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2008-04-15 10:54姚建梅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2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姚建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调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备战2008年高考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设计“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这一小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立足基础,培养能力。近年来高考命题立意一贯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备考复习必须立足基础,深挖教材以提高学科能力。同学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对有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来龙去脉、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经济思想、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等问题作全面掌握。二是注意从现代化的角度对这一重点知识进行纵横联系与分析。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调整(另外两次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之一,近年来高考对上述问题的考查属于隐性介入,即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反映社会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现代化问题的试题命制思路,同时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而“现代化”又是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体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要格外重视。

【知识整合】

一、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凯恩斯的干预主义学说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主义。它是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必然结果,它引发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92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过程。1929—1933年,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场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面对这场大危机,西方经济学界要求政府调节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干预主义思潮逐渐增强。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实行“新政”,从多方面推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立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的出现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否定传统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力主扩大政府机能,通过政府干预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实现充分就业。

二、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必然性

1.“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给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同时,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2.“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罗斯福新政的“新”

1.新理论。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国家不干预,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2.新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2.新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五、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为了尽快结束危机,纷纷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战争的特殊作用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区别。但它在当时具有一些积极性,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促进生产的发展。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里根政府开始采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六、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联系和比较

1.相同点:三者都是国家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不同点:(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已经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前美国遭受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中国改革开放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2)前提条件不同。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3)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在于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

(4)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实施缓和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根据国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

(5)方法和手段不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与商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的成就不同:苏俄生产力发展,工农联盟巩固,建立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美国虽不能遏止危机,但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综合国力逐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3.结论:国家制定政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都是经济手段。

【专题训练】

1.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3.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缓解危机

C.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4.《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前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A.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中尤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为最。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发生,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重大影响

B.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C.世界的联系性加强,已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6.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的状况

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市场。其主张的实质是()

A.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垄断经济

9.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后,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10.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指出:“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奉献”;“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以上材料表明了罗斯福的哪些思想?()

①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②要求稳定社会秩序 ③要求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④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农民的措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集中体现了()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饥寒交迫,被抛上街头,各城市“贫民窟”迅速扩展。以破铁皮和木板搭成的“胡佛小屋”比比皆是。

材料二 美国法西斯的威胁也一度增长,新的法西斯团体也纷纷成立,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和“美国军团”迅速扩大。1930年5月,众议院通过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集中破坏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势力,使法西斯势力一时甚为猖獗。

——彭树智《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斯大林说:“在现代资产主义世界的一切首领中间,罗斯福是一个最有才能的人物……新政意味着稍微抑制一下个别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通过什么方式来抑制它?

(3)根据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根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新政的实质。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美国政府建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对5 000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

———王万达《现代美国史》

材料二 由于煤的开采掌握在私人企业中,以及用煤的各种企业之间缺乏协作,因而矿工们——他们是工业金字塔的真正基础,在工资和工作条件方面处于极恶劣的境地,这是一个悲剧。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基础,它是我们全体国民最大的财产之一……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与煤气和电力供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

———二战后艾德礼的言论

材料三 1984年1月,里根签署了116号国家安全指令,正式批准“战略防御计划”及与其相关的1984年—1989年财政年度数额高达260多亿美元的技术研究经费预算……美国政府为此组织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社会活动家、军事战略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动员了国内的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有关公司及许多理工科大学投入这次研究工作。

———陶继侃《世界经济概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属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材料一、二两国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说明美国对苏政策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3)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有何变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变化?

1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请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开始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D 6.B 7.B 8.B 9.C 10.D 11.A 12.D

13.(1)描述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说明了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来抑制政治危机。

(3)目的是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14.(1)目的上:材料一是为消除经济危机,恢复银行信誉;材料二则是为达到几种企业间的协调,减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局限性,缓和劳资矛盾。

(2)新特点:加强同苏联的争夺,对苏重新采取强硬政策;通过“星球大战计划”,逼迫苏联进行军备竞赛,以此来拖跨苏联经济。

(3)变化:由克服经济危机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变为加强对科技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通过实施科技发展计划,带动经济的发展。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及人力、物力等有利条件。

15.(1)主要目标: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与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国家功能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经济调节机制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作用。在分配政策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国际经济领域中,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接轨。在技术设备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都重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3)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客观的规律。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