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预习初探

2009-01-05 02:26李雅莉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自学重点读书

李雅莉

摘要: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的不可缺失的环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参与精神都是可以通过自主预习获得的。本文着重介绍了预习的作用、特点和方法。

关键词:自主预习;高中语文教学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体成长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和现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一、了解预习的作用

(一)预习首先是能扫清听课中的“绊脚石”

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学生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和不易理解的语句。也可能会遇到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如果我们能通过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对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可以大体上有个了解。对哪些地方不够明了、哪些地方把握不准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有了充分的准备去听课,在课堂上就轻松多了。

(二)通过预习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预习。因为预习完全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一切都由自己安排。自己读书,自己查阅字典、词典和有关资料,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语文的预习,识字量扩大了,阅读速度加快了,分析文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长进了,那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提高。

(三)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

一般说来预习时看不懂的地方,往往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这正是学习的关键之所在。通过预习对学习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到了课堂上就可以从容不迫。主动地听讲,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状态下去听课。效果自然就好。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预习还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反之预习也可以提高笔记的水平。经过预习,教师课堂上讲的和黑板上写的,课本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这样凡是课本上有的,就可以不记了,而对教师超出课本补充的内容,或者讲述时与课本的不同之处,以及教师反复提醒注意的地方,就可以集中精力,重点记录下来。

二、把握预习的特点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有备斯可以无患矣”。但不是“有看书”就是预习了,预习有它的特点。

(一)时间性。即略提前于教学进度。哪些内容先教学,先预习哪些内容。从具体时间上来说,要比课堂教学时间提前,少则一节课,多则一两天或三五天不等,视内容而定。

(二)差异性。所谓差异性,是指学生自身的知识点能力水平的缺陷处。如有些学生口语差些,就要注意做好相关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倘若作文是弱项,就要多花些时间考虑,看一些相关的作文范例。多收集一些作文素材,甚至还可以试写等。

(三)重点性。原则上选择重点内容预习,包括重点语句段,要有重点预习感悟,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四)兴趣性。即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兴趣特点。引异学生进行预习研究。

(五)提示性。有的学生对学习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就要有所提示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可以对要讲的课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

三、掌握预习的方法

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两种,一是浏览式预习,即浮光掠影地浏览课文;二是自学式预习。即细致地阅读和研究课文。这一是种比较高级的预习力式。

指导学生预习,可以从自看、自查、自读、自写、自想五个方面入手,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对课文加以理解。

自看——这是预习的第一步。心理学表明:日标越明确,注意力就越集中。新教材里的每篇课文前都安排了预习提示或导读,课后都安排了思考题,这些内容的安排,既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又提示了课文的学习途径。预习时。应让学生先看看这些内容,让学生做好带着问题读书的准备。这样学生学习日标明确了,预习时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

自查——包括让学生查阅课文作者情况,如生平、主要作品、经历、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等:查阅课文中的人物情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查阅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以便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自读——筛选信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不仅能熟悉课文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增强昕课的目的性。读时不要太快。可边朗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按习惯而定)圈点文中关键字、词、句、段。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边看边批注,批得越多越细,表明读得越认真,掌握信息越多,动脑也越多,学得越深越透。

自写——处理信息动笔写是预习的第四步,也是预习的中心环节,即对已输入脑中的信息进行整理。使零散驳杂的信息变成有用的知识。首先,要对预习中读到、想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写成自学笔记(笔记中要留空,为课堂听讲作补充预备空间),可摘抄、分类、编辑已知知识,也可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上,形成一个系统的自学内容。

自想——这是预习课文的最高层次。语文课文不管是什么体裁,一般都包含了如下三个问题,即:①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为什么写?所以,应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如果学生能解决这些问题,证明已把课文学得差不多了。学生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自然也会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解其心中的疑惑。

自学式预习的五步如能坚持完成,就能初步理解课文。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通过预习梳理出自己的学习难点,对教师的辅导内容有了提前了解,听讲时就会有所侧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学习语文就能轻松自如、事半功倍,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自学重点读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我爱读书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我们一起读书吧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