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阅读教学的关键

2009-01-05 02:26宋红颖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范读课文

宋红颖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为此,笔者觉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朗读和默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及默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一、充分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并不仅仅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想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朗读方法的指导。

(一)范读

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读课文时教师的范读。可以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激情。迫不及待地想模仿老师的读法去读,去体会,例:当老师范读《火烧云》一课时。学生好像真的看到了那美妙奇异的晚霞,领略着大自然的奇异变化,情不自禁地就产生了一读为快的感觉与欲望。自然他们的思路会紧跟着教师的语言与情感,这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大有益处。在重点探究阶段,教师的范读,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学生不容易理解,正处于想学学不会,想读读不好的时候,教师的范读,会给学生以启发。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并能更进一步地掌握朗读技巧,真可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白杨》一课,爸爸介绍白杨树借以表达自己心愿一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仅靠教师单纯的分析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们很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及表达方法。教师可用意味深长且感动的语气把爸爸的话读出来,范读中包含着爸爸对白杨树的赞扬更包含着爸爸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愿,学生在听读中似有所悟。甚至不由自主地动情地跟着读了起来,无疑难点已经解决。同学们已经达到了入境动情的地步。可见,范读确实是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自由读

阅读理解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读。尤其是自由朗读。初读课文时的自由朗读,可以使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主动参与,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与阅读能力在自读中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思想,同时又在自由朗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及思维灵活性,也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重点探究阶段。老师范读点拨后的自由有感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朗读,同时又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直至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学生读得人情,自然就更深入地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感情与表达。朗读能力也会在不自觉中得到提高。

(三)分角色读

分角色读,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与表达。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分角色读是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的朗读方法。分角色读可以是集体扮角色也可以是个人扮角色。任何一种分角色读都不但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朗读积极性。并且能充分激起旁听者的参与激情,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兴致勃勃地步人作者所描述的最佳境界,理解作者的作品语言,领悟表达。朗读能力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例《苦柚》一课,初读课文后,老师经过恰当的点拨,范读,使学生初步进入意境。掌握朗读要领,各自自由朗读后,老师要安排学生分角色读。此时。学生们的积极性达到了极点,一个个踊跃举手,有的甚至喊了起来:“老师,我!”更有甚者倔强地站了起来。老师选择了分小组读,一组读解说。另一组读卖柚子的小姑娘的话。第三组读海外归客——老华侨的话,集体读吆喝声,接到任务后,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分角色读开始,同学们读的人情入境,市场的吆喝声那么逼真,姑娘的声音那么温柔甜蜜又是那么令人感动。老华侨的声音更是分外的激动甚至有些颤抖……此时此刻,恍惚中。教室分明已不是教室。跟前仿佛真的出现热闹的柚市。诚实善良的小姑娘。感动又激动的老华侨,更有那高照的夕阳,美丽的山乡小镇……这样的朗读效果,无疑文章的精神力量已占据、冲击、震撼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在自然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们已经深入地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作者的感情与表达方式。真可谓“读得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二、充分发挥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的指导与运用固然重要,但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朗读相比。默读具有速度快、程度深、运用广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正如小学语文大纲所指出“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随着年龄的提高,适当提高默读速度”。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在此阶段对孩子进行默读训练以培养他们的默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应该在课内指导学生。教给他们基本的默读方法。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在歇读时要不断地动脑思考。不断地用笔圈圈画画。圈出问题的答案。以便交流。画出自己的疑问,以待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默读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但可以应用在预习过程中,同样可以应用在重点探究等阶段。

朱作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语文的“民族化”经验可概括为“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八个字。可见只重视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而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当,孩子们具有一定默读能力后,我们应该在“阅读活动课”中对孩子们进行恰到好处的默读指导。要求孩子们在默读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真正做到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扫读、跳读等方法进行默读,当然,仅仅教给学生默读方法还是不够的,最要紧的是老师要教学生选择好的阅读材料,以激起他们的默读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默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默读积极性及默读能力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阅读活动课”是沟通课内外的通道,也是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基地。相信,学生会把自己在这里得到的默读能力用到课外生活中,相信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会真正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范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