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教学中四种能力的培养

2009-01-05 02:26张永春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美术能力教学

张永春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技法技巧和各种能力。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也就是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法技巧,更要加强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即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必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激趣是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四种能力的实现与否也就标志着美术有效教学的成功与否。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点滴,浅谈一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这四种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能力,也就是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评判的能力。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学科的学习,能清楚的分辨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让学生有一种审美能力,有一种审美感受。就如同许多人一起看同一部电影,有的人与剧中人同笑同哭,而有的人则反应木讷。这就是审美感受的差异表现。在美术教学中美感也不是单一的,那种肤浅的将审美感情的培养理解为教师简单地“讲”,学生机械地“看”、“听”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完成培养审美能力的任务。如:在学习《秀丽江南》这一课时,教师如果只一味地讲解江南如何如何的美,学生却机器人似的呆在那儿。而不如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江南风景的美丽图片连同一些典雅的音乐播放给学生欣赏,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秀美;还可以联系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由地畅谈一番江南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间艺术作品等。通过这些直接的感官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幅江南秀美图就容易得多了,教学效果也要好上几倍了。这就是要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轻松进入意境,便会水到渠成地完成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能否创新是一个人水平提高的标志。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也就是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敢于探索的决心和勇气。而这种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只靠说教,而要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催化其萌发。人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但要看是怎样刺激其萌发了。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关注与鼓励,决不能批评和打击。如:我在教学七年级《我为校园添色彩》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上课时,我让几名学生伴着音乐上台走一走。居然走得有模有样,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起来,然后按小组为“模特”设计服装。学生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说:“她稍微有些胖,应该以深色为主。”有的说:“要突出青春和朝气。”经过组员们几番商议和修改之后,终于定了稿。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共同的交流与合作,为自己设计的校服样式新颖大方,色彩搭配合理,打破了以前传统的蓝白两色,有了更新的追求。这节课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气氛中,完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欣赏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单纯过分地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否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了。美术其实包含的范围很广泛,有欣赏、绘画、制作和设计等等。美术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比如在八年级的一节欣赏课中。我让学生欣赏中外画家的优秀作品,这节课我参与较少。完全是一个“辅导员”的角色。而学生各自充分准备,人人参与。我只把课本中12幅作品分到6个小组中,然后经过各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研究之后,代表发言,讲解每幅作品内容、背景及画家简介等。发言可采用不同形式,如:谈感想体会、用一首小诗、一首歌曲等多种方法来表现。于是各小组成员热烈地讨论,仔细地查找有关资料。在欣赏《杜甫》这幅版画时,学生除了讲解画的形式外,还加以联想杜甫的生平与诗篇,情不自禁地吟诵几首。又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油画时。学生还表演了当时的场景,让全班同学找一找。谁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

所有的这些场面,我都是一个倾听者和观赏者。但是我很感动。我在想,如果这节欣赏课再按以前的老方式教学,尽管把老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们恐怕早就昏昏欲睡或打玩逗闹了。这种课改的新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精神,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而且培养了学生审美和欣赏的能力。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的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然后再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手段有:观察图片、动手制作、亲身实践等。当然,前提是要努力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把时间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使其敢于独自创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新就会有新的形象出现,那才是属于自己的。借助审美的教学内容,创建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灵感与直觉的作用,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以上是我多年来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要想实现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以激发兴趣为前提。努力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通过十年来对美术教学的感悟,我认识到美术课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美术素养。这就是说在课堂上,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讲感受、谈体会、亲自动手实践,学生的兴趣才能被大大地激发出来,才能实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都很喜欢上我的美术课,如果我因为某种原因而耽误了一节课,他们一定会追着问:“老师,老师,什么时候补一节美术课呀?”我当时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感动罢了……

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动力。在我市举办的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和科技节大赛上,我的学生总能捧回鲜红的获奖证书与奖品。自己潜心创作的“杰作”也曾偷偷地送到某个赛区或刊物邮箱,竟也被人“看中”过。我因此而有了十足的动力,今后,我除了要继续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之外,更要精心备课,力求把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我和我学生也都真正感到。美术不再是“副科”的“副”,而是“丰富多彩”的“富”了。

猜你喜欢
美术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