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动唱响语文课堂教学

2009-01-05 02:26张友深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大观名言人生

张友深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语文老师都应该是很容易被感动的人,高兴着别人的高兴,悲伤着别人的悲伤。倘若语文教师没有真情,不能让学生感动,而仅仅靠说理来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如能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教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就会更加热爱和珍惜今天美好的时光。正是有了感动,语文教学才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正是有了感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人格。陶冶了性灵。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以情动人,注重对学生情感上的陶铸。并将这感动升华成为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心灵的共鸣,一种情感的熏陶,并从中让学生得到人生的启迪与思考。

感动于文本的真情流瓣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和相关资源的感动因素,这样,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

比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课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讲授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后,为了更加培养学生的坚强、乐观的品质。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周大观的诗歌《我还有一只脚》:

贝多芬双耳失聪/郑龙水双眼失明/我还有一只脚/我要站在地球I-/海伦凯勒双眼失明/郑丰喜双脚畸形/我还有一只脚/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作者周大观,只是一个还不足九岁的三年级的孩子,一个因癌细胞扩散而不得不被锯掉右腿的孩子,而这首诗正是他在病床上写的40首诗的其中一首。初看这首小诗,绝没想到它是出自孩子之手,反倒觉得作者语言的过于直白。”当老师讲解完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后。学生被这朴实的诗歌语言深深震撼了!——周大观这个不足九岁的孩子用他那稚嫩的小手与病魔作坚决地搏斗。周大观那天真清澈的双眼中折射出令许多成人所不及的乐观和坚强!

感动之余,同学们深深懂得:要珍惜自己的健康,珍惜自己的亲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尤其当困难甚至是灾难来临的时候,应像周大观那样善良、乐观、坚强!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感动时,教师就可开启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行为动机。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这个过程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品德得到陶冶。

感动于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比如,前一段。《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了“影响中国青年的100句人生名言”,我决定把这100句人生名言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作为对学生进行人生激励和培养的素材。

课上,100句人生名言,一句旬、一条条,好似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一会儿顿悟,一会儿开阔,一会儿升华,学习兴趣极浓。我感到一阵阵的激动和欣慰。我想此时。学生的心中也一定透着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我也写一句名言”活动成为该课的高潮部分,学生以极大热情投入其中。张晓涵的“100句人生名言,是我成功的垫脚石,是我茫茫人生中的照明灯,是我在迷茫中的引路人”:姚艳超的“和谐产生力量”;程睿的“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宋

猜你喜欢
大观名言人生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人生中的某一天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
斜倚人生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