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2009-01-05 02:26梁忠义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泉源形容道理

梁忠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话告诉我们,生活不但是文章内容的泉源,而且也是文章的外衣——语言的泉源。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语言。其中尤以俗语、熟语、谚语、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形式最为鲜明,这些语言鲜活而不刻板、朴素而不藻饰、平易亲切而又往往蕴含着无限道理,是语言的精华。“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笔者对群众语言做了粗疏的探究,发现如下特点是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学习的。

一、多用比喻,直观形象

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活现象里蕴含着哲理,是最现成的语言素材,而群众语言又最善于捕捉这些直观的现象,拿来论说抽象的道理。比如。某人想投机取巧做坏事,结果事不成反而自惹麻烦、自招损失,人们会说“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或“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需用其中任何一句,道理就能讲得既形象又深刻。又如形容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就很难做成,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能说明问题。“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没有不透风的墙”、“吃饭防噎,走路防跌”等等,这些话中的现象均来自生活,被群众高度提炼概括,遂成为精警的哲语。

二、对比鲜明,深刻警人

把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和现象,或者一事物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对举出来,其中的道理便不言自明。群众语言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如谚语“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就鲜明地警示我们:缺乏独立的头脑。只会用别人的老办法做事。就永远不会有所创造和开拓创新。若要警告世人在忙于挣钱、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丢弃了对知识的学习而荒芜了精神家园的道理时,莫过于用“富了口袋,穷了脑袋”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又如“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多么简短浅显的表达。又说明了多么深刻的道理。

三、含蓄简洁。概括力强

我们干巴巴一通大道理才能讲清的,群众往往三言两语就能道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提醒人们做事要分清主次。不要因小失大;“磨刀不误砍柴工”告诉人们,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才会提高办事效率。这样的生活譬喻,说理简明又能一语中的。

四、叠词叠韵,活泼清新

群众中大量的叠音叠韵词和连绵词,活泼自然,非常富有生命力。一次课后。我和学生对本地群众口语中两个音近、义近的短语进行讨论。记下了它们的书面形式:“滴溜滚圆”、“滴粒滚圆”。接着评析它们的差别和表达作用:前一个描写或大或小的圆形物体,后一个则专门描写较小的圆形物体。这两个短语跟常用的“滚圆”含义相同,但表达更为形象。学生们从这样的讨论、评析中尝到了兴味,很快又列举出本地口语中常用的很多词语,如“碧绿生青”形容蔬菜的碧绿新鲜。“浓油赤酱”形容烹调用料的浓重,“滴溜溜”言其灵活圆润之状,“贼溜溜”状其狡猾诡谲之貌,“肥嘟嘟”摹其肥胖可爱之态。“脆生生”拟其清脆响亮之音,无不惟妙惟肖。其他如“明晃晃”说明亮度之高,“鼓嚷嚷”说明填装得很满实。“滴溜嘟噜”形容附带的物件多而累赘。“黑不溜秋”形容黑得有光泽等。

五、旬式齐整。音韵和谐

群众语言大多句式整齐,讲究对仗,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如“当面锣。对面鼓”、“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等。

六、包孕万象,内容丰富

语言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人民群众在长期劳动中总结了很多生产生活常识。并用三言五语把它们概括下来,积累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对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大有裨益。如“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把新疆吐鲁番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用对比手法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冬雾雪”。运用排比。准确概括了长江两岸气候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二月二龙抬头。金银财宝往家流”一语则揭示了北方地区的人们对春雨的美好祈愿。“冬吃萝卜夏吃姜。一生不用开药方”又教给我们健康知识。其他如大量的农谚和反映物候学的谚语,更能让我们懂得自然万物一年四季生死荣枯的无限道理,更值得引导学生们多关注、多积累。

当然,群众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受到各种落后意识的影响,语言中难免杂有消极落后思想,如“枪打出头鸟”;有的还相当严重,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民群众语言中的文明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田。

我们很多学生作文中用词文绉绉。死板僵化,缺乏活力,一副“学生腔”,这暴露了他们对身边最鲜活的生活熟视无睹的问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最广大的群众中的语言智慧,关注和收集群众语言,包括本地群众口语中精彩的语言手段。体会它们的生活气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和自觉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必将有利于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学生腔”,培养朴实活泼的文风。

猜你喜欢
泉源形容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杜泉源
奔涌吧!泉源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你会形容吗
春分
一干二净
用一句话形容你有多热
喜欢你,有道理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