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语

2008-06-11 10:21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仙人洞吊桶米浆

傅 菲

我们所谓的源头,其实就是米。米仿佛是一条亘古至今的河流,呼啸而来,寂灭而去。2004年9月下旬,江西万年县举办“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我去了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仙人洞是个石灰岩溶洞,呈半月形,可容纳一千多人。吊桶环位于溶洞南侧山头上,形似吊桶,是原始人的屠宰场。1995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了打制和磨制的石器、骨器,以及人类最早的陶器、刻有记事符号的骨标,更令人惊奇的是,出土了大量的栽培稻化石,距今已有12000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址。稻化石把万年前的人类原生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时间的链条上,米紧紧地把我们黏结在一起。

很难用一个词去概括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是米书写了人,是米还原了历史。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不仅仅是为了政权,更是为了米。谁掌控了米,谁就掌控了国家的命脉。米等同于话语权。米就是生命中最高的帝王。我们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说是血液,倒不如说是米浆。或者说,血液就是米浆。

从小到大,我的胃口特别好,按我母亲的说法,是我童年时期红薯吃得多。母亲说,胃肠像下水道,不断地通,才不会阻塞。那时经常断粮,红薯成了主粮。红薯切成粒状,晒干,蒸饭时拌一些,通常是一半米一半红薯粒。我大姐端一碗饭,坐到门槛上吃,把红薯粒捡出来,喂鸡。我祖母看见了,就用筷子打她,边打边骂,说:“红薯又不是老鼠药。”大姐打开饭甑,看见红薯就哭,蹲在地上,抱着头。我吃,觉得特别香,慢慢嚼,有甜味。人生在世,没有比吃饭更幸福的事,也没有比吃不下饭更痛苦的事。一个人,对米饭的态度,可以说是对生活的态度。一个厌食的人,唾弃米饭的人,我会说他是一个了无生趣的人。一个热爱大米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生活的人。我回枫林老家,一年难得几次,母亲忙这忙那地为我烧一桌子的好菜。我过意不去,对母亲说,我回家就是想吃饭甑蒸的饭。我说的也是实话。我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饭甑是杉木板箍的,上大下小,圆圆地往下收缩,打开盖子,蒸汽腾腾地往上翻涌,饭香袅袅,滚滚而来。米完全蒸开,雪一样白,相亲相爱的兄弟一样紧紧地环抱在一起,仿佛它们曾经受了无穷的苦难,如今要好好地享受血肉恩情。这样的记忆也相随我一生——母亲把一天吃的米,倒在一个竹箕里,放进清水,使劲地晃动,米灰慢慢地在水中漾开,米白白的,圆润,晶晶亮亮。锅里的水已经沸沸地冒泡,蒸汽一圈一圈地缠绕在房梁上。母亲把洗好的米倾进锅里,盖上盖子,旺旺的木柴火熊熊地煮。锅里的清水变白,变浓,胶一样,母亲把米捞上来,晾在竹箕上,到了中午,用饭甑蒸,成了生香的米饭。剩下的羹水切两个大红薯下去,煮烂,我们吃得稀里哗啦。

米饭不软不硬,酥酥绵绵,细细嚼,有淡淡的甜味,不用菜也可以吃上三大碗。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个大谷仓,里面堆满了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然而,美好的生活似乎并不需要谷仓。我现在的家里,一个20斤的铁皮米桶,可以应付一个月。没有米了,打一个电话给楼下的超市,5分钟就能送到。

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看见米生长的人,是没有家园意识的。一个有家园意识的人,当他再也看不见米的生长,他的内心是恐慌的。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生活都变好了,米成了贱货,100斤米换不到半只鞋,讨饭的人也不要米,嫌背在身上重。人种田是受苦,米种出来了又遭罪。有些减肥的女人,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药丸。我爱人的一个同学,差不多有一年没有吃米饭了。她有些胖,怕有钱的老公嫌弃她,她只吃水果,她觉得米是她不可原谅的敌人。她嫌弃米,米成了原罪。

米假如有人一样的心脏,必然是一颗痛苦的心脏。它有两种颜色的肌肤,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黑色。红的是热血,黑的是伤病。然而,米呈现给我们的,是珍珠一样的皎洁,让我们忍不住伸出双手,捧着它,久久不放。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猜你喜欢
仙人洞吊桶米浆
打水趣事
仙人洞村
十五个吊桶打水
《庐山仙人洞》粉彩瓷瓶
15只吊桶
游仙人洞
半山有洞曰来仙
米浆种类对传统灰浆性能的影响
吾饮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