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班主任专业发展

2008-04-24 18:26班华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师德职业道德

班华

班主任的师德是其必须具有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和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道德性质、内容是同样的。因为是从班主任专业发展角度探讨问题,所以在“师德”前面加上“班主任的”。其实,班主任的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在班主任育人、育心专业劳动中的表现,是班主任面向班级学生實施教育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班主任的职责与劳动性质,决定了师德是班主任必需的专业素养。

一、班主任的教育职责、工作范围决定了对师德细节要求不同。

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性质、内容一样,但他们实施教育的场合不同,对某些具体规范或细节的要求、重点可能有所不同。班主任是特殊的教师群体,其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承担的教育职责比非班主任教师更多一些。由于他们在教育劳动性质上没有实质性区别,因此,他们的职业道德也是没有区别的。但班主任的教育职责多一些,活动范围可能大一些,师德表现也可能不同。

2.班主任主要是通过“班级组织”实施教育,这不同于一般任课老师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和有关课外活动教育学生。班级组织是教学、教育的基层组织,对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是教学组织;对班主任来说,主要是教育组织,是班级教育系统。任课教师的师德主要表现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而班主任的师德主要表现在整个班级教育以及校内、校外的教育工作中。教育活动范围不同,必须遵循的师德内容重点也可能不同,例如班主任与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其交往对象不同,交往频数也更多些。交往对象有各任课老师、学生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等,与他们合作共事所应遵循的具体道德准则、内容数量也会有所不同。

二、班主任的师德是其专业素养的内容,又是掌握教育原理的前提。

育人、育德是精神劳动,是最具复杂性的专业劳动。教育原理是其专业学科。只有掌握专业学科理论,成为自觉的教育者,才能自觉地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德行发展规律从事教育劳动。而班主任的师德既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掌握教育原理学科的前提。因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意味的,这样的教育不是技术活,而是使人成为人的精神劳动,是不能脱离人性(德行)实施教育的;因此,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也应蕴含着人性精神,要真正掌握教育的学问,成为自觉的教育者,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德行,这是掌握教育原理方法的前提条件。如加拿大学者范梅南所说,不能脱离道德谈论教育学,缺乏“优秀品质的老师或父母实际上就缺乏教育的学问”。这启示我们,学习优秀班主任,不能只学习他们具体的教育方法、操作技术,最根本的是学习他们的道德人格、学习他们的教育善、教育公正、教育爱等。结合学习优秀班主任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去学习教育理论,才能更透彻地领会教育的学问,更好地提高教育专业的素养。

三、班主任的师德是教育过程的要素,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与其他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就其重要性而言没有什么不同。我不以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更重要。但是职业道德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医生的医德很重要,缺少医德,对病人不负责任,就可能贻误治疗,甚至致死人命。但医德是作为条件起作用的。同理,其他各种专业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是顺利完成其专业劳动的必要条件。而班主任的师德不仅仅作为实施教育的条件起作用,而且是作为教育过程要素、教育资源发挥作用。

教育过程的要素有三个方面: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包括教育的物质设施、教育方法技术等),三者有机结合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班主任及其师德是直接参与教育过程的要素,是宝贵的道德教育的资源。这是教育劳动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教育劳动是精神劳动,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手段)是一体的。工人做工,其劳动主体工人与劳动工具机床是分离的。农民种田,其劳动主体农民与农具也是分离的。教育劳动则是另一种情况,劳动主体教育者同时又是劳动工具,即教育劳动主体与教育劳动工具不分离,是同一的。在教育过程结构中,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要素,是学生品德形成最重要的影响源;教育者的人格、德行、知识,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是学生道德学习的目标。作为教育过程要素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当然包括道德方面的,而班主任的良好师德就是人格化了的教育内容,是直接的教育资源。班主任是教育主体,也是教育手段、教育工具。不能以为承担工具的职能是对人的不尊重。这里说的工具,不是物的生产工具,是精神劳动的工具,是人的生产工具,是发挥教育作用的工具;只有具备优良德行的班主任才配做这样的工具。从教育方法说,班主任以身作则,是榜样示范法,是道德教育的直观方法。不具备必要的师德,有资格成为学生的榜样吗?

四、教育过程是道德生活过程,是班主任做人的过程,育人要先育己。

教育过程中师生有多重关系,有教与学的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等。道德教育中班主任有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领悟、践行的任务;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师生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达到品德共进。可见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道德生活的过程,也是班主任做人的过程。师生的道德生活、班主任的人格表现,与教育影响是同一过程。育人先育己。班主任的人格总是这样那样影响着学生,不是自觉地给予影响,就是不自觉地给予影响;不是给予正面的、积极的道德影响,就是给予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班主任不具备必需的道德品质,怎能够从事育人、育心的教育劳动?班主任专业化,不能不包括对班主任师德的要求。

以上我们论述了班主任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问题,认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很重要,育人、育德的精神劳动性质决定了班主任师德在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意义,肯定了师德是班主任必需的专业素养,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应当注重师德的发展,等等。这些思想、原理对非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发展也应当是适用的。

猜你喜欢
教育者师德职业道德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致良知与师德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