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用“双刃剑”

2008-12-30 09:02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双刃剑语文课堂多媒体

程 剑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一柄“双刃剑”。语文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照“片”宣科,不能盲目滥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多媒体,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设计为依托,适度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52-02

引言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成为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优势达到良好的讲课效果,运用色彩、闪烁、动画等技术手段使重点内容和其他信息区别开来,或将重难点问题处理为热点吸引学生注意,以增加新奇感和趣味性;选取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图片,拉近文意缩短距离;同时还可以通过粘贴动画、动静搭配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上课可以用音乐渲染氛围,用图像创设意境,用文字表达情感……完全打破过去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然而,有许多教师则把多媒体视为教学的必备手段,课堂完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他们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固定为“背景介绍”、“认识作者”、“基础知识积累”、“课文解读”、“课外拓展”、“练习巩固”等环节,把教学内容制成一张张图片,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不离多媒体,对其它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以至于到了没有多媒体设备就无法上课的境地。笔者认为,这些做法都不太妥当,有待改进。

多媒体教学犹如一柄“双刃剑”。虽然教学过程提倡使用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盲目滥用。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建立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所选素材进行精心筛选、排版和制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设计为依托,适度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远离照“片”宣科

有人说,多媒体教学让教师任务减半。为什么?因为教师不必花太多时间去写纸制教案和在黑板上板书。有很多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有课件,只字不改就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陈旧的教学设计理念循环往复重新上演,教师的教学由从前的照“本”宣科变相地转化为现在的照“片”宣科,严重违反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项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主导者,教学媒体也应该只是学生发现、探究新信息的工具,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演示,课堂教学就会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点击鼠标、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就难以起到师生正常交流的作用,也更难实现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

如粤教版必修1《荷塘月色》一课,众多教师都非常注重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他们以为通过展示一系列有关荷塘月色的美图,然后在美图上简单配上一些停留于表层的作者游荷池的分析,只要点击鼠标演示荷塘美景图并读出图片上的文字就自以为大功告成。但实质上,一味地展示图片与演示教学,忽略了锻炼学生从文本出发进行阅读与品味的能力,也忽略了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去体会文本本身的美、去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荷塘月色》这样的美文,除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外,教师应该注重带领学生回归文本,通过细读文本、品味语言,让学生运用联想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上去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感悟作者情感,从而达到真正的学有所获。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素材,制作适合教学实际并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件,向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随着课件的展示、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学生的学习才能由浅入深,不断进步。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以教学设计为主,让多媒体成为衬托的“绿叶”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和较好的电脑技术,因为制作过程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于是,有的教师为了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一味地花时间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认为一个好的课件就意味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如在设计古诗文幻灯片时,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将古文的翻译只字不漏地做到幻灯片上,他们认为只要将课文翻译讲解完,就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是一种很不正确的做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扎扎实实地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局部的过程,它从属于并服务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一堂课的好坏,并不取决于课件的精巧与否,而是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和教师是否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因此,教师不应过于追求幻灯片的华丽,应在脚踏实地地完成教学设计后,让一张张幻灯片成为一片片衬托“红花”的绿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很好的辅助作用和促进作用。如教学粤教版必修1中的课文《氓》,除了让学生弄懂字词,理解文意外,我们应更多联系古代爱情与婚姻的文化背景来研究文中男子与女子的恋爱过程与婚姻悲剧,应更紧密扣住“诗言志”的作用来研究当时创作者的真正目的,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到更多课外的知识。

因此制作课件时,我们可以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巧妙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具有探究意味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三、以适度为基准,严防追赶“时髦”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过于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致使学生从头至尾见到的都是大屏幕上的图像,听到的都是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并不见得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颠覆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让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把多媒体手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后,还有许多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掩盖下,进行着的仍然是“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教学,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主体,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功能和自己等同,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拱手让于计算机,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因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时,应恰当地选择各种多媒体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应有节制地把握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度,以防产生学生视觉疲劳、听觉疲劳的负面效应;应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所教篇目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真正做到高中语文教学更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更方便于不同学生的个体选择,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自觉探究成为可能。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理念,而且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郭德茂.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本体思考[J].阅读与写作,2003(2).

[2]武华.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郭蕊.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

[4]孙霞.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7).

[5]张海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劣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6(6).

[6]刘青成.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06(6).

[7]陈鹏德.合理运用多媒体 优化语文课教学[J].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2006(6).

猜你喜欢
双刃剑语文课堂多媒体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