。于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就此诞生了。(大笑)

生:真正形成完整的爱情故事,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但这个时候的爱情故事还是发生在神仙之间。

师:(出示《荆楚岁时记》里的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人们同情他们的爱情,感慨牛郎织女婚姻的不自由,越来越把“织女当作人间恋慕的对象”,渐渐地把这则故事从神仙间的恋爱,发展为人神之恋了,于是就有了民间的牛郎织女追求美满爱情的故事。

生:我查过资料,今天陕西长安县还保存着两座石雕,一为牛郎,二为织女。

生:我还知道,河南安阳有个牛家庄,据说是牛郎的老家,那儿还有织女庙,天上的神仙就这样来到了人间,有机会的话,同学们还可以到织女庙给自己求个好姻缘。(笑)

师:你看,天上羡慕人间,人间羡慕天上,终于人与神仙结合到一起。那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生:我觉得人间好。天上的神仙,的确不愁吃穿,但他们虽然有荣华富贵,却像一群困在笼子里的老虎,或是笼子里的鸟,见不了更广阔的世面。我看真没意思,其实他们心里特别孤独凄惨。

师:呵呵,正所谓“高处不胜寒”。

生:如果按现在来说,肯定是人间好。因为第一天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天上存在,和人间相比也是个冷酷無情的世界,人间没有天上那种不讲理的法律,人间只有做错事才需要惩罚,而不是说男女结婚也要受到惩罚。这样说来,人间就应该比天上好,人间那些生活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

生:我觉得天上好。人还是有苦恼的,人有贫富之分,为衣食担忧,天上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人们经常把想象和愿望寄托天上。

师:呵呵,有人羡慕天上,有人爱恋人间。看来,不管是神仙还是凡人,不管人间还是天上,都总有不美满的地方。不如意事常八九,缺憾与困惑总是伴随我们,但正因为有缺憾,我们才有梦,才有对天上或人间的渴望。

师:回去后可看《名家谈牛郎织女》一书,关于牛郎织女的起源与流变,书里还有更细致的说明。通过你们的聊,回过头来,再说说为什么人们想象的两颗星星是一男一女,怎么不是兄弟、母子,而最终演变成了爱情故事?

生:我想是因为在古代,结婚都是靠媒妁之言,家长包办。那时候,人得不到自由的爱情,所以他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在天上,把他们想象成一对被拆散的恩爱夫妻。

……

生:就是啊,人间没有那么美满的爱情,于是就用想象出的神仙来弥补这最美的爱情。让人们有个念想,所以,才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他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它们与《牛郎织女》合称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2.汇报阅读报告单。

师:聊过了牛郎织女,拿出读书报告单,那我们再来聊聊刚才同学谈到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吧。先来比较这四个故事中的人物。(课件设计出表格,便于对应分类。)

生:我知道《白蛇传》的相关人物有白素贞、小青、许仙,还有法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等。《孟姜女》的相关人物有孟姜女、万杞良、秦始皇。

生:(教师引,学生一起归类)横向看人物男主角———牛郎、许仙、梁山伯、万杞良;女主角———织女、白素贞、祝英台、孟姜女;当然也少不了那阻挠爱情的———王母娘娘、法海、马文才、秦始皇;牵线搭桥的:老牛、小青、孟母、孟老伯。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四个故事中的人物啊,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假如我们来给换一换,比如说许仙换成牛郎,白素贞换成织女,法海换成王母娘娘,小青换成老牛,你发现他们的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

生:竟然相差无几。我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是男主角忠厚老实;女主角美丽善良。有正面角色,但同时必须有个反面角色,故事的结局虽然有化蝶或死去,但基本上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心灵的安慰。

师:虽然人物不同,故事的结构呢?

生:大体相同。做一个人物替换,发现故事大同小异。看来,创编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我们也可以嘛。

师:有想法!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

……

师: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线索概括《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你们又用这样的方法概括其他故事的内容,真好。继续与《牛郎织女》比较,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主题吧。

……

生:《牛郎织女》的主题是对美满爱情的追求。《白蛇传》的主题也是美满的,它表达了一个蛇精和凡人之间追求美满的爱情决心。《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这两个呢,感情是真挚,结局虽然是悲惨的,可是他们的决心,如同牛郎和织女一样,都是那颗坚贞的心。

生:他们说了那么多,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论是悲是喜,哪怕生死离别,哪怕化蝶,哪怕压在雷锋塔下,哪怕投河自尽,所要表达的都是追求美满爱情的决心。(掌声)

师: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也是人类的宿命。感谢幸福相随,也感谢生死离别,正因为有这些,让我们灵魂中有梦、有憧憬,愿意通过追求精神与心灵的美满,弥补现实生活的不足,使自己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对爱情的“美满”永远怀有决心与渴望。

师:让我们带着感动,走进他们的爱情故事。

(配乐朗读四个故事的结尾,小提琴《梁祝》,气氛感人。略)

师:通过对主题的讨论,现在你一定能感受到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爱情故事?(出示:为什么写()故事。)

生: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爱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掌声)

师:苍茫人海,众生悲欢皆为情。友情、亲情也许真的比不上最深最浓的爱情。如果没有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人类好平庸、好乏味啊。看来,当这样的爱情走进我们的心中,溢出来流向人间,令人荡气回肠,开出最美的花儿,这时候,爱情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们,而是属于———

生:我们大家。

师:属于整个人类!

二、探讨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同学们通过查资料,知道中国的《牛郎织女》,可以和希腊的《奥德赛》、《金羊毛》,法国的《尼贝伦指环》等故事并列(出示这些书籍的封面)。同学们课后可以再看看西方民间故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并不会因社会的进步而被消灭。它可以给我们丰富的幻想,可以作为继续创造的原料。你知道吗?就是这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有好多的版本。

生:对,现在上网搜寻牛郎织女的信息就有4万多条,光诗歌就有500多首,还有戏剧、电影等。

师:人们用自己的想象,不断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牛郎织女在叶老创作前就有十多个版本。而叶老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编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重点从人物的描写上进行比较分析。看补充教材中《牛郎织女》的三个版本。请读读、谈谈。(学生浏览课文)

师:先比比牛郎。让我们看看关于牛郎和织女相识的另一种版本的描写。(课件:这是一个()的牛郎。)

生:你看这个版本的描写:“牛郎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牛郎瞅准了那身绿衣裳,蹿过去抓起来就跑……”这个牛郎也太没有礼貌了。

生:他與叶老文中心地善良的牛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牛郎,有些鲁莽,有些迫不及待,对织女好像是一厢情愿,(低声说)“发色”(笑)。你想,要是别人抢你衣服你愿意吗?

……

师:当然,每一个人对故事的理解不同,所编的故事不同,不同读者的感觉也不同。叶老的原文关于牛郎和织女相识的,是这样写的。(课件:“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

生:文章写了他们两个在树林里相识了,但没具体写牛郎是怎么认识织女的,让我们有了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他们两个的相识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这时,我们对牛郎就有了一种好感。

师:或者说美感。也许这样写,正如你说的,通过想象我们能够获得快乐。阅读的快乐,也许就在于在想象中,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进入空灵荡漾的世界。

师:再比比织女。再选一段,你们聊聊这位织女吧。(课件:这是一个()的织女。)

生:看这个版本对织女的描写:“织女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奔向牛郎。”(大笑)

生:我觉得她心里面非常爱牛郎,开始还有一点腼腆,但过一段时间,她就开始向牛郎大胆表白。总之,还是挺大胆的。

生:这个织女,第一天偷看,第二天大着胆子看,第三天微笑,第四天就向他点头,第五天端自己家的东西就跑,第六天还把自己家的东西偷出来,第七天跟着牛郎就走了,她这可是私奔呀。和过去形容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真不一样。

师:过于奔放、开放,第八天、第九天、第十天,突然说声:“牛郎我爱你!”当时一听这话,憨厚的牛郎啊,当场,晕了!所以,即便是民间传说,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大笑)

生:是啊,怎么能是这样的一位织女呢。古代妇女一般都端庄贤惠,含蓄内敛。在叶圣陶老爷爷的文中,织女怎么漂亮,有什么样的举止,都没写。这样,让人想象的织女特别美好。

师:看来,有些地方,该细致描写就需要细致描写,该要留白,还必须留白。比如关于织女,你们看,课文从头到尾,织女就讲了一句话:“快去找爸爸!”

生:这句话很简单,却看出织女对牛郎是十分信赖的,否则就不会让孩子去找爸爸了。

生:这表现了她对牛郎的忠贞,遇到困难,心里想的就是自己的丈夫。

……

师:当织女被捉回天上的危急时刻,她对孩子说的却是这样简单朴素的话,尽管织女自己是个神仙,本领也比牛郎大得多,但这样的一句话,足以表明她把自己的丈夫———牛郎,看作了家里的顶梁柱。多么本色的语言,但却正应了那句“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便瑰奇”!

师:最后比比对王母娘娘的描写。这是叶老对王母娘娘的一段描写,教材把它删掉了,我把它拿了上来,同学们再来看看,现在你又对这王母娘娘怎么看?(课件出示)

生:“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这里的王母娘娘显得非常的善良,因为她觉得织女如果见不到牛郎会非常伤心,所以她就破例准许织女和牛郎每年见面一次。

生:王母娘娘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天规的束缚,但毕竟王母娘娘还是打破天规,法外开恩,我现在反而理解王母娘娘的做法了。

师:给王母娘娘鼓鼓掌吧。(掌声)既然你理解了王母娘娘,那造成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生:是天规。

师:有了天规,就束缚了自由,但没有天规成吗?在规则和自由之间,你们理解了王母娘娘,那对于织女呢,你的理解,她是勇敢,还是犯法?

生:织女是勇敢的,为了追求自己美满的爱情,这样做,犯法也值得。

生:不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成,不然就乱套了。我看,关键是得改改天规。

师:哈,如果重新改写王母娘娘,或改编整个故事,相信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创造。

生:要是我来改这个故事,就写在天上,制订天规要“以仙为本”,在人间,制订法规要“以人为本”,这样才会减少悲剧的发生。天上人间合为一体,合理合法、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我看可以起名叫“天人合一”戀!(大笑)

师:透过比较,我们发现,不管什么版本,要表达的追求美满爱情的主题始终没有变。同学们呢,心怀“美满”的你是否也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改编出你心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师:这是我们学校同学们创编的《牛郎织女》故事文集。(选几种结局请学生读)

生:“牛郎和织女本来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后来科技进步了,他们可以每天用手机煲电话粥,用手机发信息,还可以在网络上QQ视频聊天,发电子邮件,以倾诉相思之苦。虽然他们不能每天都在一起,可是他们感到很幸福。”(现代化的结局)

生:“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全地球人,大家帮助牛郎向天宫法庭提出上诉,裁决玉帝犯了强迫拆散他人婚姻罪、妨碍他人人身自由罪。在舆论的强大压力面前,玉帝只好把织女放了。织女又回到了牛郎身边,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圆满的结局)

生:“几千年后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外星人,在一个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外星人用飞碟把牛郎和织女偷渡到一个神秘而不为人所知的外星球上。从此他们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是晴朗的夜晚,你想看牛郎和织女也看不见了。当然,这主要是环保出了问题。”(离奇幽默的结局)

师:课后,请同学们也试着去创作,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人们在花藤架下,听的会是你创编的牛郎织女追求“美满”的爱情故事呢。

猜你喜欢
王母娘娘牛郎织女牛郎
今夜的天池
牛郎织女(下)
羊宏诗联二首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七夕的夜
牛郎织女
星空遐想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及分析
牛郎织女渡鹊桥
牛郎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