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之浅见

2009-01-05 02:26王新波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阅读教学

王新波

摘要: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文中介绍了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以及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验。

关键词:小语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学

目前.素质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且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它既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选择。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时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有所创新,创造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住课堂主渠道。突出一个“活”字

小学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促进人的整体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必须因文、因时、因人而异,统筹兼顾,抓住课堂主渠道,大力进行生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在课堂上,教师仅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教师只能在幕后做些指导性的工作,绝不能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认为语言课堂教学要努力追求一个“活”字.在方法途径上求“活”,在形式上求“活”,给学生提供“舞台”;课堂的设计要因每篇文章而异,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力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主动接受知识。听、说、读、写、讲(学生试讲课文,根据课文讲故事)、辩(辩论)、作(小制作)、演(课文表演)、赛(知识竞赛)、画(根据文意画图)等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都可运用,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做到文道统一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思维、心理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要利用优秀的教材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和塑造工作.使他们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三、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要“授人以渔”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是为了不教.要“授人以渔”。新世纪的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教育诊断专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语文教材,怎样去完成语文作业.怎样选择课外参考资料.还应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落实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如何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切忌“以偏概全”

教师要把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单凭学习成绩评价学生。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所以,应淡化分数在学中心中的压力,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对学生做出相应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兴趣.愉快学习,提高多种素质。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力考查、口头表达能力考查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阅读教学是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观念和参与心理,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如何在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取得知识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制定了如下实验计划:

(一)实验目标

1科研目的:在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主动、积极的参与心理。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鉴赏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2育人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工作目的:通过改革阅读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训练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活动性原则。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处于主体激活状态。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指导和引导相结合原则。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阅读角色。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水平。

(三)实验的基本环节

转变教师以我为主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意识、自立和参与意识,提高阅读效果。

(四)实验的方法及内容

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心理,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鉴赏(注意避免过多的提示,以防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2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交流气氛。尽量增加学生“个体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气氛。教师则以参与讨论的形式进行点拨、指导。

3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着重传授阅读方法(即默读——朗读——分析课文——交流心得的阅读方法)。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得的过程。

(五)实验安排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初步实施实验计划。

1在语文教学中增大课文分析方法的讲授力度.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课文能力。

2在阅读课中增加阅读方法的教学。

3开展以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得”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实验课。

4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探索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教学方法。

总之,素质教育的空间不应局限在教室.时间不应局限在课堂,内容不应局限在书本,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发挥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化”人才。展望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我们更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阅读教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