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现象

2008-11-26 10:42王小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反思分组合作学习

王小琴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针对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状态下 的“不合作”的现象,进行了问题反思和策略探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分组 反思 评价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又名“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根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分组、任务安排以及评价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分组问题

根据“异质分组”原则,我在学期初就给学生设计了以下表格:

我考虑将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共分成七个组。这六个学生按照成绩、课堂的表现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分成一组,还考虑到家庭住址甚至乘车线路,以便组员之间沟通方便。根据学生们填的以上表格,又结合他们自己的意见,我将合作小组分配好了。然后让学生们了解合作原则、注意事项和评价方式。最后,我把学生们的小组名单打印出来,另外,进行Pair work时,就在本组内寻找固定的Partner,以便及时方便地评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话题,会出现分组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的Writing Task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旅游广告,这就明显要求具备绘画能力。班里七个小组产生了严重的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这导致了有些组积极性非常高,而有些组就相当无奈。又如,在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和Unit 3 Computer这些话题中,男生多的组活跃得多,而女生多的组则相对合作要辛苦得多。

反思策略:很多老师认为,把好朋友配对在一起有助于他们的共同学习,但这往往是不智之举。他们容易放弃学习而跑到别处去,而且相处得太随便,相互制约的作用相对而言比较小,互相包庇的现象也很多。倘若老师能在学期初就把各单元的讨论话题列出一张表来,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话题、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合作对象,这样不仅杜绝了以上例子中情况的发生,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合作,督促力度也强了许多。学生们常常与新的组员合作,不仅有更强的监督,增添了许多新鲜感,好奇心与好胜心也会随之加强,而且最后的评价成绩也更加个性化。这样的话,懒惰的学生一般很难在一个固定的组里蹭到分数,而勤奋的学生则更有机会与不同思维的学生打交道。

二、合作任务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在合作学习的任务安排中,老师常常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调查、团队游戏竞赛等。但是,当这些活动方式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计划时,就形同虚设,浪费时间,甚至会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Book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安排的讨论话题是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Yuan Longping? What do you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re to be a scientist?像这类问题,其实都应该是个人独自处理的问题;又如, 在SEFC Book 2A 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中,老师布置了这样的合作任务:请想像未来的房屋建筑,把它画出来并且用英语描述出来。像如此抽象的讨论题,学生们开始还有点兴趣,但是深入不下去,而且没有可参考的依据,结果是能画的学生画了一幅他头脑里的东西,而描述者却很难理解他画的意图,因为他们本身的沟通远远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假如老师事先能列举一些提示性问题,并且让他们进行角色分工,比如有建筑材料设计师、有装修设计师、有绘图师、有记录员、有解说员等。这样的话,学生们就有题可议、有图可画、有话可说了。

反思策略: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特别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语言习得的关键是“可理解的输入”,也就是说,学生所听到的以及所读的语言是可理解的,而且要比他们的目前水平稍微难一点。为此,在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任务中须包含与教材有关的新语言点,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词汇或新的表达法。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没有新内容的操练很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

另外,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学生合作的可行性,要明确是否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还应深入地研究课文,确定合作的任务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否太经常地使用同一种形式,尤其是竞赛和辩论的形式,往往在这种激烈的小组与小组的竞争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重结果而非过程。于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得到体现,尤其在外语学习辩论中,很多学生在情急之中会使用有明显错误的词汇或错误的句子,其实很难达到锻炼语言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问题

通常地,教师给合作小组的评价往往是粗放型的,即当某一小组完成了某一任务时,就给该组的每人加分,没有考虑到其中的个体差异性。另外,许多教师常常将各组的名称写在黑板上,经过课堂的各种活动,最后各组的得分会被公布出来。其实,这里面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很多小组因为时间问题而未能有机会展示合作结果,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们的合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冷眼旁观者了。另外,尽管用包含小组奖励和个人责任的方法或许常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还是建议强调合作、削弱竞争。因为,竞赛是一种可能使学生偏离主要学习目标的外部动机形式;而且,因竞赛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会对合作的个人或小组产生消极的影响。

反思策略:其实,现在的评价功能已经不在于甄别,而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作的精神,发展与人合作的技巧。评价的方式和内容都应该多种多样。在合作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对语言行为表现的评价、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之间的评价都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合作学习评价这项工作。例如,要平等地把机会给予每个小组,如果时间不够,可安排课后弥补的方式;建立个人自我评价表(表二)和组员互评表(表三)。

有以上两个表格,学生的活动就有了直观的个性化的量化结果,对于形成性评价,老师也更加有依据了。

四、结束语

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看做对传统的全班教学的全部取代,而是当全班教学受到抑制时,通过积极主动的小组合作而得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改造。合作学习方法在一些课堂上比其他方法更有弹性、更有价值。但是,作为课堂有效指导者的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学生合作的任务和活动,及时协调活动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公平积极地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使师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都能动起来。

猜你喜欢
反思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