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根”的中国人

2008-04-24 18:26梁培斌
人民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梁培斌

在苏鲁交界处,有一所山村小学,到处飘逸着经典诗文的清香。作为“全国百所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之一”的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心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全面发展打基础,培育个性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创建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师生心灵,熏陶学生的人格,丰富他们的精神家园,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为孩子打下民族精神的底子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班庄中心小学校园上空不时飘荡着悦耳动听的吟诵声,这是孩子们参加经典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思想新现象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经典诗文其实早已淡出蒙学,为什么还要让他们诵读?

因为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为民族精神的渗透必须从孩提时代开始。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就是要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打下精神的底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他们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的目标。

具体说来,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可以使孩子在诵读中明理,在读书中自悟,吸取前人智慧,促进高尚人格的成长;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还可以在墨子、韩非子那里读到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那里读到人生智慧……

让校园溢满经典诗文的书香

这里的校园是学生吟诗、赏诗、赛诗的乐园,是一本教科书,是培养学生高雅情趣的场所。她让师生生活中充满经典诗文的书香。

1.校园内———万紫千红“诗”满园。

在班庄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唐宋八大家长廊”、“诗韵桥”、“赏诗池”、“古诗墙”、“宋词长卷”……让人沉浸在诗的海洋之中。教室外的墙壁上悬挂着诗画镜框,花木牌上写着与之相配的诗文,室内墙壁上张贴着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目之所及,到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蕴蓄着古韵书香。在学校黑板报、诗文小报、校报、画廊中,开创读诗心得交流、每周一诗、诗文赏析等与经典诗文相关的板块。这一切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宁静淡泊、澄净空明的精神家园。

为丰富学生的诵读积累,学校编印了《经典诗文诵读本》,内容上自先秦,下至晚清,名句佳段均有涉及,分为必背与选背两类,一至六年级必背内容:每学年20首优秀的古诗词;选背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自主选定。读本由浅入深,导读释练相结合,非常切合学生诵读的实际。

2.活动中———百般红紫斗芳菲。

班庄中心小学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传递着诗的语言,不断激发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如“一日四诵”活动:晨诵,即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就开始晨读;午诵,即每天中午收听广播,广播站播放相关经典诗文及歌曲,学生跟读、跟背、跟唱;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诗文;展诵,即每天放学回家,学生向家长展示相应的诗文诵读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背诵的古诗文数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学校还对古诗文诵读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如用打拍子、快板形式背诗的“节奏诵读法”;将原来跳皮筋、丢沙包时唱的歌谣改为边跳边诵或边跑边诵的“游戏诵读法”,等等。

各班利用诵读指导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尝试开展经典诗文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为诗文填写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故事性强的诗词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充实内容,提高思辨才能……

学校还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节”、“我是诵读小能手”、“争夺诵读星”、“诗文诵读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本“采蜜本”,每背会一首,便存入其中,班内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看谁积累的经典诗文多,评比时同学、教师、家长到“古诗银行”里任意抽一首,检查他的背诵情况,对积累多、诵读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表扬、奖励。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积累、内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课堂上———千树万树“诗”花开。

班庄中心小学的语文课堂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孩子气,飘洒文学味”。这与学校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古诗教学研讨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实践与研讨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不少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如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像杜牧的《柳》、杨万里的《新柳》。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为了让经典诗文诵读深入开展,学校用课题引领,申报立项了《古诗文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确保特色建设有效开展。

经典诗文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各學科的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音乐教师在网上找出配好曲的古诗词,中午或课间在广播里播放,根据年级特点分类教唱。学生背得轻松愉快,易记难忘。美术教师《诗配画》教学研究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创作了许多诗配画作品,都在橱窗中进行展示。

收获人格、能力与气质

经典诵读本身不是一种特色,它是一种基础和积淀,为学生的人格培养注入了一股潜在的活力,“品诵千古美文、学做少年君子”已在班庄中心小学蔚然成风。

经典诵读不只是收获了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习惯,收获了品质。学生整天生活在诗情画意的校园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和思想提升。这样天天诵读也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所有这些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经典诵读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诵读古诗文,不少学生萌发了动笔试写的激情,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练写进一步激发了孩子诵读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课堂上,活动中,校园外,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特定情境的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学生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班庄中心小学文明谦逊的校风、诗意飘香的校园正在形成。在这里,儒雅高尚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里,经典诗文作为学校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弹奏着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序曲。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走遍万水千山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