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浅谈

2009-01-05 02:26薛志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考题圆锥圆柱

薛志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我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脑去主动探索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增强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教师导航——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导航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抓住矛盾,学会迁移知识,学会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

在教学中。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思考题的出现,或是“自学提示”的设计,我都非常注意教师的指导,使之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针对学生爱动爱说的特性,板书例题后,提问:“怎样比较0.1米、0.100米的大小呢?你用什么的方法都行。只要能比较出来。”于是,同学们有的拿三角板,有的拿尺子,有的拿出了绳子。开始了测量,有的同桌互相做,有的小组互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同学们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了。到全班交流时。整个课堂沸腾了,教学效果真不错。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绳子比,还有的运用单位间的换算,还有的用分数去比等等,说出了六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正确理解了0.1米=0.100米。让他们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我出示思考题:

1你从左向右观察例1例2有什么特点?

2从右向左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

3你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思考题教给学生怎样观察。怎样总结。讨论后全班交流。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一位学生说得不完整或不准确。马上有人补充。我趁机说“你们总结得真好,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接着我让学生看flash,找出关键词语,加深了印象。例3和例4他们自己就会了。

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也是通过思考题的设计,教给学生怎样分析、怎样解答;不同的题目类型要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们乐于学,同时也发现自己很“棒”。

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与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亲历、体验,探索、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设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眼、动口,自主推导,经历创造与再创造的过程。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他们充分享有发言权,既可以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比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1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导人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引入生活中需要测量圆锥体的具体事例,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愿望。

2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3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每个学习小组都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既不等高又不等底的几组圆柱和圆锥。

4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5全班同学交流,说一说本组得出的几种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果是正好倒满)。面对这么多的实验结果,学生会茫然。这时教师点拨:在这几种实验结果中。哪一种比较特殊?是什么特殊的原因才会出现这个结果?从而使学生注意到其中一个圆锥杯里的沙子正好注满一个圆柱杯。

6学生比较实验的圆柱和圆锥体,得出结论: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时候。圆锥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通过这样实验、讨论、印证的方式,完全放手让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7学生测量桌上的圆锥,应用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算出体积。

8课后学生测量操场上的圆锥形沙堆。算出沙堆的体积。这种学习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张扬与提升。师生多边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和学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目的得以实现。

三、实践运用——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数学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加以拓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比如在教学发芽率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组织学生用三个盆,一盆里放100粒黄豆:一盆里放70粒黄豆,一盆里放50粒黄豆,再放进水,让它们发芽。学生学到“发芽率”时,就分别让三组学生数出各盆里发芽粒数,并算出各盆里的发芽率,这样的作业,丰富了学生感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我在讲“小数乘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到商店、菜市场进行调查,熟悉了单价、总价和购货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采访到不少数据。这样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

四、和谐氛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他们熟悉的社会实践,将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让每个学生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受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教师可以放一段录像:“一天,小猴子毛毛和熊猫贝贝到果园里找老牛爷爷。老牛爷爷随手从树上摘下4个果子,平均分给他俩吃,请问他们每人分得几个?”学生很轻松地答出:“2个”。“等他们吃完,老牛爷爷又从树上摘下2个果子,平均分给两个人,他们每人分得几个?”学生又轻松地答出:“1个”、“临走时,老牛爷爷又摘了一个果子,让他们分着吃。他们每人分得几个?”学生争着说“半个”。教师追问一句:“用数怎样表示呢?”学生顿时感到束手无策,教师可适时引出课题,既激趣又设疑,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愿望,从而把注意力和思维都凝聚到了探索新知上。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我领悟新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思考题圆锥圆柱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4年《护理学报》上半月刊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