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资源库建设问题浅析

2008-12-30 09:02邢俊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资源库信息化

邢俊升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库建设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此来保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质量。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规划应该以应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库;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64-03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环境建设,其中教育资源库建设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于教育的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学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新型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源的建设要结合现代教学特点,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库建设已颇有成效,市场上已经出现各类教学资源库、教学光盘,为远程教育和现代化的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发挥了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育资源库建设包括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八大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教学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是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需要对评价的标准规范化;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1.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素材:各个学科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在安装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教学案例: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6)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2.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材不同,它是基于现代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开发的,能满足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资源系统平台,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的建设已引起我国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自成立至今5年内已建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电子教案、多媒体光盘课件、网络课件,目前已建设了 120 门课程的电子教案包括近 12 万张幻灯片。已经完成 120 门课程包的建设,包括近 5500 小时的“音视频 + 幻灯片”的课件。

3.资源建设的评价

教学资源的评价是对资源建设质量的把关,在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1)资源的教育性:考虑所整合资源的教育意义,看它是否对学生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

(2)资源的科学性:资源的整合是否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性是否比较强,能否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是否有错别字以及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

(3)资源的技术性:资源提供的清晰度与画面结构以及课件、文本等运行的技术要求是否与现行浏览器相符。

(4)资源的艺术性:主要是针对多媒体素材而言,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情节的生动性、构图的合理性以及画面的灵活性等来考虑。

评价的方法必须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在资源的整合中我们既要注意资源整合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资源在后期试用与使用中的评价。

4.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以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它的开发具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和教育性要求。

建立一套面向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并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为之服务的教育资源系统,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利用该系统,教育者可以建设教学资源(如制作课件、媒体素材),受教育者可以进行学习,管理者可以实现其相关的管理,三者之间可以实现方便的互动。

二、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对现代远程教育中各种资源建设作了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国内一些大型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也先后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公布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页,提供了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目前,经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从第一批4所增加到目前的45所,网上大学也达到了31所。由上到下各级组织和有关单位都高度重视网络教育中的资源建设,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正处在积极的发展之中。

近年来,国家支持已经建成了较好的网络硬件设施,这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支撑教育资源共享的硬件环境已基本具备,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开发力量和标准,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开发、浪费、利用率低下等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搜索引擎功能不够健全,无个性化

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各种网站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大部分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设置的。学习者在浏览时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源进行学习,或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资源。

2.资源库内容的制作水平较低,更新缓慢

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如题库、课件库,多数是课本的搬家,简单的HTML网页,或加上简单的动画或图片,形式简单,缺乏交互,如此看来,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反而比传统的教学资源更让学习者不适应,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网络课程也只是传统课程的网络搬家,只是在网络上“读”或者是“看”讲义,是简单的静态页面,或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单纯的录像与讲义的同时呈现,表现形式单一,只是教学内容的呈现,缺乏教学活动、环境等的设计,缺乏学习时的交互。甚至有些资源一经开发,不再更新,不注重有效服务。

3.资源库交互性、可扩展性差

在目前的教育资源网站中,多数的网站不具备上传资源的功能,学习者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却不能向资源库提交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利于资源库内容的丰富。同时现有的资源库采用集中式的存储方式,将资源存储在指定的服务器或磁盘中,当存储介质的空间被完全占用时,就无法向资源库系统中添加新的资源了,只能增加存储介质的存储容量来添加新的资源。一旦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将造成资源库无法访问。

4.资源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不强

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商品化的资源产品;另一个是学校或教研机构自己开发的资源。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注重资源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现象都很突出。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化资源库和定制开发资源库都支持动态添加资源,但几乎所有的系统在入库资源的质量管理方面都只提供极其简单的功能。在资源库的系统设计工作中,缺失对质量管理控制的设计是目前国内资源库系统的一个通病。

三、对策分析

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重视开发网络化教育资源,二是重视提高网上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致力于建设内容丰富、功能完备、面向服务的教育资源门户网站。以应用为目的,推动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着力解决资源标准化、资源门户与搜索、资源提供源、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

1.转变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

资源建设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必定是为了促进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网上学习、网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极大地变革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资源建设的观念应该及时改变,以适应思想的进步。教育资源建设观与教育思想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规范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

“资源库建设,标准化先行。” 所谓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化就是使不同的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与办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在统一的模式下,资源能够更好地兼容、复制、扩展、交流和移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共享。

目前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通用性,因而只规定了各类资源的最低技术要求和核心标准,但在实施资源建设、开发具体的资源时,需要根据这一规范制定更加具体的资源建设标准及细节要求。

3.加强资源建设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资源建设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互通有无,才能建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资源库。资源建设者应该利用各自的优势,各大教育机构可以和一些教育资源开发厂商联合起来,在平行机构间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出符合教学需求的、以应用为目的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4.加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其目的之一是为了资源的共享。目前多数人注重的是软件资源的共享,忽视了硬件资源的共享和再次利用。发达地区早期购买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现在早已被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所替代,造成了设备的闲置、浪费。将这些设备再次利用,发挥其价值,不仅能解决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又能发挥闲置设备的作用,各得其所。

5.采用先进的技术加强教育资源库的管理

针对目前的资源集中存储、集中管理的现状,我们可以使用分布式存储,将资源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一定数目的节点上,以减轻统一管理的负担。采取资源目录集中共享,建立分散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系统,这样既解决了资源共享问题,又兼顾了师资分布不均和资源共享中的版权问题和资源的即时维护与动态更新问题。

四、总结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规划应该以应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因此,应充分重视使用者的需求分析,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必须把它应用于教学,反复实践,不断完善,才能精益求精,才能建设出优质的教育资源库,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敬涛,李馨 .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2]程建钢, 何良春, 韩锡斌.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3]黄志强.教育资源库的智能引导技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2).

[4]郝兆杰,常颖,刘延申. 简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5]刘景汇,刘升,张玉红,辛向利.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分析[J]. 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7,(18).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资源库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