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对“基础”课程的认识调查及分析

2008-10-11 09:01廖善康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互动高职生

【摘要】高职生普遍认为“基础”的开设是有必要的,而且认为对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也是有帮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起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生;基础课程;教学互动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从2006年9月起,《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融合为一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下简称为“基础”),并统一适用于全国高等学校一年级非法学专业学生。为了了解高职生对该课程的看法及授课教师的建议,便于更好地开展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课题组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对广西9所高职院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本研究中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9份,回收率达到91.72%。

二、调查结果

(一)高职生对“基础”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在问及有无必要开设这门课程时,有93.4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而且85.60%的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非常深刻,如有的学生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0.39%的学生认为没必要,6.16%的学生未回答。

(二)未上该课程之前,对该课程的初步印象或看法

95%的学生对“基础”的第一印象是和初中、高中的政治课差不多,枯燥无味。而在问及上完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时,1.17%的学生回答没有收获,而90.17%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如84.87%的学生认为学习“基础”后,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如何与同学融洽相处;60.21%的学生认为开拓了视野。因此,大学生对“基础”的总体评價较高,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无论是被问卷调查的新生还是被访谈的老生,都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和恋爱等问题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和不感兴趣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86.96%的学生较感兴趣的内容是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最不感兴趣的内容是第二章,因为学生认为从小学到高中都一直在学习、谈论这个话题,觉得已经麻木了。

(四)高职生对上“基础”课程教师授课方式的要求

针对这门课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本次问卷特别设计了三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任课教师上好本课程的要求和建议;对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希望教师补充哪些方面的内容。统计结果显示,高职生提的要求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求教师讲国际国内形势。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讲课时能讲些国际、国内形势,并教他们如何分析这些问题。第二,教师在上课时多与学生互动。并且有92.96%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愿意老师多给时间发言。第三,希望教师在授课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的学生占59.37%,希望采用辩论法的有42.41%,希望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演讲法、辩论法等多种方式授课的有54.63%,甚至有14名学生提出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小品。第四,希望走出校园参加参观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对参观实习等户外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调查问卷显示,86.91%的学生希望走出校园,开拓视野。

三、分析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开设是有正确认识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从调查结果,也可看出,高职生上这门课的目的是学习如何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在调查希望教师补充哪些方面的内容时,就有81.51%的学生选择就业问题,53.36%的学生选择面试技巧,42.72%的学生选择爱情,47.63%的学生选择预防犯罪。其实,这也与教育部开设此课程的目的相吻合,即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重视与学生的教学互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已被实践所证明。总之,在采取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和必要的理论探讨,正确阐释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这样既做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的统一,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要注重选择现实案例阐述观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性

在此次调查中,59.37%的高职生对案例教学给予了关注。由于现实案例真实感人,所以易被高职生接受,“事实胜于雄辩”。在选择案例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如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心理健康等,做到“三贴近”,这样才能增强“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选取高职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基础”属于高职院校的“两课”之一,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阵地,同时也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因为教材的修改永远赶不上时代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把握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思想状况。在教学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等展开。比如在就业、创业方面就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面试注意事项,教育学生注重小节,注重培养道德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知行统一;在法律知识方面,可以补充民事起诉状和答辩状的写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等知识。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一些高职教师片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轻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体验,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知行不一。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91%的学生希望走出校园,开拓视野。鉴于此,笔者在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节中,针对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竞争与合作二个问题开展了实践活动;在程序法律制度方面则主要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活动,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杂乱,又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回避制度,法庭审判程序、辩护制度等有关内容。同时,把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内容作对比学习,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事后,在征求学生意见时,学生反映普遍很好。

【参考文献】

[1]刘宏凯,张宇明.提高高校“两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7,(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2007年立项课题(桂党高工宣[2007]82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一般项目课题:高职《思政基础》实践教学法研究(08BFXE012)。

【作者简介】廖善康(1969- ),男,广西永福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教学互动高职生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