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朗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9-01-05 02:26邱晓玲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草塘清凌凌语文课程

邱晓玲

朗读指的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新《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朗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朗读仍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朗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先来看有关“语文素养”的内容。在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中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项里进行了这样的阐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这里我们对语文素养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那么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哪方面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

一、搞好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

学生所阅读的内容实际上是那些已经熟悉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学生将书面语言读出声音来,自己能听到,感觉上接近于日常讲话,更容易将书面文字和它的内容含义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同时,学生在朗读时用眼看、用口念、用脑想,用耳听,此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保持稳定,从主观上更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表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常常对学生进行“四步读”朗读训练。第一步读:粗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步读:细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每段讲了什么?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第三步读:精读。读读每段。从每段每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第四步读:品读。将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再融入字里行间。感情朗读表现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在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的反复朗读中,对课文内容逐渐熟悉起来,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思想感情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达到理解语言的目的。

二、加强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

朗读要求用普通话,读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不仅有利于改造不规范的语音和句式。而且对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不是靠一味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在《可爱的草塘》一课中,倒数第2自然段对草塘的描写:“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在理解草塘的美丽之后。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这句整齐的排比修辞表达句式也深深地印人脑海里。许多课文中都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学生了解了语言的种种表达方式,在反复朗读中,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表达方式记忆,在实际运用中,就能学会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促进表达。例如:学生在《我们的校园》一文时写到“学校的草坪是那么绿,绿得像是画家拿染料画上去的;小草是那么清香,香得叫人陶醉;小草是那么柔软,真想躺上去打个滚儿”,文章最后写到:学习生活在这样的学校里。哪个同学能不喜欢她呢?这就充分地说明学生能在朗读时,潜移默化地感知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并能自觉地将所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去。

三、加强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观潮》、《黄河魂》、《迷人的张家界》、《西湖的“绿”》等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大自然美丽风光。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感悟语言,进入意境,想象描写的景物,认识所描绘的事物的色、形,感受自然美。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观潮》一文,对“潮”来时的描写,“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一段教师先范读,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读,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潮来时的磅礴气势,感受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从中领会一种壮美。再如《桂林山水》一课中对漓江的水的描写,通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到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感受漓江水的秀美可爱。教师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配乐读,使学生入境人情,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有效地指导朗读,能增强语感,训练学生的记忆。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草塘清凌凌语文课程
雪后(外一首)
宁夏黄河清凌凌
《清凌凌的小河》
初夏
画里的草塘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