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2008-12-30 09:02赵想飞方海光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赵想飞 方海光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描述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进一步论述了它的现状和均衡化发展的紧迫性,分析了用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意义和可行性模式,深入分析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均衡化发展;远程教育平台;农村社区教育;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23-04

一、社区教育和农村社区的含义

“社区教育”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学者德威(Deway),他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英国学者德·朗特里在《西方教育辞典》中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工作计划,它跨出了学校或学院的范围,并让社区其他人也参加,这些人既可以做学生也可以做教师,或兼任二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社区的利益服务的;《国际教育大百科辞典》认为,社区教育就是利用社区中的所有资源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教育的计划和措施。[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厉以贤先生则认为,社区教育是社区全体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2] 而社会学家奚从清认为,社区教育是指基层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的社会活动过程。

仅从国内两位学者的观点来看,厉以贤先生强调社区教育的“教育”功能;而奚从清则侧重于社区教育的“社会化”和“对象化”,带有明显的社会性。针对以上观点,从教育功能和社会化功能两方面去考虑,本文认为应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社区教育的内涵。

1.社区教育的目的

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促进社区的均衡化发展。

2.社区教育的对象

社区全体成员。既包括社区中的幼儿、青少年,又包括成年人和老年人,因人而教,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

3.社区教育的内容

社区教育呈现多元化。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等内容,并根据居民年龄差异和层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3]

基于以上社区教育的内涵,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是一种基于农村社区的新的教育运行体制,是一种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模式,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全社会参与,促进学校、企业、社区之间的合作,提高社区内全体人员素质,逐步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组织体制和形式。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其均衡化发展的紧迫性

农村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农村新风气的形成,没有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社区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社区文明建设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有很大关系。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分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除了义务教育得到较快的普及外,总的来说,教育资源相对还很匮乏,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很有限,教育机构也不健全,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约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5%。[4] 以上数据表明,在广大的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很低。因此,加大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当务之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加快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必牢牢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发展农村教育。”《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依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农村社区教育是开办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引进社区教育的新理念,为农村教育所用,不仅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素质。

当前,我国需要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走科技兴农之路,而这些与先进的农业科技是分不开的。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就必须有掌握这些科技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而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另外,这里有一些数据:[5] 我国农业每年的科技成果有7000余项,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却只有30%,在发达国家却达到了70%~80%,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人口之比仅为1∶1200,很明显,这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和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有关,所以,必须通过均衡化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来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因此均衡化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具有时代的紧迫性。

农村社区现代化的两个文明建设,还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也需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深入地对村民开展道德、法制、医疗卫生等教育。基于以上所述,均衡化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势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的意义及模式

农村社区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简单,规模比较小,而且地区分布不均,所以运用城市社区的模式去均衡化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不切实际的,在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所以,应用远程教育平台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是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思维定位和实践定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亿万农民的创新工程,因此,用远程教育平台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农村社区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均衡化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能够综合改革农村学校教育,实施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学校教育与农村社区脱节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思维仍普遍存在,学校办的教育仍是升学教育,但是,升学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总是以一种升学失败的心态,走向了农村,对缺少技能和知识没有一丝心理准备。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教育应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办职业技术班,制订一些选修课,让学生学会两手准备,既学知识,又有进入农村社会的基本技能;同时农村学校是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应该转变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地为农村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其次, 由于我国农村社区人口基数很大,且分布相对分散,所以再去建设一个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系统是不经济的。而用远程教育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从中央电大至地方电大的一整套设备,避免了国家在硬件方面的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一大笔资金,可以用于系统平台的全寿命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能够有效地共享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远程教育本身,服务农村社区教育,也是它的一个新的发展增长点,它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者,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实施远程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6] 对此,教育部特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规定:“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并在第37条中规定:“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的素质”。从长远的教育均衡化发展来看,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构建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

结合农村社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状况等特点,在农村社区教育中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比较优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教育模式,以小学为中心,结合愿意为教育服务的民间组织和有实力的乡镇企业来共同服务农村社区教育,这种社区教育的模式就称为“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学校位于农村社区中,因此,要搞好学校和当地村委会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远程教育平台能否真正应用到农村社区教育中。在这个模式中,村委会(镇居委会)应起到管理的作用;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县教育局)的功能是监督;上一级远程教育机构(比如县电大)提供教学资源和评价教育效果;在资金筹措方面,除了必要的教育财政之外,还有民间组织和企业的投资;学校则提供技术和教育场地方面的支持以及各种教育服务。因此,上述“学校社会工作”的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在应用模式图中,县教育局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政策、教育方针以及对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做好教育规划等;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则由上一级的远程教育机构定期地派出专家进行评审;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建立一个特定的账户。这样的远程教育平台会更好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实现全民均等的教育机会。但是,毕竟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得不够完善,因此在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四、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均衡化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资金投入不足、分配比例不合理

当前的农村社区与发达城市的社区相比,仍是落后的地方。国家对实施农村远程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仍满足不了农村需求,仍然无法建立起完善的远程教育设施,而且,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刚刚起步,在农村教师的培训上,也需要螺旋式地进行,因此,这笔资金仅靠政府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团体)的投资。

据调查,我国在远程教育建设资金投入比例大致是:学校自筹占53.28%;国家扶助占5.1%;地方政府占17.6%;企业投资占2.6%。很明显,投资的主要方仍是学校,资金分配比例大致是:硬件建设占67%;软件开发占7%;人员培训占8.6%。[7] 明显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后期缺乏资金,无法支持设备的维护。造成设备的长期搁置,降低了设备利用率。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广播、电视、宽带互联网等媒体跨越时空,把教学内容传播到村寨乡间,为农村社区的学习者提供自主的学习内容。但总体上说,目前应用于远程教育的设施是不够完善的。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其郊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与市区相比,仍然是有差距的。为此,北京已提出,到2010年基本实现京郊农村教育现代化,从2005年起,这个目标将通过在郊区农村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郊区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工程、郊区村村通数字化远程教育工程等9项教育培训工程来实现,今后5年,北京市将累计投入40亿元,目的用于改善郊区农村社区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培训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工作,使城乡的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协调发展。[8] 加速郊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3. 优质教学资源匮乏

网上教学资源包括四个层次:(1)素材类资源,(2)网络课程,(3)管理系统,(4)网上教学支持平台。其中(1)和(2)是建设的重点和核心,(3)和(4)是管理和硬件层次上的建设。就我国农村的现状来看,特别是针对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资源、多媒体课件的缺乏,成了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教学形式单一死板,教师可以根据农村社区居民学习的特点,将讲义附上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视觉效果形象、富有吸引力,对居民和农村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使设备的应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4.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在我国农村,师资力量,尤其是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建设现状令人堪忧,并且较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多且整体素质不高,这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远程教育机构进行评价、监管、审查,远程教育机构自身也很少注意教学效果,只注重教学的形式。因此,远程教育机构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不高,难以发挥远程教育应有的优势。

五、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 对于资金不足和分配不当,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首先,要优先考虑落后的中西部的农村社区教育,在完善教育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立专项的农村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其投入和管理。

其次,要落实可靠的资金渠道,保证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一是国家在实施“农远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阶段,应考虑以后运营、维护、管理等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二是调整资金分配比例,用“系统观”来统筹整个远程教育建设,分配应侧重软件资源、教师培训、教学奖励的建设,要提高教学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运用环境

针对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比较优势,逐步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建立起与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教育体制和体系;另一方面,开辟农村社区教育的中心网络,以县级电大网络平台为基点,连接各乡镇学习中心,把信息资源发送到更多乡镇,切实地使远程教育为农村社区提供实在的教育服务。

3.开发优秀的教学资源

通过外聘优秀的教师为远程教育讲课,并将其制作成精品网络课程,而且对课件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大力开发农村本土化资源,资源的开发要满足农村学生的需要。同时,部分资源还必须与当前农村、农事紧密结合,要注重课件的适时播出率,提高教学资源课件的使用价值。还有,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各级“资源仓库”和“资源超市”,所谓“资源仓库”是指优质教学资源库,从中央到省部应该建设不同级别和层次的“资源仓库”。所谓“资源超市”主要是县一级对远程教育的应用。从目的上看,“资源超市”是为了消费,促进农村社区教育以及农村学生的发展。而“资源仓库”是为“资源超市”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9]

4.构建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由县教育局带头,加大对农村社区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对农村教师进行螺旋式培训;提高农村社区教师的待遇,为农村社区留住人才;另外,组织专门的机构对农村社区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监督和审查。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及多媒体的准备、实验(实践)环节安排、考核标准、教务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用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统筹农村社区教育,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教育系统诸要素及其关系,提出如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质量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以远程教育平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要充分认识它的优势和跨时空及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切实地为农民素质的提高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服务。

六、结束语

农村社区教育均衡化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资源非常紧缺,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建立起多种渠道的教育投入机制。[10]在开发新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重视整合现有的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在农村社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的跨时空、优质资源共享及投入少、效益高等优点,能够为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提供均衡化的教育服务,农村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孙亚玲.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8):68-76.

[2]]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20-24.

[3]王芳,佐斌.国内社区教育的未来模式[J].教育探索,2002,(7):111-112.

[4]蒋昕捷,张宝文.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N].中国青年报,2004-12-06(1).

[5]杨方忠.农村社区教育势在必行[J].成人教育,2001,(4):16-18.

[6]吴椿.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J].教育研究,1999,(9):30-32.

[7]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5,(2):5-8.

[8]李江涛.北京提出2010年基本实现郊区农村教育现代化 [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5-01-10/

20144779276s.shtml.

[9]赵鸿章.构建“以县为主”的农村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5,(9):51-52.

[10]陈乃林.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路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5):5-8.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