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鲜活对接

2009-01-05 02:26唐青杰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鲜活生活数学

唐青杰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巧用生活素材、利用生活经验、回归生活实际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鲜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和实验的机会”,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书本内容,生动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寓数学学习于生活实践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享受数学的独特魅力。

一、培育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始冲动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逐渐渗透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经常照本宣科,完全成为教科书的宣讲者,认为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和例题讲好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数学学习完全成为机械的数字游戏,这就完全曲解了数学的真谛。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其知识与理论是完全来自于生活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无法想象没有现实生活基础能产生数学理论;无法想象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没有生活经验。能够抽象出笛卡尔几何坐标;也无法想象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刘徽没有对生活的思考,能得出圆周率π≈3.14的结果,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合提供了科学的算法: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渴望,华罗庚能成为数学奇才。成为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历史反复证明,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无不来自生活的滋润,数学今后的发展也必然是建立在对生活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数学生活化的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更要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渴望,让他们时刻明白数学理论源自生活的重要性,用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去引导学生思考,用数学家的鲜活事例去激励学生认识现实与科学。这需要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认识现实与思考现实的认识论,培养自己数学生活化的基本理念,使自己用数学家的思维去认识现实,然后用数学家的思维去教育学生,培育下一代的数学家大师。

二、巧用生活素材。让学生走进数学

数学基础是生活现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教学中找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单纯学习数学理论,只会使得数学变得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长期注意力与兴趣,而通过鲜活的事例,将之与课本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坚持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算”时。教学前,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麻酱烧饼。”然后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他家卖了86个,4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还增加了学习兴趣。

三、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联系生活的事例,更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在课外生活中都会遇到各样的数学问题,不仅衣食住行会涉及数学问题。而且其他社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数学问题。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而通过对这些实际生活经验的利用与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反过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难题。

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另一个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星期日的中午,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10元钱,让他去买一包馒头和两袋牛奶,其中馒头1元钱一包,牛奶1.3元一袋,共要花掉多少钱?小明还剩多少钱给妈妈呢?通过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的反复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显得更积极、更主动,也更富有意义。

四、回归生活实际,让学生应用数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在数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

例如在学习“圆的基础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车轮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或是长方形;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家里哪些家具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如何来计算他们的面积:可以让学生们比比各个同学的身高有多高、体重有多重爷。通过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他们去努力学好数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活是数学的根。而数学是生活的花朵。没有生活基础的数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花朵再美也会枯萎凋零。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也才有希望培养出数学大师。

猜你喜欢
鲜活生活数学
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