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

2009-01-05 02:26柴碧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美术德育

柴碧欣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才能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才能占领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这已经在长时间内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教材的改革、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得一些中学削弱了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工作出现了薄弱环节,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主体工作内容被狭义的主课课改所挤占,未能“真正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常见到一些校领导和教师们在信息技术、教法改革、学习方式改革、课题研究、反思随笔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却忽略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深层面研究和改革,使原本意义深远的美术课程改革陷入了狭窄的教学业务误区。上述课改研究工作固然重要。因为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课程改革的另一面——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是通过辛勤的工作,教孩子做人,将“人”与“才”结合为一体,使学生成为一个“人才”。

二是由于多数学校分工细化,设立了主抓德育的多重机构,因而有的同志认为:学生处(教育处)在德育上要负主要责任,党团组织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要花大力气,而与美术学科教学以及其他学科关系不大。本来分工细化、具体化是一件好事,能够更为有力、有效地开展工作,可是却出现了“龙多四靠”、彼此推卸责任的局面。以上这些机构和人员。诚然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负责,但是他们工作的时间有限。甚至有的人、有的工作还不能直接面对学生。学校的主体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所以要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尤其不能忽略美术教学,它应该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德育。只不过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培养接班人”的目的更为明确,行为更为自觉。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美术学科教学直接或间接地、有形或无形地涉到这几个方面,都自觉或不自觉进行着德育渗透工作。

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学计划的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时数达到12000学时左右,占学生在校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从学科教师与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及政工干部的数量比例看,学科教师也占四分之三以上。如果忽视了这一大块时间和人力范围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就无从谈起。反之。搞好美术学科德育渗透,德育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学校的教育工作就会出现崭新的局面。第二,把德育渗透到具体的美术学科教学内容中,使探究美术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德育工作就可知可感,有血有肉,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另外,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没有过急过高的要求,也没有枯燥生硬的说教,容易做到扎实有效。第三,美术学科德育渗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学科教学中培养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必将会指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必将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和顽强意志,必将增强他们克服困难、不辍进取的勇气和决心。总之,美术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同时,这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良好思想品德又为学习学科知识、发展智能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保证。

迅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当代教育,充满着思想。充满着智慧。既要人本化,又要个性化;既要人性化。又要法制化:既要博爱化,又要公平性:既要服务性,又要可持续发展……千头万绪,但是它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教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都不能偏离这个方向,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既要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又要在教学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育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导,深化、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既有随机性,又有针对性;既有自然性,又有生动性。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渗透的方法因时因地因学生,需灵活采用。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美术教材德育内容。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是最直接的德育渗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各学科教材中,有意增加了实施德育渗透的内容,任课教师在用好这些教材的基础上,要灵活地选择和增加德育材料。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卓越贡献。这是学科渗透的基本方法。

2挖掘德育因素。美术教材中除了明显的德育材料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隐含的德育因素。把这些蕴涵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中。如指导学生临摹近代历史插图时,无形中唤醒学生思索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以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奋发努力、为祖国争光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愫。这些隐含的德育因素很多,虽然它不明显。但是只要每位美术教师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努力开掘,美术学科德育工作必将大有可为。

3注意德育联系。有些教学内容本身谈不上德育因素,但如果把它同现实联系起来,就会产生明显的教育意义。素描《背影》时,联系到孝亲报恩的中华传统美德。只要注意联系,美术学科教材内容绝大多数都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德育内容,德育也就自然地渗透到美术学科知识的血肉之中。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只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它们都有价值碑体系,有科学态度、民族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仅仅教书。一定要在教书中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做好育人工作。“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三流的教师既不会教人,也不会教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